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快遞雙十一部分地區漲價 北京周邊派送將延誤

  • 發佈時間:2014-11-02 09:13:57  來源:光明網  作者:伍月明  責任編輯:王磊

雙十一快遞如潮水般涌入


雙十一快遞如潮水般涌入

  光明網訊(記者 伍月明)2014年“雙十一”網路購物節已經蓄勢待發勢,各大商家都在迎磨拳擦踵迎接快遞旺期,國內四大快遞公司也在醞釀漲價。此時APEC峰會的召開對於北京以及周邊地區一年一度的狂歡購物節又有何種影響呢。

  部分快遞公司已漲價

  據國家郵政局預計,今年“雙11”期間快件業務量將突破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五成;最高日處理量將達到9000萬件,比去年增長38.5%。

  申通快遞公司10月20日出臺了《關於階段性積極調節旺季快遞價格的通知》的通知,根據申通總部預測,今年“雙11”申通業務量將突破2000萬票。

  申通快遞方面表示,“過去三年“雙11”期間,由於沒有採取淡旺季差異價格,快遞公司一方面大力投入,另一方面卻普遍陷入“增量不增收”狀況,不盈利或虧損的現象較為嚴重。”27日晚,合肥地區的申通客戶收到紙質漲價通知,將在未來兩個月對價格上調0 .5元/票。另外,上週末,圓通快遞浙江分公司方面也傳出漲價消息,從11月1日起,每票漲5毛錢。

  記者隨後致電北京市申通崇文分公司,一位快遞配送員告訴記者,現寄件費與之前價位相差1至2元間,僅懷柔區的快遞費用上漲幅度較大。

  淡季與旺季實行不同的價格體系是多數行業通用的做法,目前有不少快遞行業在雙十一前仍在觀望中。北京市一郵政配送員告訴記者,郵局郵遞費用尚未改變。順豐快遞的客服也表示現尚未接到漲價通知,如會漲價的話將會事先公佈在官網上。

  快遞漲價是否合理?物流專家、《現代物流報》副總編楊達卿接受光明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贊成在快遞企業在旺季的時間,適當漲價價格。”他表示,在中國快遞服務走向從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的階段,消費者不能再盲寵廉價快遞了。

  近年來,快遞企業為爭奪市場,相互血拼價格,但低廉價格背後是“帶病的服務”—快件延誤、損件,甚至是快遞員監守自盜,或兜售消費者個人資訊。楊達卿認為,目前快遞企業的利潤率已經從10年前的20%左右降低到5%左右,導致快遞企業無法進入理性競爭軌道,一線快遞員流失率居高不下,部分民營企業的一線快遞員流失率甚至高達90%以上。

  “國內民營快遞企業雖然內心想漲,但都在觀望對手。這也由於國內快遞市場最大競爭利器目前仍是低價。因此大家雖然都深受低價之苦,但都不願輕易放棄低價利器。” 楊達卿説,行業協會沒有定價權(行業指導價)或可由相關主管部門,根據市場價格趨勢,提供指導價。

  專家建議:消費者可採用慢遞方式或轉郵政EMS

  “雙11”是快遞淡季與旺季的分水嶺,也是為眾多消費者和商家最為期待的黃金日子。記者從北京市順豐快遞客服了解到,在11月1日-12日期間,北京市以及郊區在物流時效性方面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懷柔地區可能會持續到11月16日。對於普通快遞,順豐快遞方面表示將在發出後一週之內達到,部分地區即日達業務甚至停收。

  而申通一快遞配送員告訴記者,將會如期完成北京及周邊地區收派件,在時效性上影響不大。圓通快遞在官網上公佈,在11月1日-11月16日期間進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的快件時效將有所延誤。

  APEC會議是否會對北京快遞企業在此期間的服務造成影響?光明網記者諮詢了物流專家楊達卿,他表示影響的確是存在的。快遞物流企業用到的“貨運機動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在11月3日-12日,被全天禁入北京市六環路以內道路(含六環路)和懷柔主城區以內道路行駛。其中三輪車禁入六環內,讓市內快遞時效將大受影響,因為快遞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幾乎100%靠三輪車等物流微迴圈。

  據楊達卿預判,其一,雙11期間,北京部分企事業單位放假,反而可能增加在家網購消費的人數;其二,雙11網購節也是發生在APEC會議的末尾期,北京市內井噴式的雙11購物潮,很快會迎來限行政策結束。此前堆積的庫存會給快遞企業的倉儲系統帶來不小壓力,快遞企業需要預防爆倉。其三,由於郵政快遞企業享有進城便利,雙11期間北京市民的網購快遞消費或將轉向郵政EMS。

  因此,楊達卿建議消費者,在選用快遞服務時,如果不是網購急需品,可以選用“慢遞”(不是當日達,次晨達等時效特別高的快遞),遲一些日子收貨,避開限行和購物高峰也無妨。另外,也可以根據情況選用郵政EMS等服務。

  快遞業價格戰是否可行

  網上有説法稱,“快遞業難做,價格戰打得太激烈了”,楊達卿解釋,目前提出漲價的多是加盟式快遞企業(直營式快遞企業的順豐和郵政EMS,服務價格本來就高一些),且是微調,這些企業長期提供低價服務。這些加盟式民營快遞企業,在從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升級發展中,最急缺資本。因此,每單五毛錢的漲價,對這些企業的升級來説,不過杯水車薪,並不足以解決新競爭環境下的成本壓力。

  另外,他認為,民營快遞企業需要適當提價,但要解決成本壓力,最關鍵還是靠發展和效益解決。“如果是一輛老舊的馬車,奔跑在高速公路上,它的服務價再提高,也改變不了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加盟式快遞企業轉型做強,變身高速列車,實現了高效發展,這才可持續的解決成本道路。” 楊達卿舉例説明。

  楊達卿向光明網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快遞政策大環境日趨完善,但聚合大平臺剛起步。一類是依託網際網路的企業辦平臺,如菜鳥網路才不過成立一年時間;另一類如依託民航、鐵路、公路等公告運輸樞紐的集散平臺,還沒有實現網路化建設,還不足以實現運輸和資訊環節的無縫銜接。

  沒有政策大環境和聚合大平臺,快遞物流商即使個體再優秀,也很難獨善其身。他指出,健康的物流生態圈既要有完善的法規政策營造週邊環境,還要有健康的聚合性社會化平臺,營造有序的生態環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