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剁手族”VS“雙11” 鉚足勁還是想靜靜

  • 發佈時間:2015-11-02 10:10:0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陳昕宇  責任編輯:湯婧

  為省錢卻花更多錢 有人毅然“斷舍離” 等快遞雖久但省錢 有人果斷“買買買”

  又是一年“雙11”將至,今年“敗什麼”成為“剁手族”們交流的熱門話題。對於網購的鐵桿粉絲而言,雖然這一購物狂歡節日可能意味著網路“塞車”、快遞延期,但卻能夠省下“真金白銀”,因此也心甘情願“受虐”。粉絲們早已收藏好寶貝放進購物車,並提前給支付寶充好值,就等著“雙11”當日給馬雲做貢獻。但也有鐵桿粉絲過去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或者衝動消費的經歷,讓他們“累覺不愛”,打算今年淡然置身事外。當然今年網購的大軍中,也不乏購物剛需或者純粹憑興趣的“路人轉粉”者。他們的經歷或許就是千萬名“雙11”買家的“縮影”。

  “鐵桿粉絲”型

  買5000元商品 省下1000元

  在銀行工作的蘆小姐是淘寶的“四鑽”買家,今年打算第五次參與“雙11”。“每年買的東西都不大一樣。”蘆小姐稱,第一年“雙11”參與的店家並不多,當時她剛出來工作,主要買衣服。而隨著其購房結婚,“雙11”買的東西,也逐漸變成了裝修用品、傢具、家電等。“繼續想在‘雙11’購物的原因,主要還是覺得價格實惠。”蘆小姐展示自己去年“雙11”的購物清單,一共有20多件,當時她剛住進新家,購買的物品以家用小家電、廚房用品為主。“去年‘雙11’總共買了5000多元,大概省下1000元左右,單單掃地機器人一個就比平時省200元。”

  蘆小姐稱,隨女兒今年6月的出生,今年“買買買”的目標也變為嬰幼兒用品,比如嬰兒餐桌、尿片等。“提前看到一些東西還是蠻划算的,比如某品牌的尿片今年‘雙11’價格是386元四包,平均一包不到100元,平時網上賣120元一包。”蘆小姐稱,除此之外,今年一些消耗型的生活用品,比如洗衣液也是她“囤貨”的對象。“像這些平時都要用的,買了囤在家裏可以用上一年時間。”

  作為熱愛網購的“剁手族”,對於“雙11”商家各項促銷,蘆女士早有經驗。“我大概會提前兩個月時間就逐漸看好自己想買的東西,特別留意價格,看看是否真的是‘雙11’的時候比較優惠。”蘆女士稱,自己之前也發現一些店家在“雙11”前半個月到1個月左右的時候就修改商品價格。“保暖內衣‘雙11’一套79元,很多提價到199元,但平時其實賣99元,讓你覺得比較划算,但實際優惠並不大。”蘆女士支招説。

  去年快遞等到“雙12” 今年還要買買買

  廣州白領小潘平日就是網購的粉絲。平時逛實體店,基本上當成是她的“試衣間”。“一般都是逛商城看到有好看的衣服,試了衣服記下貨號,回去上網找代購去。”小潘稱,這是她的第三個“雙11”,往年“雙11”,自己都是以買衣服鞋子、包包為主。

  不過,“雙11”雖然價格優惠,但快遞速度讓她覺得不大滿意。潘小姐稱,去年“雙11”期間秒殺的一件衣服,足足等了半個多月,“雙12”快盼到了才等來了衣服。“而且因為衣服是爆款,撞衫率奇高,根本沒穿過幾次。”潘小姐稱,雖然自己有過這些失敗的網購經歷,但面對今年的“雙11”,自己仍控制不住想出手“買買買”。

  潘小姐稱,自己留意到因為今年不少品牌推出預購招式,只要先付數十元,屆時就可以低價秒殺到衣服,不必擔心網速拼不過而半路被別人“截和”。這幾天,小潘的購物車裏已收藏了不少心水寶貝。

  “很多品牌衣服平時網上不打折,實體店更不打折,確實‘雙11’買比平時優惠,接近半價,而且商家推出很多新花招,讓人很難不心動。”小潘稱,自己幾年下來的“雙11”也積累下一些“秒殺”經驗,包括當日一過零時,就要準時付款才可以避開高峰期網路“塞車”。“不然淩晨1點前網路就會很塞,要坐在電腦前不斷刷網頁。”潘小姐稱,自己另一訣竅就是提前充好幾千元到支付寶賬戶中,“雙11”“剁手”時,一付款就搞定,不用填信用卡等資訊,也省下很多麻煩。

