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長虹轉型腳步還是太慢了

  • 發佈時間:2015-08-20 08:50:4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如今,擁抱網際網路、向智慧家電轉型,已經是幾乎所有家電大廠的一致選擇。而在這波席捲行業的智慧浪潮中,長虹是行動得比較早而且相當積極的一個。

  2013年底,長虹就提出了智慧化、網路化、協同化作為其“新三坐標戰略”,並啟動了大數據、雲平臺等一系列核心配套項目。去年長虹正式提出“全面擁抱網際網路”的口號,密集向市場推出CHiQ系列的智慧電視、智慧冰箱和智慧空調,一時成為行業話題,而且長虹謀劃的家庭網際網路藍圖也逐漸浮出水面。

  按照長虹的規劃,未來要通過智慧化終端,與網路化的雲服務平臺和大數據商業模式開發,有效地整闔家電、手機和資訊等各類消費電子業務。近期,長虹還將“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作為整體轉型方向,將公司重新定位為“個人及家庭的産品和服務提供商”,發佈OTO社區平臺,上線運作智慧物業、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服務。

  不過,長虹在智慧轉型中的先發優勢並未能夠及時轉化成為業績的推動力。最近長虹公佈了半年報,上半年營收298.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2%,實現利潤總額2.18億元,同比增長19.9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9億元。

  至於虧損的原因,長虹自己在公告中如是分析:除了行業增速放緩、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産品均價下行、毛利空間收窄,還有為推進産業轉型在研發、品牌、國際化等領域持續大額投入,而相關效益的顯現需要一定週期。

  但竊以為,長虹在轉型關鍵的當下,面臨的問題不僅於此。從上個月長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學軍公開舉報董事長趙勇一事可以窺看一二。長虹內部對於承認電漿投資失誤、意欲注入軍工資産和開發地産對衝虧損等做法,在內部並沒有取得共識。

  在充分競爭的國內家電行業,長虹有些特別,在於這是一家國企,長期以來長虹都受制于體制問題而發展之後,雖然長虹很早就啟動過國有股減持、民營化等産權改革計劃,但最終因阻力過大未能有實質進展,而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如海爾、海信、TCL等都已輕裝上陣,更顯出長虹的“身軀龐大、行動緩慢”來。長虹近年也在講要通過改革解決治理結構、內部管控、人才引進、激勵機制、引進投資者等問題,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長虹的這些變化發生得還是太慢了。

  除此之外,長虹還面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長期在消費者心目中積累的品牌形象問題,過往總給人不夠時髦的印象,而且與國內其他品牌相比,長虹的行銷功夫還有待加強,對自身品牌定位不夠明確,營造市場話題的能力也總還是差了那麼一些。現如今,80後、90後消費者成為市場主流,各大家電廠商都在努力放下身段,謀求年輕化,保持品牌活力,這對長虹而言更是挑戰,做得好,能夠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建立長虹全新形象,做得不好,將會成為長虹智慧轉型路上的絆腳石。

  未來如何,就要看長虹怎麼去走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