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雲計算的忽視是銀行的戰略失誤
- 發佈時間:2016-06-14 09:25: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書海
賈鳳軍
[對雲計算的忽視是銀行和所有網際網路銀行致命的地方。有了“雲”才能談平臺,才能談融入生活、融入生産,貸款和存款就是生活和生産中的一步流程而已]
銀行就是賬戶通過合法的資金池來實現資金流動和配置的一個仲介機構,這裡面有兩個核心:
一是資金池。銀行就是合法的資金池,賬戶之間通過支付清算系統,通過多個銀行即多個資金池進行資金的流動,銀行最不可替代的功能就是支付清算功能,不是存款功能,其他的都可以被其他金融機構替代。支付寶和微信部分能夠做到個人賬戶之間資金的流轉,支付寶的賬戶之間也能做一部分迴圈,但整個社會資金流轉起來還是依託于中國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清算網路和賬戶,這是不可替代的。國際有SWIFT實現資金流動,中國在全球建了一個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CIPS,實現人民幣在國際的流動,這都是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
二是銀行這個仲介不會消失。為什麼銀行仲介不會消失?因為仲介解決了信任問題和交易成本問題,將來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如果能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佔到一定比例,這個最大的仲介存在的必要性不大了,可能才會真正地去中心化。去中心化都是在一定範圍內,現在我們説的區塊鏈能解決什麼問題?區塊鏈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機構跟客戶之間的關係,除了技術上,還有線下的情感交流、面對面的交流,如握手吃飯、交流開會等。任何APP,再發展也不能完全代替擁抱,從這個角度來説,網際網路銀行改變不了最基本的東西。説到銀行的激勵問題——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等,可以部分解決激勵問題,如果銀行被逼到那個份上,高層有意願解決,不是什麼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銀行要給自己線下幾萬人、幾十萬人一條活路,銀行要提高效率,也負有社會責任。
未來的銀行牽扯到人和技術,對客戶的尊重,我們做到了。還有個性化。對個性化其實大家都沒做到,阿裏、淘寶、支付寶沒做到,微信、財付通也沒做到,別的就更不用説了,説不定,銀行還能率先做到個性化。
現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驅動力一是硬體的發展,還有一個更為深遠的因素就是雲計算。大數據就是雲上面的一個應用而已,但對“雲”,國內沒有一個企業把它放在戰略角度,用友曾經做過,阿裏最早收購了酷盤做個人云存儲,去年突然關掉了。亞馬遜最近十幾年,用電子商務賺來的錢補貼雲計算,所以一直虧損,但華爾街非常認可,還辯稱要改變科技公司的估值方法,所以我覺得對雲計算的忽視是銀行和所有網際網路銀行致命的地方。有了“雲”才能談平臺,才能談融入生活、融入生産,貸款和存款就是生活和生産中的一步流程而已。
説到風控尤其國內風控,我個人覺得沒什麼技術含量,風控的核心問題——資訊不對稱,就是銀行不能確切知道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還有將來的運氣預測不出來,就跟我們算命一個道理。所謂大數據風控,既判斷不了還款意願、還款能力,也預測不了將來的運氣。美國ZestFinance公司用大數據做風險評分,有6萬個變數算信用,但規模很小,大數據能不能解決風控問題,從美國市場上的FICO評分模型和ZestFinance的市場佔比就能看出來。現在FICO是壟斷地位,ZestFinance很有限,將來如果ZestFinance佔比提高,説明用大數據做風控是可行的。我們現在的銀行都要進行網際網路+轉型,所有的民營銀行都貼了一個網際網路銀行的標簽,但要走的路都還很長,傳統銀行壯士斷腕不容易,網際網路銀行敬畏風險、敬畏技術也做得不夠,龜兔賽跑才剛剛開始,現在談論鹿 死誰手為時尚早。
(作者係民生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經理、英凡特約研究員。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