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停車APP的困境:停車場資源難掌控

  • 發佈時間:2015-08-05 07:36:43  來源:一財網  作者:楊海艷  責任編輯:王磊

  “從A點到B點,開車只花了20分鐘,結果找停車位花了半小時。”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這絕對不是一個笑話。停車難已經成為大城市城市病的重要表現之一。如果能有一個類似于滴滴打車這樣的打車軟體,臨出門前查好車位資訊,進行網上預約,到地方後可以停車不用排隊更不用擔心沒有位置,是不是會方便很多?

  以安居寶(300155)為代表的智慧停車服務商正試圖拿出類似的解決方案。就在上月中旬,安居寶發佈公告稱,公司將募資超過19億元,用於城市雲停車聯網系統項目的建設與推廣。安居寶之外,有數據統計,國內涉足智慧停車O2O項目的企業有大大小小一百餘家。

  “在整個用車領域,停車應該是一個最為高頻的剛性需求,市場空間巨大,且是一個典型的入口型市場。”某智慧停車公司前CEO洪彬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有人作出這樣一個測算,以國內汽車保有量1.5億、車主年停車費3000元進行測算,每年停車收費的靜態市場空間就超過4000億元。不僅於此,洪彬告訴記者,由於停車是汽車後市場的典型切入口,因此在包括維修保養在內的整個後服務市場,都有一定的想像空間。方創資本創始人吳明華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切入口,停車O2O項目甚至能撬動萬億級的汽車後市場。

  不過,市場和成功之間還有很遠的距離。“想像空間很大,但事實上到現在,這個行業也沒有一個巨頭産生,而在融資的規模上,也遠遠低於傳統汽車後市場拿到的資金規模。”丁丁停車創始人兼CEO申奧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

  停車O2O蹣跚起步

  申奧告訴記者,與目前的餐飲、到府保養等服務類項目不同,智慧停車項目雖然一直有人做,但進展並不快,“融資規模不大,也沒有寡頭出現”。

  “停車是一個相對賺錢的行業,利益相關方非常多。要做一個項目,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協調能力,而要掌握線下的車場資源,發展會員,又要求整個團隊又非常好的地推能力。”無憂停車的創始人劉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不是什麼人來做都能成功的,必須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才能做成”。

  “每個地區、每個市場、每個停車位,所屬權都不一樣。根本沒有捷徑可以走,必須一個一個的去談。”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如商場同意了、物業公司會不會同意,物業同意了,停車管理公司是不是有意見,大家都同意了,在執行中,停車收費員是不是會配合等。”

  另外,不同城市對停車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不同。“比如南方市場,人家市場精細化程度本來就做得非常的好,優惠也非常的靈活,一個停車場可能不同的優惠方式都有十幾種,要去摸清情況,並且和我們的App支付進行對接,並不容易。何況,不同地方競爭對手的打法也各不相同。”上述業內人士透露。

  在做無憂停車之前,劉鵬的團隊一直在致力於智慧停車場管理系統産品的研發生産,但即便是在行業內有多年的經驗和資源,在尋找停車場資源時,無憂停車的團隊依然要一個一個去進行談判。和無憂停車一樣,目前做停車O2O項目的公司,之前幾乎都涉足過智慧停車場硬體領域。這也就意味著,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有一定都線下資源。

  “如果一點資源都沒有,完全是以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姿態切入,要撬動這個市場會更加艱難。”申奧對記者表示,因此丁丁停車並不將目標瞄準停車場資源,而是住宅小區的私人車位,在錯位競爭中尋求機會。

  種種原因之下,停車O2O領域要出現一個巨頭,比別的行業會更難。“安居寶投資20億,幾乎是超過目前所有停車項目的融資總額,但他也很難在所有城市都做到一家獨大。”申奧認為。以上海為例,在他看來,假定上海停車場數量10000個,安居寶或者任何一家停車應用不可能讓所有的停車場都用上自己的系統。

  所以在劉鵬看來,即便是在今年,資金開始逐漸青睞這一市場的背景下,行業的集中度也不會那麼快的形成。“今年可能會出20家左右相對大的企業”。

  如何搶佔有效停車場資源?

  作為一個車主,記者認為一個停車O2O的項目應用模式應該和打車軟體類似,打開App,通過系統定位,然後就能圈點出附近的停車場、價格和空閒位置情況,方便車主選擇。但事實上,記者在試用過多個相對成熟的App後發現,在相對偏遠的外環區域,其實你是很難去找到一個與這些App軟體有合作的車場資源的。

  “上述相關停車場數據其實只是停車O2O項目中的一個副産品。”劉鵬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如果只是做數據,諸如百度、高德導航等已經完全能達到上述功能,並不能為車主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務,顯然也不能為停車O2O項目帶來附加産值。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停車O2O更重視的是如何掌控車場資源。“我們現在第一步是主要做核心圈,比如北京的五環以內,上海的外環以內。”劉鵬告訴記者。而另一家停車應用公司的內部人士黃明(化名)也告訴記者,在車場資源的選擇上,他們會選擇客流量較大、流動性更高的停車場。

  換句話説,你如果將停車app看作是一個單純的便民項目,那可能就錯了。選取優勢的停車場資源和有需求的客戶資源,將二者進行有效匹配,並進一步挖掘下一步的利潤點,才是停車O2O項目的真諦所在。

  不過,線下停車資源並不掌握在創業者手中。“這其實是整個停車O2O行業首要要解決的普遍問題。不然這個行業還有什麼可玩的?”吳明華認為。

  與別人不同,一家名叫ETCP的公司一開始就選擇了從支付切入的模式。ETCP向停車方免費提供進出場閘機設備,並將車場的系統後臺接入自己的數據庫,從而實現資源共用。在這種模式下,通過進出口控制不僅能夠有效的掌握動態的停車位情況,還能夠牢牢的將停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種方式相對來説對資金量要求較高,而且出於利益考慮,停車管理方可能更難讓第三方接入。

  不過,ETCP副總裁鄧漫卻認為,重資産反而更容易形成“壁壘”。“我們現在的硬體切入走的是免費模式,而且我們的産品和服務模式確實能解決停車場方的痛點,不僅能提高他們的管理水準而且能為之大大創收。具備了這兩個條件的基礎上,與停車場共同開發停車場收入潛力,不怕不成功。”

  也有部分公司選擇通過軟體著手,採用類似于滴滴搶單的模式,通過在停車場收費員手機類植入客戶端,用戶通過網端提前進行車位預約的方式,試圖進行更為精準的車位匹配,但也同樣遭遇“飛單”等諸多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