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代駕糾紛凸顯三原罪 規範市場亟待細化規則
- 發佈時間:2015-03-25 10:3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湯婧
在網際網路摧枯拉朽的力量之下,手機代駕軟體應運而生,漸漸代替傳統代駕行業。據不完全統計,應用商場上具有200余種的代駕軟體。但在手機代駕軟體繁榮的背後,其弊端也不斷顯現。近日,首起涉代駕糾紛案的宣判以及300多名代駕司機淩晨圍堵廣州一酒吧的事件,讓業界以及消費者重新思考手機代駕行業的發展。為保障手機代駕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加強法律監管以及制定行業標準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代駕軟體風生水起,詬病亦水漲船高
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下,“e代駕”、“好代駕”、“微代駕”、“愛代駕”等手機軟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據不完全統計,應用商場上具有200余種的代駕軟體。
尤其在“酒後不開車”的觀念深入人心後,更加促進了酒後代駕的繁榮。據e代駕全國數據中心2014年發佈的國內《世界盃全國酒駕形勢報告》顯示,在世界盃開幕第一週,全國約287640人接受“代駕”服務,比世界盃開幕前一週增30.6%。而在春節期間,e代駕數據中心發佈的《2015春節期間全國代駕報告》顯示,僅天津市代駕使用率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四成。
誠然,手機代駕的興起是一種便民服務升級,但其引發的一系列糾紛亦不容忽視。近日,首起涉代駕糾紛案宣判將代駕軟體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這起法律糾紛中,被告方老趙在代駕時撞倒一位60多歲的騎電瓶車老伯,把對方撞成了十級傷殘,經交警認定小轎車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事後,因為索賠問題,老人把老趙、車主、平安財險公司一起告上了法院,請求判令賠償醫藥費等近12萬元。法院認為,老趙事發時是在執行職務行為,因此老人超出保險理賠範圍的損失部分應當由代駕公司承擔。
無獨有偶,據《新快報》近日報道,廣州本色酒吧被e代駕300多名司機圍堵,動靜之大甚至引發交通阻塞。而起因則是 網路代駕動了傳統代駕的“奶酪”而常常被打。
此外,“代駕司機是否靠譜”、“醉酒客人如何服務”以及“突發事故由誰負責”等話題也引起了業界及用戶的熱議,這都折射出手機代駕的隱憂。
代駕軟體魚龍混雜的三大“原罪”
手機代駕軟體風生水起,成為用戶酒後找代駕的有力法寶。但目前,手機代駕行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原罪 ”何在?
其一,“零門檻”致手機代駕司機良莠不齊。目前,在部分代駕公司,擁有一定駕齡的兼職司機在繳納保證金之後,只需一台有GPS定位功能的智慧手機,下載一個APP應用便可接單工作了。如此低門檻,讓企業對代駕司機的駕駛水準、工作素養都缺乏有效管理,導致“坐地起價”、繞路亂收費等現象的發生。
其二,權責難界定。大部分的代駕司機與軟體公司之間僅是合作關係,而非法律上的雇傭關係,一旦出現交通事故、財物丟失、人身傷害糾紛等情況,乘客及司機的責任追討和賠償往往成難題。據了解,代駕司機大多認為,如果是在代駕過程中出現交通意外,而責任是在他們這一方的,代駕公司會負責賠償車主的損失。而“好代駕”公司的孟經理就表示,“一旦出現糾紛,我們會第一時間落實,如果確定是我們司機的責任,將立即開除。”雙方在責任認定以及賠償上存在認識偏差,這也導致了代駕糾紛的出現。
其三,手機代駕行業處於監管“真空”地帶。某市運管處表示,由於代駕車輛不屬於營運車輛,因此不受營運部門管理。而交管部門的管理也只局限于代駕司機是否持有駕駛證以及發生事故後的認責處理。可以説,網路代駕屬於無主管單位、無準入門檻、無統一標準的“三無”行業。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代駕行業亂象叢生,收費標準、服務、安全性等暗藏隱患。
建立行業統一服務標準規範粗放式增長
初生的手機代駕行業顯然不可能面面俱到、盡善盡美。但網路代駕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這毋庸置疑。那麼,該怎樣規範線上參差不齊的代駕公司和代駕軟體?
制度層面,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法律條文可以作為處理有關代價糾紛的依據。政府部門需儘快出臺完善的相關法規規範代駕軟體市場,讓“手機代駕”行為的監管能夠“有法可依”。物價部門也應出臺相應政策統一收費標準,保證收費合理合法。
行業層面,線上代駕公司要嚴格把關,代駕人員除了需具備一定的駕齡,還要通過嚴格的面試、業務培訓以及考核,全部通過後才能持證上崗。此外,企業還要對代駕人員進行備案登記,建立誠信檔案。另外,代駕公司可以為每次代駕都買保險,萬一發生意外,可通過保險來挽回消費者的損失。
消費者層面,應選擇信用度高的代駕機構,請代駕前必須明確具體條款細則,簽訂保障性協議,以確保自身合法的權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手機代駕行業粗放式的發展,已經引起廣泛關注。上海市政協委員朱建國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建議,學習南韓代駕模式,將移動手機端的軟體納入行業統一監管,並對代駕人員的各項指標嚴格把關。而對於相關保險問題,他認為“代駕險”這塊還存在空白,代駕司機都必須上保,代駕期間的責任由保險公司負擔。此外,有消息稱,代駕行業標準《代駕經營服務規範》初稿已通過商務部審核。
一言以蔽之,良莠不齊的代駕行業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標准予以約束,讓代駕真正做到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