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菜館機器人當服務生是噱頭還是趨勢?

  • 發佈時間:2015-12-30 13:56:5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黃萬全  責任編輯:湯婧

  “顧客您好,你點的菜已經到了,請您端一下。”位於大朗汽車站入口處二樓的湘滿大朗湘菜館,可以看到一位特別的“服務生”。湘菜館店主譚惠告訴記者,這是店裏花了20萬元引進的兩位機器人服務生,平均一個服務生10萬元。

  記者走訪證實,這也是全鎮第一家引進機器人服務生的餐館,此舉標誌著“機器換人”已從生産車間進入到大朗的第三産業。但對於廣大餐館來説,這種機器人服務生明顯是噱頭效應多於實際作用。

  明亮寬敞的湘菜館裏,湘鄉文化跟科技文化自然融入,機器人服務生有序地忙碌著,偶爾發出“顧客您好”的聲音,萌萌噠的。大廳內還擺放了一些時尚“小紅人”雕塑,更增添了時尚感。

  “第一次來體驗機器人送餐服務,蠻新鮮的。”一位用餐顧客告訴記者,獲知這家餐廳引進了機器人服務生後,他帶著家人來體驗,他的兒子還跟著餐桌上的智慧機器人一起跳“小蘋果”,非常開心。

  “開毛織廠的時候,我的工廠是最早一批機器換人的企業,我深刻體會到機器換人的實惠。”湘菜館店主譚惠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開毛織廠的時候,一台橫機可以抵10個工人的勞動力;如今引進機器人服務生,也可以一個頂三個人用。

  據悉,引進機器人服務生,這家湘菜館花了10萬元每位。“短期投入是大了些,但長期來看還是非常實惠的,把成本節約下來,我們可以更好地注重品質,把實惠回饋到顧客身上。”譚惠説。

  譚惠出生於軍人家庭。18年前她辭去了湖南穩定的事業單位工作,隻身來到大朗創業,她的第一次創業選擇的是毛織行業。吃苦耐勞,敢打敢拼,憑著一股精神,她的毛織廠一度風生水起。

  “每年産銷國外毛織物達400多萬件,每個星期出貨櫃4個左右。”在談及她曾經的“織”業生涯,譚惠一臉自豪,她告訴記者,當時她的工廠擁有600多名員工,她生産的大朗毛衣賣到了俄羅斯和義大利。2008年金融危機,譚惠毅然轉行,從此她離開了毛織生産車間,轉身走進了餐飲行業。

  “民以食為天,作為湖南妹子,我很願意把湖南地道的菜品帶到大朗來。”譚惠告訴記者,近年來,她多次往返湖南長沙,考察品牌湘菜的製作工藝,考察湘西、長沙民間農家菜式,高薪聘請湖南名廚,在大朗經營了一家湘菜館,周邊鎮街的“湘菜迷”紛紛慕名前來品嘗“家鄉的味道”。

  譚惠告訴記者,接下來,她將陸續引進4台送餐機器人,並引進會唱歌、跳舞、玩萌的小機器人。同時,她也籌劃在周邊多開幾家分店,把生意做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