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科技 > 風險投資 > 正文

字號:  

IDG資本牛奎光:投資企業服務市場趟過哪些坑?

  • 發佈時間:2016-04-25 08:21:23  來源:東方網  作者:申俊涵  責任編輯:張潔欣

  導讀:IDG在企業服務市場是如何佈局的,投資過程中又趟過哪些坑?2B(面向企業)領域技術創新居多,中國本土創業公司與國外企業競爭的優勢和機會何在?

 

  GE公司CEO曾在不久前的一次晚宴上,和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聊起這樣一個話題:中國有很多偉大的公司和巨型國企,但為什麼沒有出現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大公司,尤其是這種提供軟體服務的大公司?

  熊曉鴿當時説,一方面,中國國有企業很大程度上仍是作為用戶在使用IT技術,還沒有真正投入很多精力去開發IT技術;另一方面,中國做風險投資的基金也不太重視這一領域,他們把投資重點放在了2C(面向消費者)領域。

  的確,作為全球基金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卻沒有一隻專注于投資企業服務的基金,而美國的VC/PE則把40%的資金投入在做企業服務的創業公司中。

  在眾多VC/PE機構中,IDG較早關注到企業服務市場。熊曉鴿也在最近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企業服務在中國是很大的風口,創業者將大有可為”。

  IDG從2013年開始,正式建立專業團隊關注企業服務市場的投資。目前,IDG在企業服務市場中的SaaS、人工智慧等領域,已經投資了50多家公司,包括紛享銷客、SenseTime(商湯科技)、找鋼網、金山雲等。

  IDG在企業服務市場是如何佈局的,投資過程中又趟過哪些坑?2B(面向企業)領域技術創新居多,中國本土創業公司與國外企業競爭的優勢和機會何在?日前,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專訪。

  資本寒冬下,企業服務市場相對更熱

  《21世紀》:企業服務市場在中國興起的主要推助因素是什麼?資本寒冬對企業級市場産生了哪些影響?

  牛奎光:企業服務市場的興起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變得越來越貴。這意味著效率驅動型的事就變得很重要,企業級軟體恰好可以推動效率的提升。第二,雲計算的數據都在雲上而不是本地,可以有效解決盜版的問題,另外也有很多數據挖掘的事情可以做。

  在所謂的資本寒冬下,以前傻燒錢模式的創業項目基本上變得不可持續。企業級服務倒一直很穩健,因為他服務的對像是企業,企業在選擇服務時往往是非常理性的。所以企業級市場顯得更熱了一些,基本上沒有受到資本寒冬的影響,有影響也是相對來説好的影響。

  《21世紀》:IDG在2B市場是如何佈局的,哪一個細分領域的機會更大?

  牛奎光:我們大概分為SaaS、人工智慧、雲計算相關、網路安全、B2B(企業對企業電商平臺)五個方向,其中的領頭企業基本上都估值在10億美金左右,而且這些公司增長的持續性很可期。

  具體來説,比如SaaS方面IDG大概投了七八個項目,包括紛享銷客等。人工智慧方面IDG投了SenseTime,這家公司成立不到兩年,但合同收入、用戶基礎都非常好,小米、京東、華為、科大訊飛等都是他的付費客戶。雲計算和開發者服務方面投了金山雲等,安全方面投了同盾科技等,B2B方面IDG投了找鋼網、找塑膠等。這五個方向的機會都挺好的,另外我們對大數據的投資也比較重視,這將是今年的一個重點。

  《21世紀》:好項目往往不缺投資人,你們怎麼説服創業者?

  牛奎光:現在創業者變得越來越成熟,他在找投資的時候往往看的不是錢本身,而是你能帶給他什麼資源。在2B方面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想要進的公司,一定有機會能去合作。

  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以前專門針對2B領域的投資團隊在中國基本沒有,IDG在2013年正式建立企業服務投資團隊,幾乎算是中國最早的成立專門企業服務投資團隊的機構了。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錢,趟了很多的坑,才積累了一套經驗。這些經驗不能説在新行業中完全就好用,但對創業者來講是非常有用的。第二,IDG已經在2B方面投了50多家公司,他們之間的合作,CEO間的溝通和分享也很多,這個價值我們已經能夠看到。

  《21世紀》:2B方面具體有哪些坑,是我們花錢和時間認識到的?

