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電商險企爭推手機碎屏險 賠付難疑成噱頭

  • 發佈時間:2015-09-07 10:56:00  來源:通信資訊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縱觀如今的智慧手機市場,螢幕越做越大,機身越做越薄。不過操作體驗上去了,抗摔能力卻下來了。新買的手機沒用一週就摔碎螢幕,這是不少手機族都遭遇過的尷尬,手機用戶對螢幕保障的需求日漸迫切。據《錢江晚報》報道,近日,人保財險浙江金華市分公司順利賠付手機碎屏險第一案,成功支付了900元賠款,標誌著該分公司手機碎屏險理賠系統正式上線。

  據了解,距離國內首款“碎屏險”推出已一年有餘,業界對此評價褒貶不一,火熱的市場需求與多數消費者的質疑觀望態度呈鮮明對比。面對不斷問世的網際網路創新險種,如何跳出“噱頭”怪圈,贏回消費者投保信心,改善賠付辦法和完善相關標準勢在必行。

  螢幕脆,“碎屏險”保駕護航

  換屏價格高昂令眾多“手滑黨”心痛不已。手機維修業內人士表示,市場上智慧手機部件中最貴的就是螢幕,螢幕越大換屏費用越高。“智慧手機換屏價格是原機價格的三至五成。以三星NOTE3為例,其售價在3500元左右,換一套螢幕則需要800元至1000元。”

  一邊是手機用戶對螢幕保障的需求日漸迫切,一邊是手機保險業務的方心未艾。龐大的市場空間引來賣家的強勢介入,“碎屏險”應運而生。

  國際手機巨頭試水螢幕保障服務在前。蘋果官方早就推出名為“Apple Care+”的延保服務,用戶可獲得兩次意外損壞保修服務。三星也曾針對Galaxy Note 4的用戶推出免費的碎屏險的活動,在保險期限內,螢幕意外碎裂産生的合理維修費用可獲補償,並可到指定維修點免費換屏。

  國內手機企業則更傾向與險企聯手打造螢幕保障服務。錘子手機和眾安線上保險合作推出了“錘子手機碎屏險”;小米手機也和眾安線上保險合作分別推出針對小米4和小米Note的意外螢幕保障服務,售價分別為每年99元和199元;太平洋財險、華泰財險等公司也集體推出“螢幕保護險”。其中,華泰財險的“碎屏險”規定,消費者支付19.9元,就能在一年內享受免費維修或更換螢幕一次。

  當然,新興領域自然少不了嗅覺敏銳的電商攪局。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電商均推出了手機螢幕保險産品,以京東為例,京東為購買手機的用戶提供了多種手機螢幕保險産品。其中,樂屏保支援多種品牌手機螢幕,300元一年;而“屏碎保”則是針對iPhone手機,價格從59元到169元不等。

  賠付難,“想説愛你不容易”

  投保“碎屏險”後,真的可以有“險”無驚嗎?

  據《揚子晚報》報道,南京李先生新買的iPhone6 Plus手機屏不慎摔碎,心疼之餘,想起曾花200元買過一個“碎屏險”,可到商家一問,對方以手機螢幕碎得太厲害,不在保險維修和理賠範圍之內為由,拒不賠償。無獨有偶,據《IT時報》報道,廣東林先生今年1月初購買了一台魅族MX4手機,同時在官網上購買了89元的魅族手機碎屏險。收到手機後的第三天螢幕不慎破裂,于當月27日送到了合作保險公司處,一個多月過去還沒修好。多案例表明,一旦消費者接受了“遊戲”規則,主導權就掌握在保險公司手裏,想賠付,沒那麼容易。

  賠付條件苛刻,消費者如未詳讀保險合同條款則易中招。絕大多數的手機螢幕保險保障期限為一年,而這個“一年”還有大學問。如購買手機時一同銷售的螢幕險通常是從手機購買之日起計算,而有的産品則是從保險生效起計算。另外,賠付金額也有比例限制;螢幕品質也有特別規定。通常保險公司指定維修點,投保人需在碎屏30天內報案,來回運費、更換螢幕金額超出賠付上限部分都需自行承擔。此外,並不是所有的手機意外屏損都有賠付。大部分“碎屏險”都將山寨機、翻新機、沒有入網許可證的手機、維修過和更換過的手機排除在保修範圍之外。

  維修環節不透明,保險糾紛缺乏處理依據也廣受詬病。保險企業指定維修點背後,隱藏的灰色利益鏈條顯而易見;而螢幕金額沒有明碼標價、螢幕品質優劣難以辨別,使得不法維修公司通過以次充好、價格虛高來侵害消費者權益。其次,保險公司拖延維修時間的事例並不鮮見,由於延遲交付導致“三包”時間縮短甚至過保,消費者權益受損部分如何計算仍不甚明晰。此外,“碎屏險”可能與手機廠商自家推出的延保服務産生衝突,由於使用“碎屏險”導致手機廠商提供的保修權益受損的情況如何解決,目前仍缺乏案例指導以及有效依據。

  門檻高,保險流程尚需細化

  隨著網際網路與保險融合的不斷深入,創新型保險種類並不在少數。個性化、針對性的産品固然有利於應對市場競爭,也容易聚焦眼球,但若“安全感”不夠,終難俘獲用戶的歡心。

  專業人士指出,“手機碎屏險”的推出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是一種進步。但從目前國內推出的“手機碎屏險”的賠付辦法來看,維修機構對維修費、置換費的評定標準並未統一,賠付辦法的具體程式和相關標準仍缺乏完善,實際操作層面還有待改進。該險種如果只以強勢的姿態出現,不進一步改善有關標準流程的話,就可能存在炒作嫌疑。電商和險企要發展壯大還需從用戶立場出發,以創造優質的産品和服務為追求。若依賴於“噱頭”模式,過分重視行銷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作為消費者,在手機“碎屏險”遍地開花的當下,面對作用不盡相同、保費高低有別的各色險種以及理賠設置的諸多“門檻”,難免會眼花繚亂。當前碎屏險可基本分手機廠商官方和第三方兩種。官方的更權威、更有保障,缺點是太貴及可能伴隨的效率低下。第三方的則更加實惠,不足就是不受廠商承認,之後手機若再發生意外,則可能需花費高價進行維修。

  事實上,第三方碎屏險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考慮購買的,但購買時消費者需要多加考慮。比如對官方售後顧慮較多的朋友,可以選擇在過保後購買第三方險,而對於本身就具備官方險的手機,可與第三方險配合選擇,關鍵在於看清保險條款,並根據實際需求理性選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