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暴跌相互傳染 危機被誇大?

  • 發佈時間:2015-08-25 08:04:42  來源:一財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這是一次沒有任何懸念的“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延續了上周的暴跌趨勢,並像病毒一樣再次從亞洲傳染到歐洲和美國;從股市傳染到石油、貨幣和大宗商品。

  這是正常的調整還是熊市的開端?沒有人知道。這次暴跌的“敵人”是誰?有像索羅斯那樣的主力做空者嗎?好像也沒發現。這次暴跌的源頭和主因在哪?似乎也沒人説得清楚。這次暴跌誰會先倒下?現在還沒有看到大金融機構關門的跡象。

  有分析將如此大範圍恐慌的原因歸納為“COF”(China,Oil,Fed,中國、石油和美聯儲)。中國經濟放緩拖累了全球?這一問題看似是對中國的恭維,其實是對中國的指責。

  “中國是震源,我認為這種説法不成立。中國現在是一個大國,經濟的波動與政策變化的確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但這一次全球的震蕩主要還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中國也沒有倖免。”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係教授、2007年被任命為馬來西亞首相國際顧問小組成員的胡永泰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市場波動的主要原因,還是多數國家或地區增速乏力和內部問題,如歐元區、日本和巴西;還有就是因為部分國家對2008年金融危機應對不當,造成無窮的後患,比如土耳其就是突出例子。

  截至發稿時,美國三大股指跌幅收窄,道瓊斯、納斯達克和標普500分別下跌1.32%、0.53%和1.43%。

  黑色星期一

  8月24日,中國股市開盤就驚呆市場,上證指數開盤大幅跳空低開到3373.48點,跌幅逾5%。如此大的跳空低開幅度為歷史上所罕見,最終收盤跌8.49%,創8年內最大單日跌幅。

  滬指201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12月31日)收盤為3234.68點,這也意味著昨天已經將上半年的漲幅全部跌光。

  中國股市破位下行之後,亞太股市也全線走低,包括日本、南韓和澳大利亞等在內的各國股市全線暴跌。

  歐洲各主要股指也集體大幅低開,德國DAX指數週一開盤下跌3.0%,為今年1月以來首次跌破10000點;法國CAC40指數週一開盤下跌3.5%;英國富時100指數週一開盤下跌2.6%。

  恐慌性殺跌蔓延到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盤初重挫1000點,創雷曼危機以來最大跌幅。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開盤下跌393.85點,跌幅8.37%,報4312.19點。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59.76點,跌幅3.03%,報1911.13點。

  “危機重現”有所誇大

  全球如此恐慌性下跌,無不讓人回想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儘管相似之處不少,但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情況及危機與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及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有所不同,既沒有突發性金融事件發生,如雷曼倒閉、泰銖暴跌,也沒有出現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瑞銀首席投資策略師KelvinTay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與1997年的相同點在於,很多東南亞國家匯率都出現貶值,此外,當時的大宗商品價格下滑余震也傳導至新興市場商品生産商。

  不過更為關鍵的是“異質性”,這也往往容易被外界忽略。KelvinTay表示,當前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債已經大幅收縮,因此本幣貶值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將進一步減緩。美銀美林也表示,與1997年不同,目前並沒看到新興亞洲貨幣有大幅貶值的情況出現。根據該行的長期估值模型推算,這些國家貨幣看來仍被低估,與它們現時的經常賬相符。

  該行還認為,目前各國仍有政策空間刺激經濟。報告稱,亞洲國家政府資産負債表對外幣借貸的依賴很少,且本身已建立了流動性高的本地債券市場,提供“後備政策”予借貸及融資。此外,亞洲區仍有充裕的降息空間。

  令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惡化的原因,是通過加息以保護當時被高估的匯率掛鉤,而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紓困措施包括要求關閉體質欠佳的銀行,亦被指加速了區內信貸緊縮。

