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如何顛覆傳統慈善
- 發佈時間:2014-08-28 11:58: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書海
誰也沒料到,一個冰桶能引發如此熱議!
短短半個多月,“ALS冰桶挑戰賽”的話題紅遍各大社交網站,Facebook上已經有數以千萬計的網友參與到活動的討論。活動參與者需要把一桶冰水從頭澆下,並拍攝視頻上傳到社交網路上。同時他可以向三位好友發起同樣的挑戰,對方如果不接受,則要在24小時內向美國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病,俗稱漸凍人,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協會捐贈100美元。
這項活動由於策劃頗巨創新性、趣味性等原因,最早開始於體育圈,後逐漸擴展到科技界、娛樂界、政界,並從美國一路蔓延到中國。迄今為止,已有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亞馬遜CEO貝索斯、優酷總裁古永鏘、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等大腕參與了這項活動。美國總統奧巴馬則因不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捐款,最終招致國民的批評。“奧巴馬太嚴肅不好玩,大家玩得如此認真如此開心,他卻不參與遊戲最好玩的部分,掃了大家的興。”有網友評論説。
截至目前,美國ALS協會8月27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的數據顯示,自7月29日該活動開始至8月27日,協會已經收到了超過9430萬美元的募捐,而去年同一時期僅為270萬美元,這些捐款來自現有的捐助者和210萬個新的捐贈者。
“ALS冰桶挑戰賽”是一次成功的慈善創新,這正是網際網路融入傳統慈善所取得的成功。“網際網路和慈善正在一體化”,推動中國網際網路早期發展的最有影響的啟蒙者之一、著名網際網路評論家胡泳如是説。
網際網路的發展不光顛覆著金融、零售等行業,也影響到了慈善行業。
網際網路快速、高效、公開和透明的特性,使其一和慈善接觸,便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人人皆可做慈善
傳統慈善方式存在著一些局限。例如,受天價餐事件、河南宋慶齡基金會事件等的影響,多個慈善部門受到質疑,公眾越來越不願意通過這些慈善組織捐錢。同時,傳統的慈善一般捐款數額比較大且捐款程式複雜,公眾參與並不太方便,往往捐一元錢,基金會需要開具發票,並最終郵寄給捐贈者,一元錢連成本都不夠。而且,傳統募捐方式經常是政府主導的,政府一號召大家就捐,捐款多少往往是強制性的,捐贈者的主動性發揮不出來。
相比之下,網路慈善模式有著明顯的優勢。借助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捐贈者只需輕點滑鼠,或觸摸手機屏就可實現任何數額貨幣的捐贈,這些操作完全可以在某一次網上購物之後執行,操作非常便捷,極大地降低了捐贈門檻。
網路捐款的渠道也比較多元化,捐贈者參與方式靈活,不局限于捐錢捐物:可以以物易物,借助網際網路快捷的傳遞互動功能將小物換成大物,如鉛筆換校舍、垃圾換鮮花等等;可以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表達愛心,而不受捐款限額的限制,如3元錢的“免費午餐”計劃和網民對消息的轉發、跟帖等;也可為受益人提供間接權益,如“免費午餐”計劃中有人捐出寫字樓的使用權給項目組做辦公室,而另外一些人則捐出酒店若干晚的住宿供項目組人員工作時入住。
通過網際網路,普通網民不僅能了解慈善資訊,參與慈善,還能主動發起一個慈善項目,主導一個項目,通過網路渠道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如2011年由鄧飛通過微網志發起的“微網志打拐”及“免費午餐”的活動、中國社科院教授于建嶸發起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活動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響應。慈善項目發起者和參與者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揮。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人、每一個機構都可能成為網際網路上的一個節點。這是網際網路本身的屬性決定的,這種屬性讓個人慈善、非組織慈善形態的慈善項目開始興起。
