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聚美高成本力推海外購 手中10億元能燒多久?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47:53  來源:大河網  作者:葉書利  責任編輯:湯婧

  近日,打開聚美優品主頁,記者發現“極速免稅店”頁面佔據了最顯眼的位置。

  此前,聚美在上市後對外宣佈,將第三方平臺上的美粧業務全部收歸自營,此舉可能是為了規避供應鏈品質風險。但相應的供應鏈調整顯然未能跟上公司戰略步伐,2014年第三季財報業績增長低於市場預期。資本市場也對聚美突然改變此前成功的商業模式錶示質疑,公司股價從第三季財報發佈後開始連續走低。

  但聚美顯然無意走回頭路,公司創始人、CEO陳歐在個人微網志上高調宣佈,下一步重點業務方向將是海外購業務,即目前佔據主頁最顯眼位置的“極速免稅店”業務。在此前發給公司員工的內部郵件中陳歐宣稱,為力推海外購,“聚美有10億元可燒”。

  焦點在於,儘管這家剛上市半年的公司擺出“有錢任性”的姿態,但這10億元能燒多久?

  物流擴張致極速燒錢

  根據此前陳歐的內部郵件內容,海外購業務主打極速和與免稅店價格,因此燒錢的主要方向為倉儲物流擴張。聚美選擇的是海外與保稅區建倉模式。2014年3月,海關總署發文正式確立了跨境電商發展方向,在該模式下,進口電商可以提前批量採購以海運/空運方式將商品運至保稅區內的保稅倉備貨。

  聚美提供的資料顯示,公司目前已在南韓首爾和鄭州保稅區建倉,“在鄭州保稅區已建成上萬平方米自理倉,進口貨物日處理規模在2014年底達8萬包”;“海外倉庫直通保稅區倉庫,以保稅區倉庫為運轉中心,已可以保證用戶下單後24小時發貨,兩天內到貨”。

  “極速”的確是一個聰明的選擇,聚美此舉顯然是針對目前國內海量的代購小店的最大弱點。在倉儲物流方面,個人代購存在幾乎無法解決的資金和技術瓶頸,到貨速度普遍較慢。但聚美也面臨兩難:如果依靠現有的倉儲物流規模,在單量增長情況下,其“極速”概念將難以保證;而如果要保持單量的迅速增長和“極速”概念,聚美在倉儲和物流上消耗的資金將絕不止一個保稅區倉庫。在回應這一問題時,聚美官方提供資料稱,日本與上海、深圳兩地保稅區倉庫已在籌備之中。顯然是為保“極速”公司只能砸錢。

  這意味著聚美走向了大規模的燒錢之路。以京東為例,劉強東投入鉅額資金才成功打造 “京東就是快”的概念,但居高不下的成本導致至今也未實現盈利。“極速”二字雖好,但也意味著燒錢驚人速度,“對比一下京東的投入就知道,僅在倉儲物流上,聚美的10億都不夠燒”,某平臺電商高管如此評價。

  “免稅店價格”能撐多久

  除了“極速”,聚美海外購主打的第二個概念是“與免稅店相同的價格”。查閱聚美的一些宣傳資料甚至可見“低於免稅店價格”的表述。聚美高級副總裁劉惠璞回應稱:聚美海外購的低價格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一是對貨品實行價格補貼,“單件商品最高補貼將近40元”;二是提早佈局韓日美粧品牌,跳過中間商由品牌直供降低成本。

  由此可見,聚美選擇以犧牲利潤達到迅速換取市場規模的策略,但這一策略同樣面臨風險。在上市時聚美給華爾街所講的故事中,“上市前即實現連續8個季度盈利”是重要內容。盈利能力是資本市場當初認可其商業模式的關鍵點之一。在宣佈轉型之初,有聲音質疑聚美 “轉變此前成功的商業模式,帶來不可估的風險”。如今聚美又在其重點新增業務上採取捨棄利潤的姿態,資本市場的反應顯然不會樂觀。

  包括電子商務觀察者魯振旺在內的行業人士認為,聚美此舉顯然是為了更快討好消費者,轉化存量用戶並吸引新增用戶,但虧本換規模雖然目前尚可支撐,但按照聚美海外購自己的單量增長預估,補貼數額將成幾何級增長,其價格補貼方式很快將觸及紅線。屆時,面對已經習慣所謂 “免稅店價格”的用戶,保低價還是保規模,又將成為一道難題。

  此外,在“2014跨境電商元年”之後,業界分析認為,海外購市場將在2017年佔到中國網購市場的7%,達到86億美元,2015年將徹底激發市場潛力。也正因此,各家電商都已瞄準這個市場,且有亞馬遜、阿裏這樣的巨頭大舉佈局,海外購業務已漸成紅海。

  查閱此前媒體報道,聚美曾一度以 “高效率運營”、“1300萬美元做到上市”等精打細算的小而美形象自豪。但如今發力海外購,力圖在物流速度和低價方面做出特點,但仍無法回避燒錢的考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