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鬥魚等直播平臺被查 內容打擦邊球資本方心知肚明

  • 發佈時間:2016-04-15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被“毒網紅”污染的資本

  ⊙記者 溫婷 ○編輯 全澤源

  是資本造就了網紅,還是網紅誘惑了資本?

  昨日,一則文化部對鬥魚等網站查處的消息將網路直播平臺推到輿論風口,其背後的資本也引發關注。

  上證報記者多方採訪獲悉,昨日上午,文化部組織“網路文化經營單位座談會”,鬥魚、六間房、9158等多家直播平臺參與,加強平臺自身管理及行業規範發展是主要議題。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上榜網站佔據整個網路直播平臺逾八成,其後不乏 浙報傳媒 、宋城演藝等投資方支援。監管收緊背景下,資本追逐“網紅經濟”的虛火能否回歸理性?

  合規之矩

  火爆的“網紅”背後,行業亂象叢生。

  為規範網路表演等網際網路文化市場經營秩序,文化部下發首批針對網路直播平臺的查處名單,鬥魚、虎牙直播、YY、熊貓TV、戰旗TV、龍珠直播、六間房、9158等多家網路直播平臺被列入查處名單。

  易觀智庫統計顯示,上述八家被查處平臺佔整個直播平臺市場規模的80%以上。“80%被查,可見亂象有多嚴重。”有市場人士如此感嘆。

  據文化部披露,本次查處的網路直播平臺主要有兩類違規情形:一是演藝類直播平臺提供含有宣揚淫穢、色情、危害社會公德內容的網路表演,行為低俗下流,社會影響惡劣。二是遊戲直播平臺提供含有賭博、暴力、教唆犯罪的遊戲內容展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經記者證實,文化部昨日組織“網路直播平臺工作會議”,鬥魚、六間房(宋城演藝100%控股)、9158等主要涉事公司參加其中。會議的內容是以文化部傳達對行業的法規政策和管理要求,以及共同探討行業的發展規範,要求行業內各平臺做好監管工作,嚴厲打擊任何涉及色情、暴力等不良資訊和內容。

  易觀智庫互動娛樂行業中心高級研究總監薛永鋒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一年來,直播平臺的火爆、大批網紅博眼球行為的出現,以及資本的追捧所引發的輿論關注,是引發此輪監管的最主要原因。而多位與會人士向記者坦言,疏而不堵,從一線平臺著手加強合規發展則是此輪查處的目的所在。

  而鋻於直播平臺的即時性、流媒體播放等特點,對內容的監管責任載入到平臺身上是情理之中。“通過平臺加大審核力度,嚴格把關‘主播’招募渠道來規範整個行業,是目前監管可行的方案。”薛永鋒稱。

  資本競逐

  “網紅”火爆的背後,還有各路資本的競逐與助推。

  2014年亞馬遜以9.7億美元收購流媒體遊戲視頻直播平臺Twitch,一舉引爆國內資本市場對電競直播行業的關注。根據文化部網站昨日援引的數據,網路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間大約有三、四千個直播“房間”同時線上,用戶數可達二、三百萬人次。

  此次被列入查處名單的各大直播平臺,都閃現業界知名投資方。其中,鬥魚直播2014年初從彈幕視頻網站Acfun中獨立出來,3月剛宣佈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約6.7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其中,騰訊出資4億元人民幣領投,紅杉資本和南山資本等跟投。

  龍珠直播由騰訊聯手PLU(遊戲娛樂傳媒)于2015年2月成立。緊隨其後的是同年9月成立的熊貓TV,王思聰擔任公司CEO。

  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國遊戲直播平臺市場尚處於用戶爭奪和培養階段,各家平臺的明星主播和獨家賽事成為吸引用戶的首要因素。當前遊戲直播平臺在頻寬成本和主播薪資上投入巨大,因此需要強大的資本方提供資金支援。

  薛永鋒坦言,用戶規模、商業潛力都是直播平臺備受資本看好的重要原因,但如今行業並未形成寡頭,屬於“跑馬圈地”的階段,這同時意味著機會;這是資本前赴後繼的最重要原因。

  除了獲得風投競相“押寶”,網路直播也迅速在二級市場引爆諸多熱門概念,其衍生出的“網紅經濟”、“二次元經濟”、“粉絲經濟”等也成為券商分析報告中的常用詞。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 申萬宏源 、招商證券、 國泰君安 等多家券商均發過相關研報。密集的券商報告也將直播經濟與競技、遊戲、網路視聽等多個行業掛鉤。如此串起的資本圈更深更廣。

  行業之殤

  據悉,大多數直播平臺仍處於燒錢階段,並沒有商業化的手段。對其來説,合規固然重要,但能夠“吸睛”+引流的網紅主播才是拼殺激烈的優質資源。有數據顯示,知名主播的簽約費基本都在千萬級別,目前最高紀錄是電競女王MISS,被虎牙以1億元簽下3年合約。而直播平臺對於主播的分成多在30%-40%。

  一般主播想要晉陞網紅,在內容方面打點兒擦邊球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直播平臺與主播之間的密切關係,往往也令前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此類遊戲規則,資本方自然心知肚明。

  然而為了在跑馬圈地中取勝,直至此次文化部捅破平臺監管的“窗戶紙”,涉事資本才從集體失聲中緩過神來。

  如今,監管“亮劍”,文化部直指“網路直播平臺迅速發展的同時,部分平臺法規意識淡漠,忽視了平臺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為逐利的資本敲響警鐘。

  有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平臺審核還是以人工為主,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對於主播的舉動進行自動識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業內並沒有針對直播平臺的監管細則。據薛永鋒介紹,現階段,對視頻網站和網路視聽傳播的監管同樣適用於直播平臺。天行業人士表示,直播行業需要網際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都要受到文化部門監管。文化部則要求,網路直播平臺應遵守《網際網路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據文化部透露,下一步將重點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擬出臺加強網路表演管理的政策,在經營主體管理、事中事後監管方面對網路表演關鍵環節進行規範。二是建立違規網路直播平臺和違規“主播”警示名單和黑名單制度,通過信用懲戒機制約束網路直播平臺和“主播”的行為,加強行業自律。通過上述舉措,進一步規範網路文化市場經營秩序,創造良好的網路文化環境。

  可喜的是,在監管趨嚴背景下,不少平臺正通過行業組織加強自律。4月13日,六間房、百度、新浪、搜狐、愛奇藝、樂視、優酷、酷我、映客、花椒等20余家從事網路表演(直播)的主要企業負責人共同發佈《北京網路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從18日起,網路直播房間必須標識浮水印;內容存儲時間不少於15天備查;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對於播出涉毒、涉暴、涉黃等內容的主播,情節嚴重的將列入黑名單;審核人員對平臺上的直播內容進行24小時實時監管。

  鬥魚、六間房、戰旗TV、9158、YY等昨日均向上證報記者回應,正在加大內部核查力度,會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的行動,共同凈化網路環境。

  同時,我們也期待網路新經濟背後的資本力量能自省並主動發聲,在助推網際網路新業態發展的同時,幫助企業守住經營的底線與紅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