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移動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Uber遭罰專車市場再起波瀾 新業態亟待政策護航

  • 發佈時間:2015-05-07 09: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網際網路專車適逢多事之“春”。不久前在山東開庭審判的“專車第一案”至今尚無定論,專車鼻祖Uber(優步)近日在廣州遭罰的消息又霸佔各大媒體,甚至連朋友圈、微網志都被瘋狂“刷屏”,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直以來,我國嚴打專車非法經營乃至Uber在全球遭抵制,這折射出什麼?是多方利益的博弈還是制度之弊?作為共用經濟的産物,網際網路專車如何在發展與監管之間踩好鋼絲繩?在“網際網路+”這一新概念下,對於Uber這樣的“外來物種”又該持有何種態度?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何霞。

  Uber等專車遭封殺的根源在於制度問題

  網際網路專車服務市場再掀波瀾。近日,Uber廣州總部因涉嫌無照經營被工商和交通等多個部門執法查處,一批用於攬客的手機被查封。隨後,多名司機收到Uber短信通知:Uber廣州車主官網“司機之家”本週將暫時關閉。

  另據廣州市交委透露,廣州市區兩級交通執法部門在近期的日常執法中已查獲多起利用手機軟體攬客的非法經營個案,均被交通執法部門依法處以3萬元的罰款。

  專車之爭折射計程車制度之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管理條例》以及《廣東省道路運輸條例》、《廣州市客車租賃管理辦法》等地方交通法規均明文規定,利用私家車從事“私租車”服務涉嫌非法運營。交通部長楊傳堂在2015年兩會期間更曾表示,永遠不允許私家車當專車。而專車屢遭抵制,其關鍵點恰在“不正當競爭與非法運營”,或者説,“計程車營運執照”是專車的軟肋。

  何霞表示,姑且不論交通部門的現有法規是否適應網際網路化的市場現狀,在新法規出臺之前,相關管理部門必定是按照已經出臺的法規進行監管。而專車服務這一市場現象與現有法規中所認定的違法行為是一致的(即Uber是違法的),從這一角度看,廣州對於專車的管理和查處是有法可依的,屬於正常履職、按章辦事,並不能説是錯誤的。

  “目前,移動出行領域尚存諸多問題,而專車服務遭“棒殺”,私家車進入專車平臺只是導火索,其背後涉及的汽車、租車管理制度才是最本質的問題。”

  何霞稱,在新技術和新應用普及的當下,不適應市場發展的法規是需要調整和改革的,在這一問題上,可以説,全世界都是滯後的,不止是中國,Uber在南韓、印度、法國、西班牙等14個國家均遭封殺,即使是其母國美國也沒有向其拋出橄欖枝。

  “當然,政府調整相關的監管辦法、改造現有體制需要較長的週期,因此,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專車服務市場都會存在兩種力量的博弈,尤其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下,這一現象會持續發生,但這也是正常的衝突。”

  專車是移動互聯時代共用經濟下的産物

  網際網路專車發展之路之所以坎坷,是由於其涉及合法性問題、乘客安全問題,甚至動了傳統計程車的“奶酪”。

  但不可否認,專車服務能在短時間內以摧枯拉朽之勢佔領市場,根本原因還在於這種新興的服務業態滿足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方面,專車的出現,填補了計程車數量的空缺,為百姓出行提供了更為多元的選擇,極大地解決了“打車難”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專車服務帶有網際網路基因,閒置車輛參與運營,可在交通高峰期為計程車“削峰填谷”,不僅使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也提高了用車效率,對減輕交通壓力大有裨益。

  圍繞專車的博弈恰恰是中國經濟網際網路化轉型生態的一個寫照。自全國“兩會”以來,“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一個新概念,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對接這一概念。何霞表示,Uber等專車的實質內容是“網際網路+”與交通領域的結合應用,其對傳統的租用車業務産生的是顛覆性的衝擊。

  何霞談到,在移動互聯時代,人們崇尚共用經濟,它是人類從工業社會走向資訊社會的一個特徵,從長遠看,共用經濟無疑也是未來重要的經濟形勢。當前,可共用的內容涵蓋資訊、資源、數據等多方面,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未來的共用經濟還會涉及更多資源,應當説,共用經濟領域還有許多業務可待挖掘,空間很大。

  她認為,就專車領域而言,被閒置的私家車資源便是可共用的內容之一,從滴滴打車等打車平臺開始,逐步發展到專車平臺,下一步則會推廣至拼車、甚至公交車的調整上。假如2020年後實現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可共用性將進一步提升,共用汽車將成為生活常態,而汽車的擁有價值則會降低,簡而言之,屆時消費者會更熱衷於坐在車裏享受,而非自己駕駛。因而,從這一角度看,這類網際網路新興業態是必然會發展起來的。未來,包括滴滴、快的等還會推出更多新的應用,以滿足消費者對這一細分市場的需求。

  給予“網際網路+”新業態以體制性的包容

  自2010年上線迄今,Uber已成功挺進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服務超過300個城市,累計融資超40億美元,估值達400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Uber並未像PayPal、eBay等“外國友人”一樣水土不服,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Uber便把住了中國市場的脈搏。其在中國野蠻生長的速度甚至讓背靠阿裏騰訊兩大巨頭的滴滴、快的公司都感到了壓力。

  從一鍵叫直升機、到一鍵叫舞獅、一鍵叫寵物、一鍵叫特斯拉、一鍵叫佟大為……Uber這只共用經濟的“領頭羊”在專車服務方面無所不用其極,並且在滴滴、快的們終於扛不住“補貼燒錢”而合併之後,Uber開始大發補貼,收效顯著,其攻城略地之勢已難以阻擋。

  至此,“狼來了”的聲音也甚囂塵上。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Uber這樣的“外來物種”與國內專車企業在市場份額上的爭奪呢?

  在何霞看來,應該把握兩個原則。其一,應儘快明確對私家車參與專車的態度,不能一味打擊,光抓是抓不住也抓不完的,往往投入很大的監管成本卻收效甚微。我們要做的是,給予“網際網路+”下的新事物以體制性的包容,基於相應的管理政策去不斷完善這一市場,對司機、汽車平臺均提出一定要求,出臺相應規定進行規範、管理,鼓勵新應用和新業務的發展。只有將新興的專車服務納入規範管理之中,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

  其二,應鼓勵平等競爭。不同主體之間需要有公平競爭,發放牌照、相關規定、內外資比例等都需要考慮。

  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整個專車服務市場的競爭格局是充分且有效率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