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3小時跑掉23G流量“漏洞”在哪?

  • 發佈時間:2015-11-10 09:57: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手機流量近來又成為輿情熱點。廣東佛山的龍小姐是中國電信的用戶,她的手機在3個小時內用掉近23G流量,欠費1100多元。遭受無妄之災的還有重慶一位中國聯通用戶馬先生,他的手機一天就“跑”掉近1G流量。

  這流量是他們使用的嗎?不是。龍小姐的手機在那3個小時裏,一直放在抽屜裏充電,碰都沒碰一下。按照她平時的用量,23G流量足夠用3年。馬先生平時每月4G的流量套餐也完全夠用。這些流量跑去哪了?不知道。中國電信答覆龍小姐,流量明細清單沒辦法查到;聯通客服也解釋不清楚,最後賠了馬先生80元話費了事。

  或許,這只是媒體報道的個別案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作為手機用戶,遇上類似煩心事的不在少數。運營商的帳單每月送到手上,不乖乖交費就得停機。如果誰想弄明白這一筆筆打悶包的糊塗賬,到底有沒有亂收費、多收費,那估計要費上很大功夫,而且還不一定弄得清楚。移動話費那些迷宮一般的種種套餐方案,有幾個人能夠真弄明白?流量就更別提了,運營商就告訴你用了多少流量,要交多少錢。你若想追究流量具體怎麼用的——對不起,無可奉告。

  電信行業的資費標準一直飽受爭議。然而,無論社會各界有多少非議,很多問題始終都沒有解決的跡象。比方説,成本接近於零的國內漫遊費就雷打不動,照收不誤;流量月底清零的行規,就任性地堅持了很長時間。好容易月底不清零了,很多用戶又發現,流量跑得比清零時候快多了。一些地方的寬頻上網資費更荒唐,新用戶享受優惠的新套餐方案,老用戶仍然按照昂貴的舊方案執行。由於運營商在住宅小區跑馬圈地,不少用戶喪失了選擇權,只能接受某家資費數倍于其他運營商的高價服務。至於“假寬頻、假光纖”問題,幾乎更是全行業的公開秘密。

  電信運營商為什麼能夠如此任性呢?因為他們佔有壟斷地位。屈指可數的幾家運營商,任性程度大同小異。消費者要麼接受任性,要麼別用手機和寬頻。而無論是政府監管部門、法律法規還是消費者群體,對他們都缺少制衡途徑,無法形成有效的約束。缺少有效競爭、有效監管和有力制衡的市場生態,結果就是低品質和高利潤。儘管電信行業的服務品質備受詬病,可半點不會影響其靚麗財報。今年前三季度,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實現凈利總和1100億元,相當於前三季度平均日賺4億元。

  低質高價的電信行業,已經不僅僅是損害消費者權益、影響人們生活便利那麼簡單的問題,它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這才是“3小時跑掉23G流量”背後的大問題。“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拓展網路經濟空間。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網際網路。推進産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援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網際網路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為此,國務院多次強調,甚至李克強總理本人也多次喊話,要求規範電信資費,推進“提速降費”。然而,起碼到目前為止,離消費者所希望的實質性的“提速降費”,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國企改革正要向縱深發展。改革的目標,就是要進一步優化配置資源,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勞動生産率。作為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網際網路、行動通訊領域的改革勢在必行。幾大電信運營商能否按照“十三五”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實現“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超前佈局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改革目標,也將是考驗國企改革成效的一塊重要試金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