網際網路公司的力量
目前,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積極參與到慈善事業中來:騰訊依託龐大的用戶建立了樂捐、月捐及微信直捐等拳頭産品;新浪微網志則上線了微公益平臺;百度和阿裏也在慈善上各有動作。
以騰訊為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一直把搭建網路公益平臺,締造公益2.0模式作為重要的努力方向。
騰訊通過自身網際網路的運營經驗,將網際網路與公益慈善事業結合起來,讓廣大網民成為慈善主角。騰訊基金會成立以後,就開始聯合騰訊網,搭建了網路公益2.0平臺——騰訊公益網,以凝集超過8億QQ活躍用戶的愛心力量,為公益組織、志願者(網民)、被捐助者提供了高效、便捷參與公益的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募得善款總額2.09億元,歷史捐款人數達2000多萬。
騰訊公益網這個平臺在關鍵事情的處理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騰訊利用這個平臺已經建立起web2.0式抗震救災模式,即一方面騰訊自身累積捐助救災資金開展災難救助,另一方面,也通過網路的影響力,發動數十萬網友參與到災難救助中。
而騰訊啟動的“月捐計劃”,網友可通過騰訊旗下的産品——財付通的線上支付可每月向指定的公益組織捐贈10元錢,從而使公益捐贈成為一個常態性、日常性的行為。首個“騰訊月捐計劃”為騰訊攜手壹基金開通,騰訊同時捐贈價值2000萬元的網路廣告資源,用於“壹基金騰訊月捐計劃”等項目網路傳播,目前有愛德基金會、扶貧基金會等加入到這個“月捐計劃”中來,每月都有為數眾多的網友給指定的公益慈善機構捐贈10元錢。
網際網路極大地降低了資訊的披露成本,騰訊公益網上每時每刻都公佈最新的募捐資訊,以及善款用於何處。
今年8月初雲南魯甸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騰訊公益網路捐贈平臺就聯合公益夥伴緊急開通捐助通道。截至8月19日20:00募款結束,愛德基金會共收到107136名網友通過騰訊公益捐贈地震救災款3058163.28元。這些物資都在第一時間抵達災區災民手中,確保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每一位“月捐”的捐贈人在每個月的捐贈日都會先收到一封信,這封信中清晰地寫著上個月此機構把捐款用在了什麼項目上,幫助了多少人。在基金會財務公開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尚不夠完善的現狀下,網際網路技術成為推動慈善公開透明的直接力量。
網際網路慈善的未來
網際網路慈善憑藉著自身獨有的優勢,在傳統慈善遇到瓶頸時打開了一扇通往慈善的大門。但它也有自己難以避免的弱點,其未來走向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因為網友對網際網路慈善保持著熱情,各種網際網路慈善項目才屢屢出現,而一旦公眾熱情減退,這些項目該如何延續下去,就成了個大問題。同時,網際網路慈善項目多屬於非公募基金會,如果想募捐,只能挂靠在慈善組織下,因此網際網路慈善組織在實施項目時有很多限制。未來,網際網路慈善要想健康地發展,需要更多外在制度的保障。
網際網路慈善的未來可能會朝著以下三個方向演進:通過結合社交網路等平臺,增強公益資訊的傳播能力,同時也為公益組織提供了籌募渠道與方式,讓慈善的“正能量”更加廣泛和深刻地影響更多的人;通過提供公益項目網站及運營工具,例如雲計算能力,幫助公益組織降低資訊化成本,推進公益組織業務資訊的透明化和及時化;普通民眾通過公益平臺等網際網路新媒體形式,及時有效獲取公益項目執行進度,從而加強對公益事業的信任,有效改善中國社會的公益環境。
未來,網際網路慈善一定會成為一種趨勢,網際網路對於慈善的滲透力會繼續增強,網際網路慈善的形式會更加多樣。而冰桶挑戰賽的創新之舉,既讓人了解了ALS,又成功募集了比往年高出很多的善款,這種慈善創意同樣是需要我們借鑒的。
本文來源為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 作者曹惺璧係騰訊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