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比“專車”更該叫停的是出租壟斷

  • 發佈時間:2015-01-08 07:48: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喬杉  責任編輯:王磊

  喬杉

  滴滴專車、一號專車、易到用車、Uber打車……去年開始,伴隨各類專車軟體的不斷涌現,關於專車是變相黑車的質疑也越來越多。繼瀋陽、南京、上海等多地叫停專車業務後,近日,北京也針對私家車通過專車軟體提供計程車服務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

  滴滴們還真是不容易,先是叫車軟體被再三阻截,接著又是“專車”業務頻頻設障,看來網際網路力量和創新力量,也並不是“一齣生就風華正茂”。如果創新力量發力在新生領域,有可能再造一個“阿裏”;如果是在一個形成既得利益的市場,則是命運多舛、前途難測。

  有關方面叫停“專車軟體”的理由之一是按章辦事,認為按照有關規定,“專車”業務屬於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再不合理的制度依然是制度,只是人們想問,為什麼要讓不合理制度存在呢?

  真正的良法,應該適應時代形勢,順應大眾意願。可在計程車管理上,除了計程車公司這樣的既得利益者,有幾個人站出來喊好?現行的計程車市場,是一種變相的壟斷市場。時代發展到今天,依然通過市場配額來調節市場,計程車公司靠壟斷車牌就可以輕鬆賺錢,這樣的市場機制具有合理性嗎?而且,這幾年出行需求呈現暴漲趨勢,可很多城市的計程車配額幾乎沒有增長。

  誠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專車”有其局限性。能在不足中發展,對應的正是當前十分突出的“打車難”。換而言之,如果打車不是那麼難,乘客怎麼會選擇“問題重重”的“專車”?

  一方面喊要激發市場力量,尊重市場力量,另一方面卻在某些領域排斥市場力量,這難道不是一種“雙重人格”嗎?只是背後站著利益主導。比“專車”更該叫停的是出租壟斷,現在是到了反思計程車市場管理機制的時候了。即便不能一下子放開個體經營,也應該好好論證一下,現有的計程車配額需不需要調整。回頭來看,“專車”是市場力量的産物,何嘗不是市場問題的産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