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互助金融騙局頻出 受騙者稱像吸毒一樣會上癮
- 發佈時間:2016-06-22 08:39: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潔欣
用“野火燒不盡”這句話來形容網路互助金融騙局,似乎挺合適。
曾經受到投資人熱捧的MMM網路互助金融,在今年初遇到提現困難後,一度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它的降溫並沒有影響到網路互助金融騙局的蔓延——大量模倣MMM的網路互助金融平臺接連出現,不斷吸引著投資者。
記者了解到,于4月28日在寧波開盤的WPP國際慈善互助項目(以下簡稱WPP項目),6月1日網站關閉,相關組織、領導者卷錢跑路。參與WPP項目的投資者向法治週末記者反映,據目前不完全統計,WPP項目所牽連的受害人遍及全國各地、總數達到上千人,涉案金額已超過1500多萬元。
而WPP項目,僅僅是目前崩盤的諸多網路互助金融騙局之一,全國究竟有多少人捲入了類似的網路互助金融騙局?無從知曉。
專家表示,網路互助金融騙局,由於調查取證的不便,當前整治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但也應當看到,這種毫無新意的騙局並不難以識破,投資人內心的貪慾,也是此類騙局不斷涌現、長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花200元註冊、承諾45%月利率
與MMM網路互助金融一樣,WPP項 目也是宣稱,通過會員之間匹配打款的方式“相互幫助”,來實現金融資源的分享,賺得收益——簡而言之,在這樣的網路互助金融騙局中,投資人所得利潤以新入 場投資者的資金為支撐,新入場投資者“幫助”前人獲得對應利潤,實現投資增值;此外,投資人也能通過不斷發展會員獲得獎勵。
在這樣的模式中,只有資金在參與項目的投資人之間不斷流轉,卻沒有任何實際投資行為。中央民族大學法學教授鄧建鵬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打著互助旗號的投資模式,實質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加金融傳銷。
只不過,與MMM免費加入的方式不同,要想加入WPP項目,首先需要花費200元購買“註冊激活碼”,才可以完成在WPP項目平臺上的註冊。
而相較于MMM 30%的超高月利率,WPP項目向投資人許諾的收益更加瘋狂:法治週末記者在WPP項目的獎金制度中看到,WPP項目向投資者許諾月利率高達45%——提供幫助1至10天,期間獎勵利潤為10%;提供幫助11至20天,期間獎勵利潤為15%;提供幫助21至30天,期間獎勵利潤為20%。
“WPP項目打著英國著名傳媒集團WPP的旗號開展活動,名聲特別響亮;再加上它的制度比MMM更加完善,因而我更加相信這個項目。”胡靜(化名)是一名來自上海的WPP項目投資人,她5月11日註冊參與了WPP項目,總共投入本金49200元。
胡靜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在WPP項目中,匹配打款更加迅速,每天只有中午和午夜12點開放匹配,通常兩分鐘內所有需要匹配的訂單就被搶完了,異常火爆,並且匹配成功後會有短信提醒,再加上“獎金燒傷”制度的保障,更讓她放鬆了警惕。
“所謂‘獎金燒傷’制度,就是指上線投資人的投資必須不少於自己所發展的下線投資人的投入,才能拿到發展下線的完整獎勵,否則獎勵的多少就只能按照上線投資人 自己的投資數額來計算。”胡靜介紹,這樣的制度設計,讓她覺得上線與下線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不會出現上線賺夠了提前退出的情況,因而整個項目的運作也就 能更加持久。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個看起來比MMM更加“靠譜”的項目,僅僅維持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戛然而止。
