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網路食品將戴“緊箍咒” 平臺審核缺位問題暴露

  • 發佈時間:2016-03-15 09:10:34  來源:光明網  作者:郭鐵  責任編輯:王磊

  今天,又到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網路食品的話題無疑受到關注。我國食品電商總交易金額接近400億元,到2018年食品網購的市場規模將接近1400億元,但網路食品問題也隨之增多。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僅網購餐飲投訴就同比增長31.2%,更有八成食藥犯罪來自網路,責任難鑒定、維權成本高等問題困擾著消費者。

  隨著國家食藥監總局及地方版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的進一步細化,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對網路食品的監管將愈發嚴格,平臺要加強自律,執法部門要加強監管,同時借助懲罰性條款降低消費者維權成本。

  平臺審核缺位問題集中暴露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此前披露的數據,2014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受理網路購物投訴7.78萬件,其中網售食品因投訴主體不明、問題責任難鑒定,成了維權一大難題。2015年上半年,全國工商受理的網購線上餐飲服務投訴同比增長31.2%,主要為團購券無法使用、退款困難、內容與宣傳不符。

  一位長期關注網售食品問題的職業打假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第三方平臺對於入網食品經營者往往僅進行簡單的資質鑒定,食品中的違法添加、無證生産得不到好的監管,對網路食品的抽檢一直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

  同時,第三方交易平臺對入網食品經營者的審核和監管缺位也集中暴露出來。

  2015年,浙江溫州監管部門在對網上定制食品的專項抽檢顯示,70%經營者未能辦理對應許可證,超過56%批次的食品存在大腸桿菌、菌落總數超標問題。2015年11月,上海消保委對100家網路外賣餐廳調查,超八成證照資訊與實體不符。

  網際網路已成食品犯罪的一個主要渠道。2015年,公安機關共偵破危害食品犯罪案件1.5萬起,其中利用網際網路實施的食藥犯罪佔比超過八成。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中消協副會長劉俊海表示,當前網購食品魚龍混雜,第三方平臺存在只發展電商、坐收“管理費”而不監管的現象,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實施將填補這一空白,倒逼平臺“站好崗”。

  網路食品將加大抽檢頻次

  網路食品安全問題的激增已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將網路食品經營納入監管,一大亮點就是明確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及入網食品經營者的責任。

  之後,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了《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北京、湖北、東莞等也于近期相繼擬定了地方版的網路食品經營管理辦法。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市網路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再次強調網售食品的備案制,規定不得通過網際網路銷售散裝熟食、無包裝的散裝食品,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個人也不得上網銷售自製食品,中央廚房得通過外賣平臺向消費者出售半成品食材。

  在今年2月食藥監總局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2016年將加大對網路食品的抽檢頻次。

  有打假人還提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普通消費者維權的成本過高。“一個案子從維權到拿到賠償少説半年,多則兩年的都有,普通消費者根本承擔不起。”

  劉俊海認為,未來對網路食品的監管愈加嚴格,在此背景下,建議平臺慎獨自律,監管方式也要創新,“過去是坐在辦公室裏監管,現在應該走向網路,走向市場,消除盲區。”同時,應把懲罰性賠償制度落實到位,涉及的行政部門協同共治,才能讓維權更方便。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