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時新鮮 現象級産品退潮後能否再登頂?
- 發佈時間:2015-08-07 07:52:00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王磊
移動網際網路興起之後陸續出現了諸如魔漫相機、臉萌、瘋狂猜圖、圍住神經貓等“現象級”産品,它們通常在一夜之間大紅大紫爆紅社交網路,但又會在不久後迅速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被大家相忘于江湖,它們更像是被施加了“速生速死”的魔咒,多數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但在這其中也不乏成功突圍者,典型如唱吧、足記……
成因是“偽需求” 多數用戶只是圖一時新鮮
把這些現象級的産品放在一起,不難發現,它們的爆紅有一些明顯的共性:輕娛樂、易傳播、面向願意嘗鮮的年輕群體、爆紅渠道多以微信朋友圈為主。
以臉萌為例,它“出道”時就定位願意嘗鮮的年輕群體,滿足了大家更換個性有趣頭像的娛樂需求,因此這款軟體在前四個月就漲了100多萬的用戶,而在去年的兒童節從人人網開始火爆並蔓延至朋友圈之後,更是迎來了用戶數量的高峰,兒童節後的一週內暴漲2000多萬用戶。對於這組數字,連創始人郭列自己都表示不正常,他曾坦言“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做一顆流星,畫下的弧線可以讓更多年輕人獲得關注和資金,一起下流星雨”,也就是説連創始人自己也把該産品定位為現象級。果不其然,爆紅後的臉萌迅速地消失在了我們的視線中。
網際網路分析師迮均權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許多現象級産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滿足了用戶的“偽需求”,拿換頭像來説,並不是一個剛需,用戶也不會進行高頻率的使用,不少用戶只是一時圖新鮮進行體驗,但體驗過後不久便會陷入審美與玩法的疲勞,繼而選擇拋棄。
從根本上來講移動網際網路産品要想有長久的生命力,關鍵取決於開發者對用戶深層次需求的理解與準確把握,而這種把握也需要一個過程,就是要讓産品迭代的速度跟上用戶需求的轉變。
把核心用戶留下 回歸産品本身
今年3月份憑藉大片模式風靡朋友圈的足記,也經歷了和臉萌相似的火爆歷程,上線後不久意外獲得“最美應用”推薦後用戶數激增,傳至朋友圈後用戶數更是暴漲,最火時的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300多萬。經歷突然走紅之後,外界也曾一度將足記與之前曇花一現的臉萌相提並論。然而它的表現卻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
7月28日足記宣佈已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據悉此輪融資之後足記的估值大約在五千萬美金左右。足記創始人楊柳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版的“足記”也將在8月底或9月初正式推出。不少朋友由於在朋友圈內難尋足記的影子而認為其已經消亡的想法只是一種錯覺。
實際上楊柳在足記火爆之後不久便把用戶自動分享朋友圈的功能給取消了,“我們還是希望用戶的內容和社交關係更多的是在足記裏面沉澱下來,而不是全部到朋友圈去。而且如果大家把圖片都分享到朋友圈,也會很容易讓用戶産生逆反心理與審美疲勞。”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無論是臉萌還是魔漫相機,雖然前期圈住了大量用戶,但是都不知道用戶在哪,説到底在於現象級産品大多本身不創造內容,內容都在社交平臺,無法把分散的用戶聚集繼而為産品本身創造內容繼而推動産品不斷改善,這是個大問題。楊柳深諳其道,她最終決定把最核心的用戶留在自己的産品內。
楊柳透露,在公眾眼前消失後的足記團隊一直在打磨産品,增加了影集功能,全面優化了濾鏡,新版的足記在設計風格與界面方面都會有較大改變,也會打通通訊錄微網志等社交關係。而經歷了爆紅之後真正留下來的用戶也有一半以上,平均日活躍數在200萬左右。“希望利用這段時間加速迭代産品,讓足記真正健康茁壯起來。”
不斷讓産品加入新的功能與新鮮元素,擴充産品的方向,並調動起核心用戶回歸産品本身,並參與到産品的迭代中去,正是産品從“現象級”過渡到“持續性”的有效路徑。
從工具型邁向平臺型 關注用戶人性需求
從工具型産品導向平臺型也是出路之一,而這個方向的典型普遍認為是唱吧。已穩居手機KTV行業之首的唱吧,曾經也被不少人質疑為是現象級産品,但它在“大火一把”之後不僅沒速死反而借機快速走向正軌,據悉,如今唱吧已經擁有2.6億激活用戶,日活躍用戶達到650萬,並通過虛擬道具、手遊、廣告、會員等形式實現了商業化,此外唱吧創始人陳華還嘗試用網際網路産品思維挑戰傳統行業,從玩轉線上到佈局線下KTV,並向社區化模式邁進,打造出了一個全新的網際網路KTV生態。
陳華表示,做産品之道就是要讓用戶爽,其實年輕的用戶群體,是最愛炫耀,最愛展示自己的人群。而唱吧要成為年輕人的,炫耀的,獲得粉絲尊重圍觀的一個平臺。“唱吧進入KTV,是希望用一些網際網路的産品意識,去逐步地鑽研一下KTV還能怎麼玩。我們就是要去尋找能讓用戶用著更爽更方便的點。”
此外也有觀點認為現象級産品要解決留存率的問題,獲得持續成功,還要抓住人性的需求。比如唱吧的打榜設計,陳華認為音樂行業天生就有打榜的習慣,用戶想上榜就拉身邊所有的人進來唱吧,所以有一群人拼命幫唱吧做傳播,可以幫助唱吧低成本獲取用戶。此外一些安全軟體,同樣通過開機加速顯示擊敗全國多少用戶,來滿足大家競爭、攀比的心理,從而增加用戶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