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移動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交通部:“專車”是創新 禁止私家車參與經營

  • 發佈時間:2015-01-09 07:31: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趙婧姝  責任編輯:王磊

  專車司機稱已聽説嚴打傳聞,但平臺並未受影響 攝影/侯夢茹

  昨天下午,乘客在長虹橋附近約來一輛滴滴“專車”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北京市交通執法近日嚴查私家車以“專車”名義從事出租運營的違法行為,引發了關於“專車”是否黑車的討論。對此,交通運輸部昨日表示,各類“專車”軟體是新時期跨越出租汽車與汽車租賃傳統界限的創新服務模式,但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

  1月8日,針對近期一些打車軟體提供的“專車”服務,交通運輸部表示,“專車”服務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各類“專車”軟體公司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承擔應盡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讓使用“專車”服務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交通運輸部有關部門表示,當前各類“專車”軟體將租賃汽車通過網路平臺整合起來,並根據乘客意願通過第三方勞務公司提供駕駛員服務,是新時期跨越出租汽車與汽車租賃傳統界限的創新服務模式,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專車”服務應根據城市發展定位與實際需求,與公共交通、出租汽車等傳統客運作業錯位服務,開拓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經營。各類“專車”軟體公司不僅僅是提供一個運輸供需撮合平臺,而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樹立品牌意識,承擔應盡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讓使用“專車”服務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交通運輸部一直持續關注“專車”服務,強調應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範管理”的原則,鼓勵並規範出租汽車和汽車租賃服務模式創新,杜絕侵害乘客利益和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非法營運,營造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交通運輸部將繼續對“專車”服務開展持續調研與深入研究,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適時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市場充分競爭與規範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滿意的出行服務。據新華社

  進展

  滴滴否認被約談

  近日,北京首次公開認定私家車通過打車軟體拉活屬於非法運營,交通執法部門開始在機場、火車站和繁華商業街區進行嚴查。昨日有消息稱,滴滴專車相關負責人被約談,但滴滴專車所屬軟體公司對此進行了否認。此外,易到用車的活動推廣文章昨日在微信公號上悄然消失,而軟體運營公司表示他們並沒有主動刪除這篇文章。

  “我們和交管有很多溝通,但不是約談”

  昨日有消息稱,交通委運輸局以及公安局網安等部門已經約談了滴滴專車相關負責人,但對此消息,滴滴公司回應稱並無此事。

  昨天,滴滴打車副總裁朱平豆向北青報記者表示,沒有接到相關部門的“約談”,“我們和交通主管部門有很多溝通,但不可能出現像批評一樣的約談。”此外,朱平豆對“專車被認定為是非法運營”的説法表示遺憾,認為僅僅是一個層面的解讀,“專車為出行難提供了解決方案,符合城市需求、用戶需求,不要一棒子打死。”

  據其介紹,滴滴專車的車輛來自租賃公司,司機來自勞務派遣公司。即使真的有私家車,也不是黑車。“黑車‘四無’,資訊不透明、價格不透明且當場雙方完成支付,沒有組織,不好監管。而專車,車、司機、乘客資訊完全透明,價格透明且通過系統計算,通過第三方支付,可實時監測,並可追溯,有系統性管理,也便於監管。”

  對於執法部門查處的司機,會與租賃公司調查處理,滴滴專車也會加強對租賃公司的管控。未來的活動推廣也會以用戶需求為唯一目標進行。

  租車公司鼓勵司機繼續接活

  昨日,有專車司機向北青報記者反映,有的租車公司表示願意為司機承擔50%的罰款。在這位司機發來的圖片中寫著,某公司鄭重承諾:若司機發生意外請第一時間通知公司,公司負責50%的費用,司機承擔50%。“請大家多多接單!注:只負責接單量多的司機。”該圖片中寫道。

  北青報記者撥通了圖片中留的電話,接電話者表示,他們公司確實有此政策。對於“只負責接單量多的司機”一事,對方表示“你要是一個月只接四五單,那肯定不行,但你要剛接單一天被查了,公司肯定也會負責的”。這位接電話的人稱,用私家車加入他們的租車公司,通過一些手續後,可以從事滴滴專車的業務。

  易到用車活動推廣文章被刪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原本在一天前發佈在“易到用車上海”微信公眾號的一篇名為《易到用車攜手國航全民免費接送機》的文章,已經顯示“該內容已被發佈者刪除”。

  該文章是一篇活動推廣,內容是如果用戶第一次使用易到用車,又通過國航官方渠道購票,即可獲得易到138元的首次體驗券,免費體驗接送機服務。

  昨天,易到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也是剛剛得知與國航合作的資訊無法在微信上打開。

  “我們查過發現確實在微信上打不開了,但也沒找到很準確的原因。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活動可能被人舉報然後在微信上不見了,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接下來,我們也會推送和發佈相關的活動。”上述工作人員説。文/本報記者 趙婧姝 劉珜

  做法

  部分專車司機仍“頂風”上路

  北京首次公開認定私家車通過打車軟體拉活屬於非法運營,並開始在機場、火車站和繁華商業街區進行嚴查。該消息一齣,在專車司機群體當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和乘客假裝朋友關係,不給他看手機,誰能抓住”,“最近還是不準備出門了,萬一被查,兩萬塊呢”,專車司機們對“嚴打”態度不一,但多數表示最近會保持警惕,不準備接單。