  “路人轉粉”型

  “大媽”潮一把 裝App學網購

  佛山人鍾女士平時並不是網購的愛好者。她告訴記者,一年到頭下來,自己網購商品估計不超過三次。但今年“雙11”自己卻準備“路人轉粉”,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鍾女士的房子在11月9日剛好收樓,家裏要添置大量的家居用品。“電器、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還有家居用品、墻畫、壁畫、擺飾花藝等小物件。”鍾女士稱,收樓後需要買的東西多,如果一樣樣去商場採購很難抽出那麼多時間,再加上“雙11”可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因此就打算試試看。

  鍾女士這種屬於“剛需”型的“路人轉粉”,與其相比,今年60歲的羅大媽則純屬“湊熱鬧”型的“路人轉粉”。“微信群裏退休的工友們,都在説‘雙11’網上的東西便宜,我也打算試試看。”羅大媽稱,自己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網購,微信也是自己的女兒幫忙下載安裝到手機上的,雖然不知道如何付款,但她也讓自己女兒幫她下了一個淘寶的App。“目前感興趣的都是一些生鮮類的商品,還有衣服,到時看中有什麼喜歡的商品,就發圖片給我女兒,讓她幫我買。”羅大媽稱,自己的同齡朋友也不乏“潮人”,“雙11”購物過程可以自己搞定。

  “累覺不愛”型

  “優惠”實為先漲再降 愛淘族不“上當”

  “90後”小何本是愛淘一族,每年“雙11”都連夜刷貨。眼見“雙11”又到,各大電商又將推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優惠消息,但小何卻表示要今年要“斷舍離”。

  小何告訴記者,原來,在去年“雙11”時,一款拉桿箱專營店打出了“五折優惠,原價398元,折後199元”的廣告語,並且成交量較高,因此他當時二話不説連夜拍了。收貨後發現該拉桿箱品質、款式均不錯,小何還會以為自己撿了便宜感到興奮,但讓小何感到氣憤的是,一個多月後,他再次瀏覽同一店舖同一商品網頁,發現其標注的價格為205元,並且根據銷售記錄長期均為此價。“也就是説我‘雙11’買的時候,才便宜了6元!説好的五折優惠呢,虧我還費了那麼大勁,等了快一個星期的快遞,太不值得啊!”小何説,當他以此質問店家時,店家的回復則是商品的確按照廣告打了五折,但“雙11”期間該商品恢復原價再進行優惠的,讓小何一時語塞。

  小何説,對於各類電商層出不窮的“優惠”已“累覺不愛”,大多商品相比之下優惠幅度很小,甚至是先漲價再降價,因此,此後在各類電商節慶優惠時他均放棄選購。“如果真有需要,平時買就好了,快遞速度也快,價格沒貴多少,也省了搶購的心。”

  衝動消費閒置多 為省錢卻花更多錢

  面對身邊的人逐漸開始談論“雙11”買什麼東西的話題,朱女士卻顯得非常淡定。“今年不會特意去準備了,到時就閒逛去看看有真正需要的才買。”朱女士稱,自己曾也是“雙11”的粉絲,曾經試過忍住三個月不買東西,等到“雙11”瘋狂掃貨。

  “後來慢慢發現,其實‘雙11’買到的很多商品,實際上純屬衝動消費。”朱女士稱,“雙11”購物狂歡後才發現,自己為了折扣買了不少根本用不到或實用性不高的商品。“看看家裏這樣的東西還真不少,比如前年‘雙11’買的按摩椅,花了5000多元,用了不到十次。”朱女士稱,再比如自己去年“雙11”三折買回來的烤箱,買回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並沒太多心思和時間去研究烹飪,結果只用了三四次。“歸根結底還是自己貪便宜,看到划算,也不管實際需不需要,就買了。”朱女士稱,“原本為了省錢,卻花了更多的錢。”

  朱女士稱,今年不湊熱鬧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發現,隨著“海淘”、跨境電商平臺以及實體店等購物渠道的增多,一些商品平日通過這些方式購買的優惠,也並不比“雙11”的折扣少。平日通過朋友代購、跨境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快遞速度快,她覺得這些購物體驗會更好,因此逐漸分流了自己在“雙11”的購物慾望和需求。(記者陳昕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