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移動支付推動“錢包革命” 便利性與安全性如何兼顧

  • 發佈時間:2016-06-24 07:37: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果靜  責任編輯:張潔欣

  移動支付正逐漸成為人們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中國銀聯發佈的報告顯示,2015年,82%的受訪者曾使用手機完成付款。而在2014年,這一比例僅為61%,2013年則為45%。各種移動支付方式更是五花八門,如蘋果支付(Apple Pay)、三星支付(Samsung Pay)、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消費者選擇這些移動支付方式是因為其方便快捷,但其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在使用各種移動支付時,還需要留個心眼。

  支付創新層出不窮

  已經習慣使用移動支付的劉女士,這兩天在上海火車站遭遇了尷尬。由於需要辦理臨時身份證,劉女士被要求在窗口旁邊的自助拍照機上拍攝登記照並列印,而使用這臺拍照機只能收現金。著急趕火車的劉女士事後在朋友圈抱怨:早就習慣不帶現金出門,碰到不能微信支付、支付寶和Apple Pay的,真是著急。劉女士的“習慣”已經融入很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從現金支付到刷卡支付,從網路支付到移動支付,我國移動支付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揣上手機就能出門已經成為現實。

  “手機支付的便利性和靈活性使人們更願意將信用資訊綁定手機。”普華永道中國數字化體驗中心總監詹文陶認為,中國手機普及率高,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也在不斷地投入資金,持續刺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支付工具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寶、Apple Pay、百度錢包和騰訊財付通等。其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經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幾乎在移動支付領域形成了壟斷。

  這些支付機構在前期通過“燒錢”搶佔市場後,現在正在通過搭建更多的線下場景來促進用戶習慣的養成。去年9月,支付寶“搭建”的首個“智慧菜場”亮相溫州狀元農貿市場。買菜後只要掃一下攤主的支付寶二維碼就能付錢,省去買菜找零等麻煩。為了使其應用更為便利,“智慧菜場”還放置智慧秤,稱重後,需要支付的總金額會自動生成二維碼,掃一下就能支付。支付寶此前的規劃是,將在全國搭建50個這樣的“智慧菜場”,形成支付寶另一支付場景。

  現在,在超市、便利店、醫院、餐館、打車等多個場景下,均能使用這些移動支付方式。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通過手機等個人移動終端,網際網路服務與場景的連接更緊密。而決定一個支付産品生命力的,不再是“燒多少錢”,而是場景的豐富度和操作的便利性,這些都有助於用戶支付習慣的養成。

  除了這些小額支付場景,大額消費市場、理財市場也不乏支付機構的身影。支付寶此前還推出了“餘額寶買房”,也就是買房者通過淘寶網支付首付後,首付款被凍結在餘額寶中,在正式交房前或者首付後的3個月,首付款産生的餘額寶收益仍然歸買房人所有。在此基礎上,還延伸出理財場景。如在螞蟻聚寶APP上,可以使用餘額寶內的資金作為購買定期理財、基金産品的基礎賬戶。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體系運作報告顯示,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已連續兩年增速超過100%,最新一季的移動支付業務筆數與金額增幅更是達到了253.69%和194.86%。“Apple Pay等豐富了移動支付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了多元選擇。”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更多的支付工具對於消費者來説是件好事兒,這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背後風險不容忽視

  近期,一種新型的詐騙手法使得不少人“中招”,不法分子利用了部分消費者對支付産品不甚熟悉的弱點,誘使人們截圖併發送“付款二維碼”。殊不知在日常支付時,給對方掃一掃“付款二維碼”,就會向對方付錢。不少人在遭遇資金被盜後,才追悔莫及。

  移動支付用戶快速增長的同時,移動交易終端已經成為不法分子的重點攻擊目標。“手機智慧終端的支付環境安全值得共同關注。”中國銀聯風險控制部總經理袁曉寒表示,移動支付安全形勢在2015年呈現出一些新特徵,通過社交賬號詐騙、信用卡提額、消費退款、偽基站發送詐騙短信等欺詐手法較為突出,移動支付安全面臨複雜環境挑戰。袁曉寒認為,移動支付安全應成為支付産品客戶體驗中首要考慮的因素。

  中國銀聯數據顯示,2015年約13%的被調查者遭遇過網路欺詐併發生損失,較2014年上升6%。手機端欺詐有5成以上是通過社交賬號實施,同時,消費者還面臨手機被植入木馬或收到偽基站資訊等其他多種犯罪活動威脅。但總體來看,消費者平均損失較低。曾遭受網路欺詐的被調查者中,54%的欺詐金額低於500元,20%的欺詐金額高於2000元。

  因此,在圖方便的同時,消費者需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首先是要保證手機的安全,儘量通過“靠譜”的渠道購買手機,減少手機被事先植入病毒的風險。袁曉寒建議,如果發現手機中毒,應立即到官方手機售後維修部門,請專業人員重裝系統、根除病毒。消費者還可以選擇有配套資金保險的支付渠道或考慮購買“盜刷險”等相關類型保險,發生損失後可以得到一定補償。

  其次,當所有支付APP都被裝進手機的時候,保管好手機成為消費者的重要任務。現在,業內人士建議,一旦丟失手機,消費者應當迅速聯繫相應的移動、聯通、電信客服,要求做停機處理。接下來,就是要儘快凍結所有的支付賬戶,必要時,還可以直接凍結或挂失銀行卡,確保資金無法從賬戶“溜走”。

  在使用這些支付工具時,消費者應該“多留個心眼”。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有支付驗證環節的支付方式,尤其是在大額支付時;使用一張額度不高的信用卡或餘額不多的借記卡綁定所有支付賬戶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此外,在公共場所輸入支付密碼時也應注意遮擋,在支付時儘量少使用公共無線網路等等。

  多方探索解決之道

  移動支付高速發展不僅發生在中國,這也是國際市場的“潮流”。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30%受訪者表示通過手機購物,這一比例在2015年上升到54%,若全球延續前3年的增長趨勢,至2019年,全球將有近80%的消費者通過手機購物。

  在境外更方便地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支付方式也將成為可能。目前,不少移動支付機構,正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如微信支付已在去年11月發佈了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實現了“人民幣支付,外幣結算”。這意味著,境外購物時,無需再兌換外幣,只要結賬時掃描二維碼,即可用人民幣支付。目前,微信支付已能夠支援包括英鎊、美元、日元、歐元等在內的10個幣種交易。在南韓樂天、新羅等大型商場,現在均可使用支付寶掃碼支付。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彭翼捷表示,圍繞出境遊熱門目的地,支付寶在海外市場接入線下支付門店已經超過3萬家。

  在不遠的未來,更多的支付創新也有望出現。在指紋支付、可穿戴設備支付已經較快發展後,未來二者有望進一步升級。其他更為多元化的支付方式也可能更為普遍。如靜脈支付、人臉支付等。靜脈支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它能夠利用手掌或手指內的靜脈分佈圖像來進行身份識別,目前,靜脈支付已經在國內外進行了試驗,南京銀行已經安裝了第一台“指靜脈存取款機”。

  另一被廣泛看好的是人臉支付,也就是通過對面部特徵進行識別驗證,最後進行支付的過程。目前,支付寶已經推出了人臉支付功能,重慶銀行也已經將其應用到金融産品和支付中。此外,還有經常在好萊塢電影中出現的“掃虹膜”的方式,未來也有望被應用到支付領域。

  中國銀聯預計,到2018年,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52萬億元。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投入應用,未來移動支付有望在便捷性和安全性上實現更多突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