  昨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使用優步,迅速叫到了一輛專車,專車的業務似乎並沒受到太大影響。專車司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感覺雖然説嚴查,“黑車”都很難查,更不要説“專車”,因為市場對這種車有很強的需求,在北京打車那麼困難。“只要説是認識的人不就完了,不去機場那些地方就沒事兒,而且又沒把軟體關了,這就説明還是留有餘地,都是為人民服務嘛!”這位司機説。

  在一個專車司機的QQ交流群當中,“北京嚴查專車”的新聞截屏經常出現在群友的對話中,也有人發消息稱在建國門附近交警、交管部門一輛輛攔車檢查。有的人問了一句“還敢上路嗎”,有群友支出了各種招:“跟乘客説好,去機場如果有人查,你一口咬定沒收錢,完事我給你500元”,“把短信刪了”,“把手機放口袋裏,還能搜身不成”。

  在群中討論的同時,不斷又有新人加入,表示自己希望從事專車業務,甚至準備為此專門買車,並向大家諮詢如何報名、參加考試等內容,似乎成為專車司機的熱情並沒有被“嚴查”澆滅。

  在群裏為大家支招的趙先生就是一個“準司機”,還沒有開始接單,就遇上了“嚴查”,他對北青報記者説:“估計過了這陣子就好了,到時候我還是要開專車,上班掙奶粉錢都不夠。”

  調查

  專車司機輕鬆月入萬元?

  自從專車軟體流行開來,關於專車司機輕鬆月入過萬的傳言一直不絕於耳。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專車司機表示“一萬元收入純屬謠言”,不過,不少司機通過每天三四小時的兼職,即可獲得3000到5000元的月收入。

  北青報記者嘗試計算了一下“月入一萬”的意思:如果一位專車司機每個月能有一萬元的收入,按一個月工作30天計算,日均收入在330元左右。按照日收入350元計算,如果一單50元,只需接7單即可。

  北青報記者在滴滴專車的APP主頁搜索發現,舒適型專車的起步價15元,里程費2.9元/公里(每0.1公里結算),此外還有3-5元/5分鐘的低速費,以及其他的超公里費和夜間費等。如果一單50元,僅計算里程費,可以行使12公里左右,在北京僅算中等距離。

  加上低速費,50元可以行駛的里程更加短。昨晚六點,北青報記者利用滴滴專車預計從天安門打車至建國門的費用,大約有6公里,預計費用在43元左右,已經接近50元。這説明,在高峰時段,想要一單進賬50元並不是非常困難。

  據了解,在早晚高峰期,滴滴打車會給司機兩到三倍的補貼,接20元的單,可以獲得40到60元,收入的20%上交滴滴公司。一位早晨7點到10點兼職做專車司機的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早晨2倍補貼,恨不得走一公里都能有40塊。”這位先生基本一天拉三單,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但他表示:“以後補貼不那麼高了的話,就很難掙這麼多了。”

  另一位在晚上8點以後非高峰時段兼職的田先生表示,自己每晚工作三小時,接四五單,一週的收入有1600元左右,“除去油費,能有1000元左右吧”。

  但是有的司機對收入並不樂觀。全職專車司機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從早晨7點開工一直工作到中午11點左右,下午差不多5點開始做到晚上11點,“一個月也就幾千塊錢,5000還是能有的,但一萬真是拿不了,能幹的人自然多得,我是不太行”。

  一位“優步”的司機同樣不相信“月入一萬”,他説:“從朝陽大悅城到通州,才34塊錢,還要空駛回來,除去油錢,根本賺不了幾塊。”

  然而一位在外地兼職開專車的先生則透露,自己每天下班後接活兒,週六日幹十個小時,兩個月掙了三萬塊錢。文/本報記者 趙婧姝

  專家説法

  對“專車”的監管應以鼓勵創新為主

  “打車軟體平臺是受到市場普遍歡迎的,説明用戶需要有這種新的方式來解決出行問題,而且需求的規模很大。當然,它和現有的規則之間存在一定的衝突。對它的監管,還是應該遵循交通部的16字原則,即以鼓勵創新為主。”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應該採取兩種方式鼓勵“專車”平臺,“一是對現有的租賃管理體制進行完善,即適當放寬指標的控制,增加一些可供租賃的車輛。但這種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一種辦法是給私家車輛設置一定的門檻,在符合一定的條件後,允許挂靠在租賃公司名下,通過打車軟體提供專車服務。”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沈巋也認為,對於一些新的符合市場需求的事物,應當適當地稍微放鬆一點,觀察它的利弊得失,甚至在這個時候,政府應該把有可能發生利益衝突的各方,組織到一起進行協調,而不是偏袒某一方的利益訴求,然後就按照現有的制度去嚴格執法。在法治與發展、法治與改革之間,可能存在一些有張力的地方,如何去面對、更好地適應市場和未來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方向,這需要進行很好的研討和論證,以及協調好各方面利益關係,盡可能實現共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