  然而,中國、印度、南韓及泰國仍可能在今年底前降息,而亞洲區金融機構及中央銀行也有更佳的準備以及資本應對前面的挑戰。

  張明也認為,這是全球金融震蕩加劇,而非危機重返。美國和歐洲再爆發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歐洲還沒有走出危機,新興市場個別國家可能比較危險,比如巴西、南非。但是整個新興市場比1997、1998年金融危機還是要健康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更高了,哪怕是印尼和馬來西亞。現在東南亞國家整體比拉美國家安全。雖然馬來西亞貨幣貶值很厲害,但是馬來西亞經常賬戶沒有很大問題,所以貨幣貶值並沒有對宏觀經濟和貨幣市場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張明並不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會重演大規模的危機,但他認為未來幾年國際金融市場會很震蕩。

  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艷紅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重演2008年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概率也很低,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外部債務佔國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降低,全球經濟體顯然吸取了上世紀80年代拉美和90年代東南亞的教訓,就算是有衝擊,但力度小于歷史上的兩次。

  危機從何而來

  對於這次全球暴跌的原因,各種分析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股市因繁榮之後的調整,有人認為是新興市場危機,也有人認為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引發。

  胡永泰表示,近期市場大幅波動的根本原因在於——最初過度繁榮(over-exuberance),而後期投資者也因為不確定性滋生而過度悲觀(over-pessimism)。

  在他看來,自2012年以來,美聯儲加息預期沒有充分被美股市場計入,QE從那時起就造成了資産價格泡沫。近期,中國經濟增速的意外大幅放緩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全體金磚國家)的經濟失速都造成了股市的過度修正。

  美國股市因為前幾年的QE政策,已經透支了未來的增長空間。今年以來,除了為數不多的幾隻股票表現搶眼,托起美股牛市的假像之外,其他股票已經開始出現上漲乏力的現象。

  此外,市場拐點都和盈利拐點有關,美國企業過去幾個季度連續出現盈利放緩的情況。如果美股還要上漲,就取決於PE是否能夠繼續上升,然而當前美股PE已經不低。

  KelvinTay傾向於認為此次危機來源於新興市場。他認為,當前大宗商品、油價暴跌拖累了部分以上述産品出口為主的新興市場,尤其是拉美。

  WTI油價已經跌破40美元,LME銅、LME鋁、LME鋅均刷新自2008年以來新低,大宗商品市場熊市之門已被叩響。此外,原油已經供過於求,且中國的需求不可能短時間回升,這也造成了惡性迴圈。

  此外,在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家庭債務/GDP之比已經過高(uncomfortablyhigh),該比值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幾乎都接近90%。因此,這些國家已經開始面臨“消費無力”的窘境。

  對於這次危機的震源是否來自中國,各方有不同的看法。

  胡永泰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因此中國經濟的放緩當然會拖累全球經濟。“但要注意的是,多數國家或地區增速乏力主要是因為內部問題,如歐元區、日本和巴西;還有就是因為部分國家對2008年金融危機應對不當,這也造成無窮的後患,如土耳其就是突出的例子。”

  的確,各國的內部因素可能比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更值得關注。

  以新興市場為例,如胡永泰所述,除了部分國家本身政局不穩、腐敗滋生,其沒有充分利用美國6年QE的休整期推行結構性改革、減少外債,這也造成了當前的動蕩。

  在當年流動性奔騰、美聯儲實行零利率政策的環境下,新興市場的做法是擴大美元計價債務,享受“免費的午餐”,如今瀕臨美聯儲加息前夜,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據統計,從外債/外匯儲備的情況而言,比值從高到低依次為阿根廷、印尼、馬來西亞、俄羅斯、墨西哥、巴西。

  對於日本來説,儘管安倍經濟學孕育了股市牛市,日經指數早前一舉突破兩萬點大關,但並沒有改變日本經濟的根本問題——潛在生産率無法改善。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以及出口能被提升的空間實在有限。

  張明則認為,中國不是這次市場動蕩的震源,美國是主要原因。中國現在是一個大國,經濟的波動與政策變化的確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但是這一次全球的震蕩主要還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本幣面臨貶值的壓力,中國也沒有倖免。所以還是美國貨幣政策的變化引發了全球金融震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