“從4月28日開盤到6月1日網站關閉,WPP項目僅僅經過了一個完整週期,主要的組織者和領導人就卷錢跑路了。事後,我們這些投資人聚在QQ維權群中整理資訊時發現,最後一輪匹配打款,錢基本都打到了這些組織者和領導人的親友賬號上了。”胡靜説,
從6月5日左右,就陸陸續續有投資人向警方報案,而在6月12日,來自全國多個地方的數十名投資人,一齊向WPP項目開盤所在地寧波市公安局報案,並獲得立案。
目前,陷入WPP項目騙局的投資人,正在積極通過QQ群、微信群開展證據收集、資料匯總、溝通維權工作。來自廣東的投資人趙潔(化名)是一個WPP維權資料收集群的群主,她向法治週末記者表示,據她所了解的情況,目前已經有600多人反饋資訊、進行維權。
不少投資人從MMM轉來
“WPP項目的模式不僅與MMM如出一轍,就連參與兩個項目的投資人群體,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趙潔表示,參與WPP項目的投資人,絕大多數都參與過MMM,對網路互助金融並不陌生。
趙潔透露,她所認識的一些投資人,包括她自己在內,都嘗到過網路互助金融的甜頭,在MMM中多多少少賺了一筆,經朋友介紹了解到WPP項目新開盤,便又參與了進來,“這種感覺可能就跟吸毒一樣,會上癮,賺一點錢就想投入更多,逐漸讓人失去理智”。
“還有一些投資人,都是在MMM中虧了錢,想通過WPP項目把虧損的錢賺回來。”趙潔説,由於不少入場早的投資人確實能從MMM中賺到錢,因而那些虧錢的投資人,就希望轉戰新開盤不久、模式類似的WPP項目中也賺一些,彌補此前的損失,可沒想到又栽在了WPP項目中。
趙潔説:“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種網路互助金融是不合法的,甚至了解這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騙局,遲早會崩盤,但有了MMM的經驗後,大家都想著,如果能儘早入場,在崩盤之前賺點錢退出,就沒有什麼事。”
胡靜也有著同樣的觀點,她告訴法治週末記者,一般而言,網路互助金融的項目都會持續3到6個月左右,不斷有投資人參與,按照通常30%至45%的月利潤率來算,兩三個月就能回本,“而這次的WPP項目,因為有多項制度保障,看上去能夠更久地維持,可1個月左右就崩盤了,是很多投資人都沒有想到的事”。
胡靜坦言,如果WPP項目維持的時間更長一點再崩盤,可能都不會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投資人報警,“參與網路互助金融的投資人,心裏都明白這樣的項目是怎麼一回事,對潛在的危險有所預期,知道遲早有一天會難以為繼。但WPP項目僅僅存在一個月,連‘網路互助金融’這層外衣都不要了,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回想起自己參與網路互助金融項目的這些經歷,趙潔覺得自己已經看清,但還有很多人沒有醒悟過來:“現在網路上這樣的金融騙局太多了,沒有任何保障,不少人因 為參與這些非法活動,弄得家破人亡。但現在對這一塊的監管似乎有些滯後,不僅現存的網路互助金融項目沒有受到遏制,那些卷錢跑路的項目以及相關組織者、領 導者,到現在也沒有看到被追究責任,所以才會讓這樣的騙局越來越倡狂。”
投資人發展下線或涉嫌犯罪
根據胡靜和趙潔所透露的資訊,不少投資人剛經歷了MMM風波、又陷入WPP項目,這樣的結果令人唏噓。
然而,早在MMM興起期間,銀監會、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四部門,就曾在2015年11月11日聯合發佈風險預警提示,提醒消費者理性審慎投資,防止利益受損;而在今年的1月18日,上述四部門更是發文明確表示,MMM及類似主體的運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特徵。
此外,眾多媒體也曾對網路互助金融展開過報道,指出這種騙局的本質,並警示消費者注意風險。然而,這一切都沒能阻擋投資人屢屢陷入類似的騙局而不能自拔,原因究竟何在?
