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專車“動態加價” 如何避免被歸為霸王條款

  • 發佈時間:2015-08-26 15:49:59  來源:新華網  作者:葉蘇潯  責任編輯:湯婧

  近日,根據北京市有關規定,8月20日至9月3日,在北京市行政區域道路開始實施單雙號出行。這一規定開始執行後,北京的路面交通明顯通暢,但對於一部分平時借助專車出行的消費者而言,卻有點堵心。

  據有媒體報道,七夕情人節當晚多家專車的價格已經高過了計程車。目前各家網際網路專車都在漲價。據一位網民曬出手機截屏稱,8月20日上午10時,0.1公里的里程,滴滴快的收費是在0.1元里程費的基礎上直接加收59元。人民優步的價格也在上調,城區範圍內的部分地區,在高峰時段的加價率甚至達3.9倍。另外,易到、神州等網際網路專車,也有乘客反映存在臨時加價的行為。

  那麼,到底是專車平臺伺機“趁火打劫”,還是另有原因?有部分專車平臺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他們啟用了“動態調價”系統。

  其實早在8月初的時候,專車軟體上就已經開始有了調價的顯示,而目前在北京單雙號限行的狀態下,加價已經成為這些網際網路專車統一的“新常態”。同樣的里程,原本有價格優勢的網際網路專車,加價後的收費遠遠高過了傳統的計程車。

  就調價問題筆者認為,目前,專車市場由“燒錢大戰”來搶奪市場份額以及口碑的時代已經逐漸結束,市場格局日趨穩定,乘客補貼的減少甚至消失已成大趨勢,再加上前段時間專車司機補貼下降引發的離職潮,司機上路動力開始不足,這個時候要驅動司機上路,新一輪的動態調價機制便成了“應景”的選擇。

  從一定意義上講,專車動態調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需求過旺而資源緊缺必然會影響到價格的浮動。在今年年初,交通運輸部官方網站曾發佈一條消息,明確表示“專車”服務應根據城市發展定位與實際需求,與公共交通、出租汽車等傳統客運作業錯位服務,開拓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經營。

  所謂差異化經營無非就是讓利。將計程車市場的壟斷經濟與專車的市場經濟區分開來,形成利益均沾的格局。筆者認為,目前專車的調價是否也可以看成是專車行業在化解與傳統計程車行業利益衝突的一種手段,因為相對而言,動態調價機制必然會減少高峰時段用戶對於專車的選擇,從而讓出部分乘客還給計程車市場。專車服務與計程車逐漸開始真正展開了錯位競爭,這也盡可能的避免了計程車與專車司機雙方的矛盾升級。

  但另一方面,調價作為一個不能議價的選擇,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要知道,經濟學原理中還有個“限制價格”理論,是政府為了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價格上漲而規定的最高價格,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打車的價格的變動上限究竟在什麼地方,目前各專車平臺並沒有一個明晰的説明,比如滴滴快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動態調價"系統仍在測試和優化當中,未來將在全國範圍內上線該調度系統。

  這必然造成民眾的困惑。價格變化能否引起需求量變化得看商品的屬性,如果是剛需生活必須品,其彈性非常小,那麼就算漲價了(在適當範圍內),百姓該買還得買,但是如果把專車看做一個商品,它的彈性是非常大的(替代品多)。因此,專車的價格浮動過大,必然會刺激到市民對於價格的反應。所以我們看到不少乘客,在面臨專車價格浮動過高的情況下,紛紛抱怨進而做出選擇,改為乘坐公交或地鐵回家。

  雖然“動態調價”的本質是讓市場實際的供需關係來決定價格的波動,幫助更多的用戶在惡劣天氣、高峰時段和區域等供需不平衡的條件下解決出行需求,但對應到當下的國情下,價格跳動過高導致用戶並不買賬,不少市民認為3倍的價格浮動是“霸王條款”。

  筆者認為,目前的價格調整機制也體現出了各個專車平臺對於兼顧司機和乘客之間利益平衡的不足。專車平臺們如今不僅需要思考在補貼模式之外,如何加大對司機的掌控力度,還應該需要更穩妥的考慮,如何通過技術和演算法來建立一種適合中國市場用戶的透明價格浮動機制與盈利模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