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生活服務商家有無必要做自己的APP

  • 發佈時間:2014-09-17 16:17:18  來源:環球網  作者:馮華魁  責任編輯:王磊

    文/馮華魁

  一個生活服務類的線下店舖有沒有必要做自己獨立的APP?

  這通常被認為屬於“傻缺”。高昂的製作成本、推廣成本,以及永恒的用戶動機難題:滿世界的二維碼都沒人掃,何況是專門下你一個店舖的APP?

  所以,目前線下店舖大多借助別人的平臺引流,逐漸演化為兩種方式:一種是資訊觸達,通過在網路黃頁性質的生活服務平臺上做推廣(典型的就是百度最近推出的直達號),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找到自己;另一種是網上分銷,將標準化服務的售賣搬上網,做團購,平臺分走交易額的5%-15%。

  線上往線下導的不是客流,而是雞血

  但無論選擇哪一種,對線下店舖來説,都是不可持續的“打雞血”(用戶是平臺的,無法經營,難以積累,只能“打”一次“High”一次),更糟糕的是,利潤一定會不斷被平臺侵蝕:只要合作能帶來邊際利潤就會有商家選擇做,而平臺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會把費用提高到讓商家的邊際利潤為零——這就是平臺的玩法。

  另外,服務型商家因服務容量有限,對客流的需求有很強的時效性。平臺引流帶來的尖峰客流時常會讓門店無法消化,因此造成服務打折、口碑惡化的問題。而當門店客流不滿,真正需要即時引流的時候,又因中間隔著平臺方,沒有自主操作權而望網興嘆(過去在團購網站上一個單子,從談判、簽合同到上線沒有一個月完不成)。

  所有的平臺幾乎都無法滿足商家這種即時性需求,微信的服務號每月只能四篇推送,淘寶雖然有店舖但無法積累粉絲,微網志雖然可以即時發佈,也有粉絲,卻不是店舖運營。

  業內總結這樣“寄人籬下”的引流是兩頭好:對平臺好,坐著也能賣流量;對用戶好,天天有特價,哪便宜就上哪。

  商家卻被擠在中間苦不堪言——隨著網路訂單的不斷攀升(即使是線下來的客人,坐定之後也要打開手機查看是否有團購優惠,生生變成了需要與網站分成的網路訂單),門店長期要給平臺分賬5-15%,很多餐館本身就只有5%的凈利潤,只能掙紮在盈虧平衡之間。

  碰壁之後的新答案

  於是大家轉念又想,能不能不靠平臺,做自有移動店舖和會員行銷?

  實際上,一個生活服務線下門店的理想客戶構成是“721”:70%是回頭客,他們生活在周邊或者是工作在周邊,經常過來;20%是自然客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門店位置,是天上掉下來的;10%是通過行銷得來的新客,無論是線上團購還是線下門店促銷。所以門店應該主做回頭客運營,而不是分銷。

  回頭客這個群體的需求,就是門店APP存在的基礎:他們與店員有直接接觸(推廣APP的機會);他們有高頻次的消費,在預約、支付、獲取資訊上希望更便捷(使用APP的動機)。

  這裡需要破除的一個觀念是,讓每個消費者下一堆店舖APP當然是不現實的,但讓小眾消費者為自己高忠誠度的門店下載APP是完全可行的——誰説開發一個APP就一定要面向大眾市場,下載量不成千上萬就是失敗?一家立足社區的送水店,門店APP的下載使用量有100就是非常成功的。

  重新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一家線下門店有沒有必要做獨立APP?有。這是擺脫平臺制擎,實現網上會員行銷的唯一辦法。

  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當今年七月窩窩團(窩窩商城)推出移動店舖的時候,反響非常強烈。窩窩團CEO徐茂棟一開始覺得沒有那麼樂觀,只是為了滿足商家的即時性行銷需求,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做,結果商家對移動店舖的認可超乎想像。

  早在2011年底開始向生活服務商城轉型,如今團購業務佔比已降至10%。它的全新戰略是“窩窩團移動客戶端+商戶客戶端群”,就是商家不光在窩窩團商城上有專賣店,還有以各商家品牌命名的商家自有的移動店舖APP群。

  為什麼要做反向O2O?

  聽起來挺炫酷的,實際上,窩窩團就是利用自己在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的積累,開發了一套APP傻瓜系統(幾分鐘就可開通),掃平商家在開發運營APP上的經驗和技術障礙。商家無需配備技術人員,只要學會簡單操作,就能實現自主運營,實時更新促銷推廣資訊,獲取用戶數據(內容自主決定,用戶都是自己的)。

  既然是系統,可以海量生成APP,就攤薄了單個APP的開發運營成本。徐茂棟透露,為商家量身打造的APP費用非常低廉,全國平均年使用費也就幾千元。這個APP可不是變形的公眾號,只能提供資訊服務,它還可以打通支付、訂位、點菜等功能,真正做到了商戶移動的直銷門店,而且,零分帳實時結算!

  就此,窩窩團的業務分為兩大塊:生活服務商城(團購、移動店舖)和窩窩團APP平臺,彼此配合,共同構成一個客流閉環:商家通過商城推廣、團購拉來新客戶,通過獨立APP實現沉澱,與用戶實現長期實時連接,建立線上的可管理關係。過去,窩窩商城被稱為服務業的天貓,在商家和用戶之間扮演的是類中央的角色,制定規則,分配資源。在移動店舖推出後,它就變成了商家連接用戶的“通道”。

  O2O熱潮興起,大家都在把線上流量向線下轉移(傳統團購就是把線上流量販賣給線下的商戶),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大家意識到,生活服務的重點線上下,門店要做好體驗應該從線下向線上延伸,做反向O2O。而移動店舖就是反向O2O的核心節點,我們不需要考慮是否需要一個移動店舖,而要思考如何運營好這個移動店舖,無論這個店舖在什麼平臺上。

  當然,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平臺APP和商戶APP群如何連接,既要保證商戶APP的完整獨立性,又要實現商城與平臺的客流閉環,還不能對用戶産生干擾,這裡面就需要精巧的商業和技術設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