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上億電話“黑卡”亂市場 危害蔓延誰之責

  • 發佈時間:2015-01-07 06:52: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高亢 華曄迪 張辛欣  責任編輯:王磊

  金融街豪華酒店總統套房,某老總盯著桌上三部手機,其中一部僅用於單線聯絡“神秘”人物。一旦交易達成,這部僅發過幾次短信接聽過幾次電話的手機和“黑卡”,馬上被物理消滅化為無形,老總與這位“神秘”人物之間的此段交往也隨之灰飛煙滅,無從查證。

  這是小説裏的情節,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並不少見。不法分子利用“黑卡”實施犯罪,危害蔓延驚人。

  罪惡借“黑卡”遁形

  2014年的一天,安徽孔大叔接到自稱其兒子美國留學同學的電話,一番花言巧語之後孔大叔被騙匯款15萬元。後經公安機關長期艱苦偵查,抓獲一個利用“黑卡”詐騙團夥,據介紹,該團夥平時利用100多張“黑卡”進行各類詐騙犯罪。

  這樣的案例舉不勝舉,看似普通的小小“黑卡”,在不法分子手中就變成了“致富利器”,直戳用戶軟肋。

  儘管我國已于2013年9月1日全面實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但時至今日,“黑卡”市場依然火爆,僅中國移動沒有辦理身份實名認證的電話卡用戶數量就近1.3億戶。

  數以億計未經身份登記的“黑卡”在社會上流通,其使用者好似披了一件哈利波特的“透明衣”,逍遙在法律監管之外。

  “不法分子和非法機構利用‘黑卡’沒有使用者身份登記特點,進行非法交易、詐騙、廣告、色情傳播或恐怖活動等非法勾當。”聯友電訊首席分析師曾韜告訴記者,“黑卡”在刑事案件追蹤罪犯方面給政府監管帶來空前困難和麻煩,嚴重威脅社會公共秩序和安全。

  誰在使用“黑卡”

  記者採訪發現,逃避監管、從事非法活動是“黑卡”使用者的共同特點,由於“黑卡”的屢禁不絕,所形成的各類危害仍在蔓延:

  2014年3月,安徽宿州“3·11”網路販賣槍支案中,涉案團夥利用1200多個非實名電話聯繫方式,以快遞的形式向社會兜售大殺傷力氣槍;

  在證券市場,暗箱操作頻現、操縱橫行,“黑卡”服務著股票市場灰色地帶裏的一舉一動,很多被查出“老鼠倉”的基金經理,手中都有很多部手機和非實名電話卡,操作著不同的股票賬號,進行著股市裏的罪惡勾當。

  不僅如此,“黑卡”還經常被極端分子利用,在新疆等地區傳播反動恐怖資訊;被刑事犯罪分子當做非法聯絡的捷徑;被不良廣告商作為大賺黑心錢的擾民手段。

  “黑卡”不僅掩護了不法分子,也成為腐敗分子作惡的有力助手。業已查證的案件顯示,一些官員使用多個號碼,專門從事權錢交易。

  屢禁不絕誰之責

  既然有如此種種危害,人們不禁要問,“黑卡”從何而來?又為何在“實名制”實施一年多後仍然得以存在?走走市場就能窺見端倪,“黑卡”氾濫的背後少不了運營商的默許。

  記者近日在北京馬甸郵幣卡市場走訪發現,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電話卡一應俱全,20元、50元話費號碼卡都以雙倍價格出售,月租費5元的電話卡甚至賣到了200元。而這些卡大多來自運營商。

  儘管每張卡上都明確標明必須經過身份登記後方可使用,但店家承諾用戶自己不必進行身份確認,有些必須要輸入身份資訊的由店家協助,用戶自己的身份並不會暴露。

  “實名制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黑卡’如此氾濫根源還在基礎電信運營商。”通信專家項立剛一針見血。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運營商為打擊“黑卡”採取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和相關措施,但基於傳統業績考核制度,基層運營商往往陽奉陰違,向社會發放部分非實名電話號碼卡或延緩老用戶實名制的過程,以提高業務量和收入。

  “國家主導推動治理‘黑卡’專項行動,推廣實名制,此舉利國利民,但是這與運營商總部給地方分公司制定的業績考核之間有衝突,三大運營商必須做出調整,杜絕‘黑卡’。”項立剛説。

  專家認為,監管部門應從源頭抓起,制定相應規定,對於基層運營商嚴管、嚴控和嚴罰;運營商總部也應重新調整電話實名制措施,並將其納入地方考核中來,社會各方面力量一起努力,讓“黑卡”無處遁形。

  文/新華社記者 高亢 華曄迪 張辛欣

  (據新華社北京1月6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