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是一種倒退

  • 發佈時間:2015-12-14 07:11:03  來源:新京報  作者:熊錦秋  責任編輯:湯婧

  2015年中國科技企業赴美IPO步伐明顯放緩,赴美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數量可能為6至9家,僅為2014年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出現大量回歸勢頭,截至2015年11月底,總共有34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宣佈了私有化進程或者已經開始拆除VIE。筆者認為,科技企業踟躕不願跨出國門上市、大量中概股回歸是一種歷史倒退。

  此前一些科技企業難以在國內上市,一個原因是企業因為接受境外融資而成為“外資公司”,其中不少採用了VIE結構,有些企業甚至在境外註冊。現在,在美上市中概股通過私有化和拆除VIE結構,境外股權多數退出,從而掃除在A股上市障礙。但顯然,公司大股東要在境外股市實現私有化,其向市場發出收購要約一般都比市價要高出不少,需要花費不少成本。

  之所以大股東即使花費巨大成本也要在A股上市,是因為A股的錢實在太好賺了。從中概股回歸的個案來看,大股東的賬面浮盈絕對讓人咋舌。史玉柱借殼世紀遊輪,該股股價立馬幾十個漲停板,史玉柱賬面浮盈已經超過300億元,此外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股價也是暴漲300%以上。

  正是由於當前A股市場對同一隻股票的估值,卻比成熟市場貴好幾倍,這也是形成A股市場頻繁大幅波動的根源。一個估值懸于半空之中的市場,時不時來一場暴跌一點都不奇怪,要維持這個估值水準,就只能不斷地通過政策刺激托市、甚至真金白銀救市,投資者在這樣的泡沫市場投資,顯然要承擔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確實,中概股公司大多代表了新興經濟的發展方向,但其在美股市場值1元、為何在A股市場就可以值幾元甚至10多元?在筆者看來,A股市場主力利用國家扶持新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利用投資者對新經濟的盲目崇拜,通過市場操縱,吸引投資者跟風,造就了一個個中概股回歸股價暴漲奇觀。

  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國策,而企業走出去在境外成熟市場上市,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應有題中之義。企業在境外掛牌上市走出去,不僅可以引進外資,還可以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尤其是掛牌企業還可以感知成熟市場的嚴苛制度,以及以投資者為上帝的監管理念。

  中概股受不了成熟市場的嚴苛監管以及較低估值,大股東蜂擁到不成熟的A股市場攫取制度缺陷所帶來的財富,這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種歷史性倒退,同時也給A股市場帶來新的高估值風險隱患。

  A股市場當然應該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然支援新經濟、新興産業發展,但這種支援並非無條件、無成本,一切都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遵循保護投資者利益原則,同樣要考慮投資與回報的對等性,不能脫離這些無原則、無底線支援,因此,股票市盈率、企業盈利以及業績增長,這些都必須考慮。拋開這一切,盲目支援、放縱主力投機爆炒新興産業,讓中概股回歸攫取制度缺陷産生的超額利潤,不僅投資者難以得到回報,産業也將難以得到發展,所有方面都可能被耽誤。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