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中國機器人大戰硝煙正濃:外國廠商技術領先

  • 發佈時間:2015-09-21 13:16:28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在東北港口城市大連,呼呼作響的車床 和體態纖細的機器人手臂,代表了大連機床集團對中國製造未來全面自動化的美好暢想。但走近一看卻會發現,多數機床的控制臺都印著日本發那科和德國西門子的 logo。路透社今天撰文稱,雖然中國大力促進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但由於技術上存在差距,因此外國機器人廠商仍然擁有明顯優勢。

  大連機床集團的産品使用的進口控制系統,集中體現了中國與外國工業自動化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這也是中國為了在全國範圍內培育機器人行業而面臨的幾大挑戰之一。

  中國的機器人公司還遭遇了經濟疲軟和汽車行業萎縮等不利現狀,而行業內部人士預計,在中央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刺激機器人行業發展後短短3年,市場就將出現泡沫。

  “去年,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可以生産機器人。”波士頓機器人公司Rethink Robotics亞洲銷售和業務開發總監阿蘭·李(Alan Lee)説,“當市場飽和時,就要展開淘汰和並購。這些企業將首當其衝。”

  這一幕在很多新興行業都似曾相識。光伏面板便是其中之一: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補貼曾經吸引很多低利潤、低成本的競爭者涌入這一市場,但很多都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因而難以完全憑藉價格展開競爭。

  一年前,分析師都預計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必然實現進步,而現在,外國企業的高管卻表示,由於這些企業都在收緊資本投資,因此他們佔據有利地位,可以適應暫時的需求波動,同時觀察中國的經濟現狀。

  行業爆發

  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海外還是本土企業的高管,都相信中國升級製造業的決心,也都認可中國本土機器人行業成為全球領導者的長期前景。

  由於工資每年上漲10%,中國的決策者也擔心某些地區高達30%的用工缺口,因此致力於推動自動化行業的發展。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統計,中國製造的機器人裝機量從2012年的3000台左右,激增到去年的1.5萬台——中央政府在此期間開始推廣自動化製造。

  與此同時,外企製造的機器人增速一直在放緩,但仍然主導著中國的各大工廠,裝機量從2.2萬台增長到4.1萬台。

  根據中國機器人行業新聞網站和研究中心OffWeek的數據,政府補貼也刺激中國的機器人公司數量在兩年間從200家增長到815家。

  但深圳諮詢公司睿工業高級分析師王寶民(Wang Baomin,音譯)表示,其中最多有30家公司開展了有意義的研發工作。

  “那些憑藉關係獲得補貼的公司根本沒有感受到任何競爭,也沒有完全掌握技術。”王寶民説,“隨著市場的扭曲,我擔心機器人將會重蹈中國光伏行業的覆轍。”

  深圳機器人製造商LEN高管徐文久(Xu Wenjiu,音譯)預計,三分之一的本土機器人公司將在3年內倒閉,因為很多企業都沒有能力提供産品的售後維護。

  技術差距

  外國機器人廠商對中國競爭對手的大量涌現仍然保持樂觀——至少目前如此。

  瑞士機器人公司ABB Robotics中國區負責人顧春元(Gu Chunyuan,音譯)就不擔心中國企業的競爭,因為他的公司掌握著重要的技術優勢。與之處在同一水準的還有德國庫卡和日本安川。

  該公司還向中國企業出售很多機器人“裸機”,由他們向工廠出售經過定制的最終産品。

  大連機床集團總裁馬俊青(Ma Junqing,音譯)承認,中國企業與外國競爭對手在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方面存在“顯著差距”。

  但他表示,他的公司只用了3年時間就開發出了先進的機器人手臂,並且希望在3年內追趕日本競爭對手,5年內追趕德國競爭對手。

  “完整的産品鏈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我們需要研發技術、開發市場。”馬俊青説。大連機床集團長期與政府聯繫緊密,而且獲得了補貼和貸款。

  不過,上海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等本土企業卻被視作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先進典型,而大連機床集團和瀋陽機床集團等企業卻在傳統的機床業務之外展開投資,開發更加複雜的産品。

  Rethink Robotics創始人羅德尼·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曾經為中國地方政府提供過諮詢服務,他預計,考慮到機器人行業所需的投資和技術,中國機器人行業的領先企業將誕生在一批意想不到的公司之中。

  他提到了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該公司已經與富士康和軟銀共同投資了機器人技術,這與已經成為美國機器人行業重要力量的亞馬遜頗為相似。

  “它或許不是傳統機器人企業,但中國仍處於變革之中。”布魯克斯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