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IT業界 > 正文

字號:  

不只是電池 哪些因素決定了手機的續航?

  • 發佈時間:2015-06-23 09:21:00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現在使用的智慧手機,功能是越來越強大了,可是卻發現使用的時間跟不上我們使用的頻率,總是會發現在關鍵時刻,手機沒有電了,那麼,究竟續航能力除了和電池電量有關,還和什麼有關係呢?

  電池跟手機的相機一樣,不能只看表面參數,蘋果的800W曾秒殺了眾多品牌的1300W,電池也一樣,不能只看容量,還要看容量密度。目前手機電池容量 密度比大多在350Wh/L左右,即便把電池做大了,那麼體積也是揮之不去的難題。所以要像在保持輕薄的同事,加大續航能力,容量密度比就很重要。

  比如分析師@孫昌旭曾在微網志上表示,小米手機4使用的電芯是現階段能量密度最高的,達到了620-630MH/L,而一般手機廠商的電池能量密度大都在 560-580WH/L左右。但小米手機4這一優勢其實保持不了太久,按照孫昌旭的説法,到了明年,基於硅負極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電池700WH/L産品就 會商用,現在國內好幾個旗艦手機都在測試。

  充放電迴圈次數

  手機重度用戶都很清楚這一 點,手機電池在充放一定次數之後,其總電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個可能iPhone用戶的體會會比較深。目前國家標準是充放電400需要剩餘80%的 電量,也就是一年左右之後電池滿電情況下只有原來的80%。很遺憾,在電池技術有所突破以前,所有電子數位産品都將保持這樣的情況,比如筆記型電腦、數位 相機等。

  硬體上的適配

  如果想要獲得較長時間的續航,那麼手機在硬體上的選擇必然也會有取捨。比如螢幕能上720p就不上1080p,能用1080p就不上2K,能用AMOLED就不用IPS。

  SOC能用4核絕不用8核,能用A53內核就絕不用A57內核等等,這些對於續航能力的提升也是至關重要的。更高的配置往往意味著更加費電,當然,如果一些器件採取了更先進的工藝,耗電量則可以變得更少。

  軟體上的優化

  一提到軟體優化,我們會更加傾向於聯想到廠商在系統方面的優化,比如Android系統,從誕生之初一路走到現在,越來越流暢,也越來越省電,這得益於其中的很多改進,比如涉及到後臺任務的進程,任務喚醒時間對齊等。

  而除此之外,還涉及硬體上的演算法,比如SoC多核之間的協同調用演算法等,當然這需要硬體廠商和軟體開發商合作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這些都是軟體方面續航時間的優化。

  快充技術

  雖然充電並不記在續航時間內,但也能間接提高續航體驗。並且如果你電池電量太大的話,那麼快充技術就是補全其充電時間變長這塊短板的手段了。

  現在不僅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廠商拿出了自家的快充方案,也有一些手機廠商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快充技術,比如OPPO的VOOC閃衝技術,讓人一旦 用上就再也回不去了,為OPPO點個讚。另外當下的很多廠商也都在開發自己的快充技術或者使用其他廠商的快充技術,在未來的手機上可能都會配備快充技術。

  上面就是幾種間接提高手機續航的方法,在電池還未有大的創新之前,這只能看作妥協的做法。其實廠家希望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手機性能,當然這裡面就要考慮手機的續航能力,我們也期待著不久後電池續航方面能有質的突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