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小米MIUI 6凸顯雷軍的困局與野心

  • 發佈時間:2014-08-18 10:34:00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王如晨  責任編輯:王磊

  小米以一顆棒棒糖的形式發佈了它的MIUI 6,外界好評如潮。也有大號揶揄小米説,幾個界面與功能太像iOS了,請給與蘋果尊重好不好。其中的批評甚至貼在小米PR自己設置的官群裏,略顯尷尬。

  不過,在我看來,兩天來的評價,沒有幾條言論體會到雷軍真正的用意,不知道他的愁與樂。讓我來説説吧。我眼中的MIUI 6,除了所謂作業系統的價值外,它還是:

  1、小米走出硬體困局的通道;

  2、小米商業模式升級的平臺;

  3、一個龐大的O2O世界。

  我逐一來説。

  首先,這喜慶的日子,説小米困局,多少有點不合時宜。但是,如果你不能從MIUI 6中體會雷軍的一絲緊張,你還真不能理解小米的生存之道。

  小米的困局在於,小米4齣來後,短期內,留給了雷軍的硬體創新空間不會太多。在製造、工藝設計方面,小米麵臨的是整個産業鏈的壓力。你知道富士康去年生産iphone5時曾經出現大量返工,損失慘重。郭臺銘自己跳出來説,這是公司迄今為止遇到的最難生産的東西之一。

  你將這言論與摩爾定律結合起來思考,會感受到,硬體驅動軟體、服務的模式,在手機端,已經很難行得通。未來,手機硬體會持續創新,但是大屏、高整合的趨勢,會導致各家産品的面孔日益類似。

  或者説,未來,在工藝、材料的競爭上,小米手機不會比別人好多少。在我眼中,7月份小米4發佈會上,雷軍大半時間講述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我的理解是,手機硬體已經相當透明,終端創新步入一個困境,雷軍渲染鋼板,已經是個信號了。

  如何突破硬體標準化趨勢的困軍?雷軍當然早有準備,但在小米4與MIUI 6相繼之前,我還真看不到他有太多刷子。

  為什麼這麼説?請繼續看我對以上第二點——小米商業模式升級的體會。

  你知道,小米的商業模式,其實跟周鴻祎的360有諸多神似。當初360靠著安全業務免費,背後做了許多收費增值服務,最終成為中國第一大專業的應用分發平臺,賺了很多錢。

  如果你對比一下,小米手機硬體端,非常類似免費的部分。它不是創造了龐大現金流這麼簡單,因為終端有形,等於以成本價的方式佔據了幾千萬的用戶入口,而其中,小米同樣打開了應用分發的大門。

  你知道,過往一段,除了硬體,小米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這部分增值服務。你説的小米牛逼的社會化行銷,只是為這部分創造戰機與消費界面,讓你覺得它的品牌影響力無所不在。

  為什麼説MIUI 6是小米商業模式升級平臺呢?呵呵,我還得繞一下,你別煩。

  你還記得幾個月前周鴻祎、雷軍前後腳發佈發佈智鍵、米鍵的事嗎?那個插在手機耳機孔裏的小東西,其實已經對外傳遞了雷軍們的焦慮:早晚一天,傳統的智慧應用分發模式會到頭。

  因為,手機界面作為一個入口,有許多空間與視覺限制。智慧機螢幕越來越大,但總歸有極限,整合的應用越多,背後目錄與層級會越來越臃腫,最終會導致絕大部分應用使用頻率低甚至未激活狀態,成了軟體垃圾,弱化用戶體驗。

  這也是目前智慧手機甚至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分發的誤區與困境。不要以為螢幕大、功能複雜、APP多就是好,那回搞得比PC還難用。

  安卓系統的應用中心分散、淩亂,幾乎每個手機廠家都自建應用商店,號稱“平臺”,其實高度同質化,效應不大。某些廠家在手機端引入移動端搜索引擎,與瀏覽器結合,搞應用競價排名,更是加劇了市場分化。開發者在上面賺不到錢,大部分都虧損,這是現實。

  前段時間我寫過,這一趨勢已經開始有所扭轉,許多大品牌,甚至包括三星,都已經關閉了許多細分領域的應用通道,開始借助獨立、開放的第三方應用平臺。就連蘋果高管都承認,它的應用平臺已經出現邊際效應。

  是的,移動網際網路血拼軟體應用數量意義並不大。你不是替用戶選擇,而是綁架開發者與用戶,市場不自由。

  小米米鍵、360智鍵能為使用頻次高的應用創造便捷入口,一鍵體驗。但創造便捷通道的同時,卻搞出多餘的硬體累贅,並隱含成本。所以,這只是過渡性的手段,反映了商業模式的困境。

  那麼,MIUI 6帶來了什麼?你能看到它為化解這種困境的手段。MIUI 掌門人洪峰一個勁地説,MIUI 6 的設計哲學是:“內容才是本質。”這句話,我看媒體人沒幾個真正到用意的。所謂內容,其實就是應用與服務,突出內容,就是要化解我上面提到的困境,將選擇權重新交給用戶。

