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培育工匠精神 重在營造“匠心文化”

  • 發佈時間:2016-04-19 08:31: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産品市場處於“短缺時代”,更多的是關注産品數量和規模,而産品結構與品質並未成關注重點。在當前我國消費市場需求與産品供應出現失衡或過剩的形勢下,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改善産品供給結構提高品質與效率。也就是説,由於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業忽視“精品生産”,不僅帶來階段性供需矛盾,也為國外品牌産品“稱霸”中國市場創造了機會。在世界産業分工格局中,中國製造一直處於産業價值鏈低端,不利於中國製造在技術研發、工藝流程、創意設計、品牌內涵等方面成本投入。影響中國製造品質和品牌價值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一種“匠心文化”。

  不論是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還是中國智造,核心都是人,因此工匠精神就是要讓從事製造的生産者具有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匠心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匠心文化”的營造。改革開放以來,在短缺市場推動下,産品供給規模的快速膨脹與經濟的高速發展,形成了供給産品的快餐化、追求效益的泡沫化、利潤的暴利化和發展的短視化,加之在國際市場中採取“市場換技術”“品牌換市場”的發展策略,造成了中國製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術開髮膚淺化、産品品質低端化、品牌價值低廉化,這既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階段特徵,也是造成中國製造整體水準提升緩慢的重要因素。只有認識到以上問題,才能找準營造“匠心文化”的突破口。

  營造“匠心文化”,是一項複雜、艱巨的工程,需要調動、協調各種要素資源,形成全社會聯動。首先,從政府層面,要運用制度手段創造有利於工匠精神形成的體制與機制,不僅鼓勵技術自主創新、注重産品品質、培育高端人才、塑造製造品牌,還需制定産品生産標準、品質檢測標準、嚴厲監督處罰制度、加大支援獎勵措施。其次,在行業層面,需重點發揮聯盟、協會、同盟等載體與橋梁作用,採取提高品質標準、增強行業自律、提升精品價值等手段,努力形成中國製造技術精湛化、社會精品化、品質價值化的行業環境。最後,落實到企業生産層面,就是深耕細作,提升品質,追求産品精緻化、工藝精細化、流程精密化、價值品牌化,從打造生産前精心設計,生産中一絲不茍、精雕細琢,將每件産品都當成藝術精品去對待。

  當前,不論是培育工匠精神,還是營造“匠心文化”,都需要採取倡導引導與價值鼓勵、激勵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從工作責任上形成職業敬畏、職業自豪,還要體現一種“匠心價值”,利用體現職業價值、社會榮譽等手段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從容淡泊、永不放棄、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帶動中國製造業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

  (作者係東北亞開發研究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