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鐵塔公司迎開門第一單 快速發展直面三大短板

  • 發佈時間:2014-11-27 09: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鄭梅雲  責任編輯:王磊

  鐵塔公司迎來了開門第一單生意,意味著其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從長遠來看,如何在避開重復性建設的同時兼顧效率、避免形成新的鐵塔準入壟斷,仍然是個難題,而共建模式或是出路

  自7月18日揭牌成立以來,鐵塔公司在4個多月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從總部到省、市三級公司的組建,漸入正軌。繼日前中國鐵塔黑龍江省分公司承建50米三管塔,拿下鐵塔公司新建“第一塔”的帥印之後,近日,剛剛揭牌成立的中國鐵塔天津市分公司迎來鐵塔公司建立以來的首單基站租賃合同,合同金額為18萬元。未來鐵塔公司的架構如何在避開重復性建設的同時兼顧效率、避免形成新的鐵塔準入壟斷,仍然是個難題,而國外一些鐵塔公司的運作經驗或將為中國鐵塔提供些許思路。

  鐵塔公司創作“處女作”,“第一桶金”收入囊中

  今年7月,鐵塔公司總部揭牌成立,中移動、中聯通、中電信分別持股40.0%、30.1%和29.9%。成立之初,鐵塔公司就制定了新建增量鐵塔、注入和收購存量資産、引入民資實現混合所有制的“三步走”戰略。

  僅僅經過4個多月的初期籌備建設,鐵塔公司的組織框架便已初具雛形,鐵塔公司31個省級分公司陸續步入發展軌道,這樣的發展速度可謂是神速。目前,鐵塔公司已選聘地市分公司正副職和31個省級分公司部門負責人共計842人,其中,中移動307人,中聯通279人,中電信256人,平均年齡約42歲。至此,鐵塔公司基本完成從總部到省、市三級公司的組建。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成立幾個月,鐵塔公司便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這無疑在鐵塔公司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11月14日,揭牌剛兩周的中國鐵塔黑龍江省分公司在哈爾濱市松北區啟動哈大齊高鐵無線網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其承建的50米三管塔成為公司以來建設的“第一塔”。11月19日,中國鐵塔天津市分公司也正式掛牌成立,當日,鐵塔公司迎來開門以來的第一筆運營收入18萬元。

   鐵塔公司後市發展面臨三場大考

  鐵塔公司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因其可以坐享“壟斷紅利”而被業界視為一個旱澇保收的養老基地。但“日進鬥金的蓬勃吸金巨頭”並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完成基本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之後,鐵塔公司後市發展仍面臨三場大考。

  首先,新建能力和共用能力事關中國鐵塔的存在意義。鐵塔公司“三步走”戰略的第一環,是要在今年年底形成對增量鐵塔、站址資源及附屬設施的新建能力。隨著4G建設高峰的到來,大量新建基礎設施的重任必將接踵而至,這不僅考驗鐵塔公司的新建能力,更考驗其共用能力,畢竟要將三家基礎運營商多頻點多系統的設備設施集中共用絕非易事。

  一方面,按照中移動的最新數據,預計到2014年年底,中移動4G基站將達到70萬,遠超業界預期;而隨著中移動4G用戶數的猛增以及行銷競爭力度的加大,中電信和中聯通也將加快申請擴大混合組網試驗的步伐,可以想見,未來兩年,新建鐵塔的需求將主要來自中電信和中聯通。另一方面,截至目前,全國基站數量已超過330萬,基站站址規模十分龐大,鐵塔公司能否在限定的時間內實現三大運營商基站站址資源的有效共用,實現大幅度降低基站建設投入成本之目的,是擺在其面前的一道難題。

  其次,存量鐵塔資源的運營能力是其面臨的最為關鍵的挑戰。集約化建設、集中化運營通信基礎資源是鐵塔公司的運作初衷,統一收編存量鐵塔資源及站址,從而降低行業經營成本,這是中國鐵塔公司最核心的任務。鐵塔公司第一次總經理座談會確定的發展路線就曾提出,存量鐵塔資源是鐵塔公司賴以發展的核心。而大量存量資産的接收、管理工作任務艱巨,對鐵塔公司是一大考驗。與此同時,從鐵塔公司目前宣佈的業務範疇只涉及鐵塔、機房、室分系統和基站代維等無線資源,而傳輸管線和居民樓宇戶線等關鍵的有線資源卻無一涉及,這或將使其成為跛腳鴨,收編管線資源必須靠兩條腿走路才行。

  再者,作為一家資産密集型的國家通信基礎設施企業,鐵塔公司在成立初期尚未擺脫國有股權相對單一的局面,國有股權仍佔據絕對控制地位,同時,其也未形成新型通信基礎設施企業的多元化産權模式。在此局面下,鐵塔公司具有“壟斷性”特徵,儘管其包攬所有鐵塔資源,卻不直接面對消費者,也不直接盈利,更沒有競爭對手,這勢必導致效率低下,進而影響到運營商的網路品質。因而,突破傳統觀念束縛,擺脫過去資産、資源的整合方式,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頂層設計,積極創新,提高效率,對鐵塔公司而言,顯得十分緊迫。

   歐美共用共建模式或可借鑒

  實際上,縱觀國外,鐵塔的共建共用早已有之。由第三方承建移動基礎設施的主流趨勢已經從歐美和印度地區向全球約40多個國家和地區滲透和擴散。就全球經驗來看,鐵塔公司的運作模式大致呈現兩種形態:一種以歐洲為代表,兩家以上電信運營商通過合資公司形式實現基礎設施的共建共用。比如瑞典電信運營商Tele2和Telia在2001年率先通過成立合資公司部署3G網路。另一種則以以美國和印度為代表,運營商逐漸放棄基礎設施控制權,以租代建,由第三方基礎設施公司獨立運營,全面實施共建共用和海外拓展。比如美國電信運營商AT&T于2013年10月將600個信號塔的所有權、9100個信號塔的租賃和運營專有權直接賣予鐵塔公司Crown Castle。

  毋庸置疑,“共建共用模式”明顯優於“自建自用模式”,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復建設,並減輕運營商資本開支的壓力。就中國鐵塔的現有情況而言,運營商擁有各自基礎設施,並通過協商方式開展共建共用,但此種模式顯然效果甚微。誠然,中國通信運營商的競爭格局決定了中國鐵塔不可能複製歐洲和美國的共建共用模式,但歐美模式至少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尤其是在歐美,鐵塔公司並非只有一家,充分的市場競爭讓鐵塔公司的存在更富有價值與意義。記者 鄭梅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