  MIUI 6化解困境的方式是:層次扁平化、融合移動搜索、應用功能融入系統、借助開放的網際網路增強雲服務。就是説,給予過往沉澱在平臺上的應用與服務更多展露機會,並且充分利用開放的網路,借助大數據,滿足用戶最剛性的需求。

  在此,我最看好其中兩點,就是應用功能融入系統、雲服務。前者屬於系統級的整合,類似微軟在自家作業系統裏無形地融入應用。MIUI 6也是哦。當洪峰強調這系統級服務整合了各種安全方案、應用方案時,那一刻我想到了周鴻祎,呵呵,想想看,MIUI 6將360的主業給內嵌到系統裏了,等於將它給OTT(過頂傳球)了。

  我相信,雷軍與周鴻祎這兩個在安全領域博弈多年的湖北人,又是一番二人轉。只是這一次,周鴻祎可能會受內傷——至少在消費領域。

  扯遠了。再回到MIUI 6的整體設計上。我不想展開説,這個太啰嗦。在這個角度上,我只想補充原多普達創始人楊興平先生評價蘋果的一句話:蘋果創造的是不隨時光飛逝而消逝的需求。

  那麼,小米MIUI 6僅僅在設計層面做到這個程度就好了麼?遠遠不夠。且不説它背後的移動搜索技術是人家的,就算最大限度地縮短了應用與用戶之間的舉例,在手機UI中,也只能發揮非常有限的作用。

  最核心的是,如果小米分發的應用與服務沒有革新,還停留在遊戲等領域的話,小米商業模式雖然得以升級,但還是在一個看得到盡頭的空間裏折騰。

  那麼,雷軍要用MIUI 6幹什麼?這就是我要回答的以上第三個問題。

  那就是,小米要做一個龐大的移動端O2O平臺。

  你還記得不,去年有陣子,説小米要融資,騰訊可能入局。然後小米辟謠,有人就説了,兩家公司不可能合作,小米未來還可能成為騰訊的對手云云。當時很多人覺得是笑話。

  現在,我真不覺得可笑,我甚至覺得,整個BAT陣營都應該正視雷軍。

  上個月,我去北京參加了小米4發佈會。那一次雷軍是從頭到尾一個人演講,三分之二時間講一塊鋼板,剩餘時間則主要講了什麼?那可是各種落地的生活服務哦,從票務、打車、醫院掛號、代駕、麥當勞快遞一直到充滿更大想像空間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O2O服務。

  不要以為他只是説説。我甚至覺得,這次MIUI6發佈,雷軍都刻意收斂了這重用意。而洪峰最後時刻則沒hold住,他説,MIUI 6就是要打造小米生活服務平臺,在系統層面構建面向用戶的各種網際網路服務,目前,小米O2O服務的通道,主要是小米黃頁。它已接入幾百家大型合作夥伴的數據,未來用戶在MIUI系統底層將享受更全面、便捷的移動網際網路生活服務。

  你打開小米MIUI6日曆功能,它竟然整合了16項生活服務、70多項訂閱服務。而在幾乎每個應用背後,小米都捆綁了生活服務。

  我這麼説,一點都不誇張,MIUI6是雷軍的野心與夢想,小米是以OTT的形式跨越現有BAT與各種生活服務商之上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如果你還以為雷軍只是賣賣手機,搞搞應用分發的傢夥,你真小看了他。

  從這一層面再去理解MIUI6的設計哲學即“內容是本質”,會有更豐富的感受。

  你會問,小米的O2O之路會成功嗎?這不敢説。但是,截至目前MIUI用戶已突破7000萬,在中國,用戶群活躍度已超越蘋果iPhone和其他安卓手機,位列中國智慧手機榜首。昨天,我從北京某地打車到機場,一個年輕的計程車司機正用小米的紅米聽評書,説起小米的體驗,那真是滔滔不絕。

  這讓我對小米在底層用戶的開發上有了新的認識:在中國,小米們打敗蘋果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當一個産業成熟之後,只有那些熟悉本地生活的本地企業,才能真正提供符合大眾需求的服務。

  我認為,小米的未來,就像它的低姿態的品牌與名字一樣,正是活在大眾的日常生活裏。

  放在雷軍本人身上,若他想在全球網際網路領域有更大的成就,也必須低姿態地讓小米加速落地,融入更深更廣的百姓生活,而不是做幾款裝出來屌絲味道的手機,不是分發一些應用賺點錢。

  讓我再次引用前段時間麥肯錫報道的言論。它説,中國網際網路直接、間接創造的GDP,也就是iGDP,所佔整體比例,已經超過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我覺得,中國BAT之所以進入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之列,就是因為中國擁有遠勝美、歐、日等發達市場的豐富而廣闊的線下資源,這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生存的深厚土壤。它能造就BAT,造就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也一定能造就小米們、雷軍們。

  這一點我堅信。當然,小米還遠沒達到一個抗拒巨頭的地步。龐大的營收掩不住它生態的單薄,但從競爭角度來看,我要説,未來幾年,馬雲們還真得小心著加速落地O2O的雷軍,這個表面平和實際擁有野心的狡猾的湖北人,保不準斜刺裏讓他們難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