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微商要發展不能靠“殺熟”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0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鄧海建  責任編輯:王磊

  借助微信而興起的社交微商近年來十分火爆,然而有業內人士曝出,朋友圈裏微商曬出的高額成交量、火熱交易記錄截圖刷屏,很多是通過軟體製作出來的虛假現象,目的是引誘朋友圈中的人購買,甚至有詐騙嫌疑。(《廣州日報》4月8日)

  這個時代,打開空間和朋友圈,就仿佛在逛淘寶,就像網友説的:天冷提醒你加衣,佳節祝福不會少,甚至在臘八的時候要你記得喝臘八粥的,除了父母,也就只有微信這幫做微商的了。蠶絲面膜、河豚面膜、火山泥面膜……她們不僅能讓容貌起死回生,還肩負著防禦小三、創造美好未來的使命。有時候,你搞不清做微商與做安利有什麼差別,唯一能分辨的,是微商的“雞湯”裏只有一味調料,叫做“牛氣沖天”。

  不做微商,自然很難明白其間的樂趣。不過,刷屏也好,自嗨也罷,商業生態不能悖逆基本的公序良俗,目前微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弄虛作假。從交易對話到轉賬記錄,從效果展示到檢驗報告……所有能幫微商攬客的內容都能定制,“微信對話生成器”、“支付寶轉賬截圖生成器”和“網銀轉賬截圖軟體”等應用軟體,另有貼心的“使用指南”成了不少微商刷記錄“神器”。如果一些微商賣貨果真靠神器輔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廣告法》恐怕不能閒著。

  二是無牌照直銷。《直銷管理條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006年7月前沒有品牌取得直銷牌照。如果沒有直銷牌照的産品,在層級代理上偏好虛擬化、金字塔化的獎勵體系,那麼,這種蠱惑“霸道總代式”暴富夢的行銷方式,就離傳銷很近了。

  三是透支社交情感。1000多萬微商的背後,是社交媒體被過度商業化的現實。去年年底,一則段子被瘋傳:“常年在我朋友圈開店賣衣服、賣面膜、賣洗髮水、賣手錶、賣鞋子、賣包包、賣甜品還有賣水果的店主們,已經年末了,租金麻煩你們按時交一下,年關難過。”有人説,微商“殺熟”的行銷模式,令網路時代人際情感隨時面臨被“折現”的危險。

  在“網際網路+”時代,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然不能將微商妖魔化。廣泛意義上的微商,當然不局限于在微信上開個小店,而是借助Web3.0的渠道載體,將傳統交易與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實現銷售渠道突破的小型個體商業行為。微商即使百變,説到底還是“商”。既然是商業範式,總有自己的價值底線。指望無本萬利,等著天降餡餅,甚至幻想靠“拉人頭、佔山頭”來積累財富——這不是“商”,而是“騙”。

  微商肯定要往前走,“去中心化”的微商,與傳統商業中心式佈局,互補相融。不過,社交與電商生拉硬拽的“聯姻”,再加上無節操的造勢和無底線的行銷,就很可能讓人心生厭煩,遠離微商。

  微商要走的路還很長,規則與秩序遲早會因紛呈亂象而開始構建,微商,還是恪守底線為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