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容量騙局須依法嚴治
- 發佈時間:2015-06-23 11:32: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書海
據日前上海市消保委曝光的智慧手機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在未經消費者確認和同意的前提下,19款被抽檢的全新手機每台至少預裝了27個軟體,最多的一台預裝了71個軟體。不僅如此,還有3款手機預裝的軟體根本無法卸載。一款標稱8G容量的智慧手機,可使用容量只有4.26G,佔比僅為53%;還有一款手機在開機、註冊入網及120小時待機過程中,消耗近80MB流量。
這一結果表明,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智慧手機亂象叢生,主要表現為容量不足、軟體異常、“偷吃”流量等問題。法律專家認為,電信廠商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已涉嫌商業詐騙,消費者完全可以依法維權。
筆者分析,手機製造商及電信運營商精心設計的手機容量騙局,實際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手機容量“缺斤少兩”,實際容量達不到産品説明書所標稱的容量;二是隨意亂裝軟體,既佔用了手機容量,更壞的主意是套取話費,軟體在運作過程中是要消耗流量的,即便手機不上網,軟體同樣要“吃”流量,軟體越多消耗的流量就越大,而流量是要花錢買的。
面對手機容量騙局,消費者該怎樣維權?竊以為,如果屬於“缺斤少兩”,手機實際容量與説明書容量存在差異,經權威部門檢測認定後,用戶完全可以依據電子産品“三包”規定要求退貨,並依照《消費者權利保護法》規定的“假一罰十”原則要求賠償。
但如果屬於亂裝軟體佔用容量,套吃流量,消費者維權恐怕比較困難,因為一部手機究竟應該安裝多少個軟體?目前尚無法律規定和技術規範,完全由製造商隨心所欲,消法對這一技術領域的覆蓋幾乎為零,如果用消法維權,似乎有點“驢頭不對馬嘴”。
通過多裝軟體佔容量、吃流量,實際是一種技術欺詐。目前相關法律對這一領域的監管遠未到位,大多數用戶對手機軟體知識知之甚少,技術欺詐就有了可鑽漏洞與生存的市場。對技術欺詐須依法嚴治嚴罰,這需要三管齊下。
首先依法規範。市場上出售的新手機應該預裝多少個軟體?應制訂出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技術規範,嚴控電信廠商的“自由裁量權”。其次,要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手機外包裝及説明書須嚴格標注産品標準容量、實際存儲容量以及可使用存儲容量等數據,並且要詳細説明預裝軟體的名稱、數量、作用及佔用容量空間等,供消費者選擇,對用戶不需要的軟體,運營商有責任幫助卸載。第三,要加強監管。執法部門對市場上銷售的各款智慧手機要定期抽查,一旦發現容量“缺斤少兩”、超標預裝軟體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要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