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創新如何與科技基礎匹配

  • 發佈時間:2014-09-12 06:59: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鬱慕湛  責任編輯:湯婧

  中國創新能力雖然在快速提升,然而中國國家創新能力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是位居中游,這與中國註冊專利總數超過美國、中國科學出版量是世界第二這個事實是不相符合的。

  9月10日至12日,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召開。在首日會議上,除了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引起了中外廣泛關注以外,清華大學李稻葵一席話使許多人大吃一驚。

  李稻葵説,中國註冊專利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超過了美國;中國在科學出版量方面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名。他這兩句話對絕大多數人來説,可是個大新聞。

  中國有如此強的科技發明創造的能力,中國經濟有如此強的科技創新基礎,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中國在幾年之內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綜合體、中國每人平均GDP將得到大大提高,都有著足夠的底氣和基礎,都是指日可待的。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專利和科學出版物就代表著創新,而創新能力就意味著經濟進步。

  確實,近年來我國創新能力有著大踏步的進步。根據中國自己制訂的創新指標體系自評,中國創新指數逐年提高顯示出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如果以2005年為100的基數,2012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48.2,比上年增長6.2%,年均增幅為5.8%。

  2014年根據中國自評,2013年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比上年提高一位名列第19位,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聯合發佈《201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位列第29位。這其中有取樣細目的不同,也有統計側重點的不同,但相差還不算太大。兩份國家創新指數排位起碼都説明瞭一個事實:中國創新能力雖然在快速提升,然而中國國家創新能力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是位居中游,這與中國註冊專利總數超過美國、中國科學出版量是世界第二這個事實是不相符合的。

  這揭示了一個事實:不是所有專利都是能夠形成生産力的,專利也不等於創新能力。另外,目前的中國職稱評定制度,造成了中國科學論文的大量産生。這些論文中,有多少科學新發現、新創見?無需多言。

  從指數上來看,中國之所以創新能力指數與註冊專利和科學出版物數量不相匹配,主要原因出在科學貢獻率不高和科研經費投入還是不足兩方面。

  中國創新基礎本來就薄弱,最近20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大大增加,但累計投入量仍不及美國最近兩年的累計量,也少於日本最近4年的總投入。

  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還在企業制度上。科研創新,固然需要國家的大投入。可是一個國家經濟中最大量最基本的科研還是在於眾多的企業。但在現有尚有待規範與完善的市場環境下,科研並不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投資項目,而很多企業缺乏長遠的打算和規劃,在急功近利的心態下也是不可能大投入企業科研的。

  因此,中國要提高國家創新能力,有世界第一的註冊專利和世界第二的科學出版物,僅僅只是有了基礎,落到實處還要靠市場化的改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