北 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網際網路金融法律事務部主任、高級合夥人左勝高律師表示,這樣的網路互助金融項目,從成立、運營到最終崩盤,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在這段時間 裏,越早進入的投資人,風險就會越小,也越有可能賺取利潤,因而就會給人一種錯覺——只要儘早進入、及時退出,就能夠避免損失。
“很多人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覺得自己能夠把控得很好,特別是那些之前就參與過類似網路互助金融項目的投資人,更是會在一些新項目開盤時就尋求機會進入,希望依據此前的經驗‘見好就收’,僥倖心理更大。這些投資人都是抱著賭博的心理,能賺一筆是一筆。”左勝高指出,但通過WPP項目可以看到,這類騙局並沒有所謂的經驗可循,隨時都有可能崩盤跑路。
鄧建鵬也表示,那些明知是騙局的投資人,總會認為自己有充分的理性,讓自己絕對不是騙局中“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如果無法控制內心的貪慾,即便相關政府部門、媒體再去宣傳這樣的網路互助金融項目中存在風險,也無濟於事。
鄧建鵬認為,這些對網路互助金融項目心知肚明的投資人,“既可憐又可恨”:“投資人的血汗錢被這樣的騙局卷走,確實令人惋惜。但一些投資人明知是騙局,卻依 然懷著僥倖心理、義無反顧地參與,甚至幫助這些網路互助金融項目宣傳、拉親朋好友一同投資,事實上助長了這種騙局的存在與發展。”
鄧建鵬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在這樣的騙局中,投資人的身份可能是雙重的——一方面,投資人的錢財被騙,是騙局的受害者;而另一方面,如果投資人在明知網路互助 金融項目涉嫌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傳銷等犯罪行為的情況下,依然發展下線參與,那麼這些投資人有可能成為這類騙局的共犯,觸犯刑法。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行為犯,只要投資人主觀上存在故意,客觀上實施了吸收他人存款的行為,便可構成犯罪;而對於網路互助金融項目中涉嫌傳銷的行為,則要看 投資人在項目中是否起到了組織、領導的作用,才構成犯罪。”左勝高表示,對於具有上述情節的投資人,即便沒有觸犯刑法,也應當給予一定的行政處罰。
違法成本低監管不強勢警方取證難
網路互助金融騙局接連出現
“自打MMM去年5月進入中國之後,類似的網路互助金融平臺就越來越多。舊平臺跑路、新平臺出現,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來自廣東的投資人趙潔(化名)坦言。
趙潔告訴記者,現已卷錢跑路的WPP國際慈善互助項目(以下簡稱“WPP項目”),其主要組織、領導者,現在又弄了一個新的網路互助金融平臺,叫OGE,又開始招攬新的投資人往火坑裏跳。
記者以“網路互助金融”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找到了諸如YBI、BAC、Rabobank等不同稱謂的平臺。趙潔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這些平臺都是同樣的模式,其中YBI也是之前受到不少投資人跟進的項目,現在也卷錢跑路了,不少投資人正在報案、維權。
“只要稍微有點資金,找幾個能建網站的技術人員,再找一些能做市場的人拉人參與,就能夠搭建一個這樣的網路互助金融平臺,成本很低。”趙潔介紹,在形成 一定規模後,這些平臺的組織、領導者就會關閉網站、卷錢跑路,過段時間後再用原班人馬弄一個新平臺,重新開始新一輪的騙局。
從趙潔提供的一張QQ聊天截圖上,法治週末記者看到了兩位籌備網路互助金融平臺的組織者的對話,其中一位明確表示,希望對方可以拉人進他所組建的平台中參與投資,並承諾按照平臺盈利的30%給予對方抽成。
“我們不希望做太久,做大了影響也大,也掙不著錢。互助市場現在就這樣,帶團隊玩盤沒有幾個挨過3個月的,半輪就倒的平臺多得很,先撈一筆,幾百萬很容易就圈到了,之後再多做幾個盤。”該組織者在QQ對話中表示。
趙潔無奈地向法治週末記者表示,目前來看,還沒有人因為開展網路互助金融而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
京師律師事務所網際網路金融法律事務部主任、高級合夥人左勝高律師分析認為,平臺設立成本和門檻低、違法成本低、短期內違法所得高,是網路互助金融騙局大量出現的關鍵因素。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教授鄧建鵬表示,由於網路互助金融騙局並無新意,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必須通過不斷變換平臺、縮短時間等方式來更快套現,來騙取投資人錢財。
鄧建鵬介紹,這些網站很多都設立在國外,沒有完善的註冊和備案資訊,再加上存活時間短、全程網上轉賬、資金流向不明、受騙投資人分散在全國各地等原因,導致警方調查取證困難。
“現在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我國目前並沒有明確定性這樣的網路互助金融平臺違法,此前銀監會、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四部門所發佈的文 件也僅僅是對投資人的風險預警提示,因而公安機關只能在相關平臺騙局已成事實、有受害者報案的情況下介入。”鄧建鵬説。
鄧建鵬建議,我國相關的監管部門,在對待網路互助金融騙局的問題上,應當更加強勢一些,明確此類行為的違法性,對於資金去向不明、資訊披露不充分的平臺 直接查封,從源頭上去制止和打擊,而不能等到損害結果已經發生的時候再去關注。“到這個時候,很多投資人的損失已經難以追回。為時已晚。”鄧建鵬説。
左勝高也表示,針對WPP這種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幌子實施詐騙的情況,一方面,亟須確立政府監管主體,劃清各部門職責,必要時開展聯合執法;另一方面,也要依靠公安機關全力偵破案件、儘快樹立典型,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