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科技公司為何愛印裔CEO?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38:20  來源:一財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伴隨著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成立,Sundar Pichai也因此由原Google高級副總裁變為Google新任CEO。這是印度人民在矽谷的又一次勝利。

  大公司為何偏愛選印度裔CEO?

  儘管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拉吉夫·蘇裏(Rajeev Suri)、尼科什·阿羅拉(Nikesh Arora)、桑傑·梅赫羅特拉(Sanjay Mehrotra)、桑傑·賈(Sanjay Jha)和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都不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但是他們卻都是科技行業著名企業的高管,他們分別擔任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谷歌新任首席執行官、諾基亞首席執行官、軟銀集團副董事長兼軟銀網路與媒體事業公司首席執行官、SanDisk公司首席執行官、Global foundries公司首席執行官和Adobe系統公司首席執行官。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來自印度!

  有這樣一組數據:針對美國標準普爾500強企業的一次權威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中的CEO美國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他們領導著其中7家公司,加拿大人則有4個,甚至連標準普爾自己都曾選了一位印度後裔當總裁。

  如此多印度人都能夠擔任著名科技公司的核心要職,並非巧合。研究發現,就領導素質而言,相對美國管理人,印度管理人獲得了更高的排位和得分。儘管在多數情況下,印度經理人都不是他們所領導公司的創始人,但是,他們卻都是備受尊敬的經理人,他們在擔任這些大公司的掌門人之前,已經在一些公司擔任過諸多職務,是逐步晉陞的結果。

  有調查顯示,語言優勢和適應不同文化的能力,使印度裔在管理層中相比其他亞裔更容易脫穎而出。此外,印裔在海外的抱團文化也使他們在人脈上更有優勢,若是一人提升,通常都會推薦本國同胞。

  不少印裔CEO出自這所世界上最難考的大學

  雖然印度的經濟發展程度不是很高,整體教育水準也很有限,但就有這麼一所學校成了矽谷的傳奇。谷歌新任CEO Sundar Pichai就畢業于這所學校——印度理工學院(Ind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同時,這所學校被譽為全世界最難進的大學,錄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學錄取率還低的多。

  據調查顯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集中地矽谷,約2000個新起家的企業之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育出來的人才。

  在印度乃至全世界,印度理工學院就好比一個神的存在。在印度流行這麼一種説法:一流的學生進印度理工學院,二流的才出國念美國名校。

  有媒體曾比喻稱,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甚至被譽為“印度史上最熱門的出口産品”,眾多校友分佈在全球各個行業的最高管理層。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大批擁至美國。他們進入美國的名牌大學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卡內基大學的研究院深造,然後加入美國的高科技企業,繼而在風起雲湧的八九十年代,在電腦、金融、跨國公司等領域盡領風騷。如今,這些來自印度理工學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個龐大的“兵團”。

  在這段科技産業騰飛的黃金時期,每年70%的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會出國,且大部分都落腳美國。過去50年,印度理工學院總共産生了17萬畢業生,留在美國的就超過3.5萬人。

  麥肯錫前董事總經理拉雅·古普塔,沃達豐空中通訊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倫·薩林,花旗集團高級副董事長維克特·梅內塞斯,風險資本家兼ExcelanInc的創始人坎瓦爾·雷克,UALCorp子公司聯合航空公司的前總裁羅諾·杜塔,USAirways的前首席執行官拉凱什·甘瓦爾均畢業于印度理工學院。這些成功的校友給印度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帶來了極高的世界知名度。

  (綜合騰訊、人民日報、百度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