  牛奎光:比如公司應該走渠道還是做直銷,産品應該免費還是收費,先做中小企業還是中大企業。這些問題很簡單,在不同的行業中的回答會不一樣。除了努力,路徑選擇很可能對創業是否能成功産生重要的影響。

  比如當時羅旭從《新京報》出來做紛享銷客,他也有很多大型企業老總、負責人的資源,做大型企業的市場也能賺錢。但他和我們商量後就覺得,應該做中小企業,不定制的産品服務。因為産品標準化之後,推廣、複製就會很快,員工不需要太多經驗,可以通過系統化培訓迅速把銷售做起來。如果做大企業客戶,你很可能需要招聘有關係型銷售能力的人,這些人不是給錢就能來的。

  中小企業同時也是決策最接近於C的市場,做決定比較快。等把中小企業服務完之後,現在去做中大型企業看起來會比較容易。但如果當初道路選擇上直接選了中大企業,結果上可能就差別蠻大了。

  本地化應用管理需求,為本土企業帶來競爭優勢

  《21世紀》:中國的風險機構把大量的資金放在了2C領域的投資中,從投資回報率、風險控制等角度來看,2B市場和2C市場的投資有哪些區別?

  牛奎光:美國的數據顯示,他們有40%的錢投在2B的公司上,2B公司産生的資本回報率並不比2C低。但2B市場稍微平均一些,百花齊放一些。2C市場最牛的公司就那幾家,投資人抓住了就有很大的回報,剩下的則是一堆長尾。

  2B項目比2C項目風險要小、跑道更長。就像火車和小汽車,2B項目類似于火車,起步慢,但一旦起步動量比較大。投資週期上來説,2B項目從第一次投資到最後退出,需要的週期比2C公司要長。

  《21世紀》:您也看TMT方面的項目,如何看待今年很火熱的VR(虛擬現實)市場?

  牛奎光:我們對VR和AR(增強現實)領域的長期前景是看好的,但目前還不能完全説到了爆發的時候,IDG投資了做硬體的淩感科技,以及做VR內容生産的公司。

  現在相對來講,國外的技術會更成熟。VR和AR需要很多的技術進步去驅動,等技術進步驅動得差不多了,中國就有優勢,因為中國做東西便宜,但現在這個優勢可能還不太存在。

  《21世紀》:在VR方面中國和國外公司的技術存在差距,在SaaS、雲計算、人工智慧這些主要靠技術創新驅動的領域,中國創業者有哪些優勢和機會,有觀點説中國往往更擅長商業模式的創新?

  牛奎光:商業模式的創新是過去二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主流,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夠創新的模式已經不多。第二,因為巨頭的存在,創業公司做商業模式的創新並沒有太大優勢,容易被複製,這就真正的需要技術創新來驅動。

  在2B市場中,SaaS的本質是應用和管理,這方面國外的産品不一定好用,用戶的操作方式、使用習慣會不一樣,它需要本地化。SaaS方面最後的龍頭企業中,一定有一堆本土企業,尤其現在我們美國的移動環境可能還沒有中國發達,中國的本土企業以後可能還會領先。

  在雲計算方面,美國做得好,中國剛剛起步。但我判斷因為雲計算是基礎設施,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本土性企業也是有機會的。在技術、運營水準上,中國跟國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有機會在裏邊,可以慢慢補。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環境成長出來的人才還是不錯的,SenseTime就聚集了很多做人工智慧的頂尖華人。

  但從社會友好度上講,國外可能會更多的鼓勵創新和尊重創新,並且讓這些人得到很好的回報。中國的社會環境不夠好,讓大家覺得模式創新容易,技術創新不好懂。但這個事情也正在改善,有利條件是中國人多,可加工的數據很多,有機會催生出可以在全球跟其他公司競爭的本土企業。我們的思路是,中國的機會在於市場養技術。有市場數據的基礎在,能不能養出技術性的企業來,還要看企業背後有沒有厲害的人能把事做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