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積體電路出口量升價不升漲 資本大補難破産業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8-11 07:26:39  來源:一財網  作者:李娜  責任編輯:王磊

  從去年開始,積體電路概念便成為了市場上的“寵兒”,從中央和地方高達上千億積體電路基金出臺,到各路民間資本的進入以及外資對中國積體電路市場的看好,用“黃金時代”來形容此時的市場並不為過。

  但從海關總署8日發佈的積體電路進出口數據來看,市場的進展似乎並沒有像資本市場的期待那樣突飛猛進。

  在海關總署官網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看7月以及上半年的積體電路進出口數據發現,雖然1到7月份積體電路出口數量同比2014 年增長17.6%,但累計同期金額僅增長2%,相比之下,積體電路進口數字仍然高企,7月份進口額達到1164億元人民幣,出口額則為361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指出,這説明我國仍未擺脫積體電路高度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進、出口結構嚴重不均衡。

  “這兩年可以説是資本的活躍期,但是産業的爆發仍需要兩三年時間。”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從缺乏資金到不缺資金,中國的積體電路産業已經跨過了一道坎,但這並不代表整體産業的實力提升,目前的資金只能為未來的發展提供資源儲備。

  進出口逆差大

  海關總署的數據,2015年7月全國積體電路進口數量達到274.02 億個,金額達到1164億元,而出口數量達到148.99 億個,金額達到361 億元。這一數字高於同期水準,顯示無論是從量還是價格上來説,積體電路産業都處於極為旺盛的狀態。

  但從同期累計數據來看,進口數量和金額同比增長10.4%和4.3%,出口數量則為17.6%和2.0%,進口數量增速雖然緩于出口,但金額仍高出2個百分點。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説明我國積體電路出口仍然處於中低端水準。

  根據媒體報道,在此前舉行的一次行業峰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口的積體電路價值平均7.7美元,而出口不到3毛錢,在全球積體電路産業進入成熟期後,中國的積體電路産業目前還集中在低端市場。

  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在出口份額中,外商投資企業貢獻了不小的份額,除去外商投資的因素,國內積體電路企業仍處於小而散的狀態,仍沒有形成産業巨頭。

  雖然此次海關數據並沒有單列外商份額,但從往年的數據來看,出口中外商企業佔比通常超過60%,並且隨著過去兩年三星、英特爾等晶片巨頭廠商在國內紛紛加大投資額度,這一數據仍然處於高位。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國內“成功”的半導體公司如展訊、瑞芯微、格科微主要服務的還是低端市場,並且有相當比例是供于手機産業鏈,關鍵産品和核心産品並沒有進入到主流。

  “今年展訊和海思的出貨量應該都不錯,但展訊主要是集中在功能機這塊,而海思是依託于華為的供應鏈,不可複製。”王艷輝對記者表示,目前展訊一個月智慧機的出貨量基本可以達到500萬台,而功能機則主要為三星代工。

  從一定程度上説,中國半導體業目前還處在“不是靠創新而是靠廉價替代”的狀態。並且,受到手機為主的終端市場影響,國內一些晶片廠商的利潤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LTE 手機套片價格已跌到6 塊多錢,非常低。在運營費支出沒有明顯縮減的情況下,價格越低,毛利率和凈利潤就越低。”一晶片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高通的降價導致聯發科、展訊跟進降價。據記者了解,受WCDMA(3G)晶片出貨量大幅增加影響,展訊預計2015年的銷售收入比往年將有20%的提升,不過受到4G及3G 晶片毛利率下降的影響,展訊的毛利率也將出現下降。

  誰當了資本熱的“炮灰”?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8個月中,積體電路領域中國企業參與的大型投資並購,超過2005~2012年8年間總和的60倍,在全球積體電路投資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市場卻成為了一個特例。

  而繼2014 年國家積體電路基金成立後,各地也採取積極措施跟進,地方版産業基金和産業聯盟相繼成立。僅7、8兩月,三個省市均落地相關産業措施。8月5日,總規模不低於300億的湖北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正式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註冊成立。7 月底,廈門和遼寧也成立了産業聯盟,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積體電路熱度不減。

  “現在是不差錢了,但是技術上仍處於關鍵的爬坡期,現在一些晶片技術可以毫不誇張地説落後國外頂尖公司一兩年。”王艷輝表示,目前大基金的投資路線比較保守,但民間資本卻很活躍。

  但他也指出,事實上,投資積體電路風險並不小,並且,一些被資本盯上的公司PE已經很高了,見效卻還要好幾年。

  可以看到,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中國資本市場頻頻傳出對國外半導體企業競購的消息。例如,中芯國際擬購南韓東部高科、CEC和大唐電信參與競購Marvell、武岳峰資本參與競購ISSI等等。

  “我們現在很多基金拼命想收購外國的公司,可以收購,但是收購的過程中為什麼不能花在國內公司,把600強整合成200家?”魏少軍認為,這主要考驗國內的企業家的發展思路,是否能夠放下小農意識,真正通過整合走向産業化發展。除了投資外,還要打造龍頭企業,在任何行業都是一樣,第一名佔據行業90%,剩下份額被瓜分。

  “積體電路製造企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始終會面臨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掌握最先進技術的企業才能享受到高的利潤率,同時整合製造企業對於資金的需求會隨著工藝的演進,不斷增加,如何集合産業鏈上下游之力,縮短研發時間、節約成本是中芯國際的訴求。”一晶片行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僅僅是資本的支撐並不能讓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