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鐵塔公司掀跳槽熱 人事動蕩凸顯運營商迫切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1-14 10:17: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近期,中國鐵塔公司的地市公司密集掛牌成立。鐵塔公司11月5日發佈消息稱,目前已全部完成地市分公司正副職和31個省份分公司部門負責人的選聘工作。從4月底坊間傳聞漸起,到7月18日總部揭牌成立,至今半年時間,鐵塔公司以超常規的速度基本完成從總部到省、市三級公司的組建,赫然出現在中國通信業。與此同時,與14年前通信業的巨無霸中移動成立時,運營商體系內員工對其前途未卜的擔憂不同,被視為行業另一個巨無霸的中國鐵塔公司的成立則在運營商內部引發了不小的跳槽熱潮。時過境遷,其背後不僅折射了電信業的發展大勢,也折射了傳統運營商在行業巨變和轉型中遭遇的種種壓力。

  職場晴雨錶背後的行業“重組”

  相信很多三大運營商企業員工近期都在糾結一個問題,是繼續固守運營商?還是轉投正在冉冉升起的中國鐵塔公司?

  在經歷了數輪大拆大建的電信業改革後,剛剛組建完成的中國鐵塔公司被視為最後一個可以享受“壟斷紅利”的國有企業,也因此被業界人士視為“香餑餑”。據悉,此次中國鐵塔公司招聘地市分公司正副職和31個省份分公司部門負責人共計842人,其中中國移動307人、中國聯通279人、中國電信256人,平均年齡42歲,可謂年富力強的業務骨幹。

  而在上半年,引發運營商企業人心思動的則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虛擬運營商。原中國聯通市場行銷部總經理周友盟、原聯通研究院院長劉誠明、原中國電信終端公司總經理助理何寧、原中國移動廣東終端分公司總經理潘志勇、原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宋宏生等運營商高管紛紛加盟虛擬運營商。

  與十幾年前中國移動成立時,大批運營商老員工被動甚至是不情願的職場選擇不同,此番運營商大多數人事變動則是主動求變。一直是國企寵兒的運營商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職場的失意者。2014年,電信運營商員工隊伍出現一系列波動的背後,是整個電信業的風雨巨變和運營商遭遇的前後夾擊。儘管新一輪電信業改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組”,但卻真正從業務、網路、渠道等各層面推動市場重構。

  在前端的業務行銷市場,電信業增加了更多的競爭者。除了網際網路企業憑藉OTT等大肆蠶食運營商的陣地外,自2013年12月至今,工信部已經向三批共計25家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發放了虛擬運營商牌照,引導民資進入電信業,這些企業憑藉自身優勢涉足通信服務,不斷刺激電信業的資費改革、業務創新,並對傳統運營商造成一定的市場壓力。

  在後端的網路建維方面,以促進共建共用、平衡市場格局為根本目的的中國鐵塔公司快速成立,不僅再造了一支與三大運營商平起平坐的行業新生力量,也在倒逼運營商改變傳統的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轉向依靠業務創新的內生增長模式。

  此外,營改增、削減行銷費用、電信資費市場化等新政頻出,都意味著行業將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運營商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轉型從未雨綢繆到迫在眉睫

  同樣是電信業,同樣是國企,甚至是幾乎持平的薪酬待遇,為何中國鐵塔公司能吸引到大批三大運營商員工?歸結起來,無非是“前途”和“錢途”。

  一方面,在OTT衝擊下的運營商營收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窘境:一是業務結構轉換尚未完成,流量經營收入無法抵消銳減的佔營收主體的話音、短信業務收入;二是鐵塔公司的成立直接縮減了運營商的鐵塔建設業務,三大運營商的收入也將受到影響。而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員工的收入。

  另一方面,鐵塔公司目前來看政策性的壟斷地位,單一的業務和用戶,以及新的發展平臺,在疲於應付業內外競爭和KPI考核的運營商員工看來具備很大的吸引力,甚至很多人將之看作旱澇保收的養老基地。

  員工流失只是表像,傳統運營商遭遇的OTT業務替代,以往靠投資換收入、靠成本換收入的做法難以為繼,才是動搖運營商生存的根基。中移動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9.7%,短信使用量同比大降20%,則是最直觀的表現。如果以往運營商談轉型還有未雨綢繆的意味,如今則成為迫在眉睫的戰略議題。

  目前來看,運營商轉型網際網路的新增點集中在與移動網際網路密切相關的流量運營服務領域,因此,運營商轉型首先瞄準了內容和類OTT應用。無論是八大基地時期的數字閱讀、數字音樂等,還是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新媒體公司等,都是運營商向外涉足新市場,獲取新增點。

  如今,隨著轉型的深入,運營商正基於自身網路架構嘗試推動通訊新革命。例如,中移動欲推行新一代融合通信,融合電話簿、增強消息、個人增強通信和增強呼叫,這些服務全部融合了移動網路和多媒體,相當於是通訊基礎服務的增強版。而依託4G網路,能夠融合語音和視頻類業務的VoLTE成為未來融合通信的主要發展方向。VoLTE的語音承載是有品質(如頻寬,時延)保證的,而歸根到底,OTT的生存依賴於運營商的網路,這無疑是運營商4G時代“絕殺”OTT的殺手锏。

  4G時代轉型需根植自身優勢

  3G時代,運營商面對網際網路的衝擊,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隨戰略,直接涉足網際網路領域。但現實結果是,由於受制于體制、企業基因等,運營商的轉型成效甚微。4G時代網速和頻寬的提升則為富媒體應用提供了發揮的空間,根植于網路優勢,運營商轉型將更有底氣。

  一方面,運營商繼續打造好“車隊”。一是深入佈局內容、應用市場,打造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二是依託網路優勢打造IPTV、車聯網等綜合資訊服務。在此過程中,運營商通過試水混合所有制,在體制機制上的創新將激發産業鏈創新熱情。例如,運營商在企業內部嘗試員工持股,在外部合作中積極引入民資盤活網際網路業務。

  另一方面,運營商嘗試鋪好“路”,以流量後向經營、打造移動應用平臺等構建産業生態。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移動互聯、大數據和智慧感應三者結合正在創造全新的市場和産業鏈,在這個新的産業鏈上,運營商的機會將是智慧管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