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市場投入壓力巨大 “一元洗車”還能火多久?

  • 發佈時間:2015-08-03 06:50: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任笑元  責任編輯:王磊

  目前,多款洗車APP正在推送首單“一元”甚至免費的大規模優惠。然而,在看似一望無際的市場潛力之下,到府洗車這門生意卻面臨著如何盈利的問題,並且已經出現“虧損遠遠超過註冊資金”而倒閉的洗車平臺。

  看到街頭“飛馳”而過的電動三輪,現在除了可能是各路快遞,也很有可能是到府洗車、生鮮配送、到府送餐,甚至是線上預約的到府家政服務……手機上越裝越多的各式小程式,如果現在還沒有裝上包括洗車APP在內的幾款O2O應用客戶端,很可能意味著你正錯過一大波類似打車軟體初起時的“紅包”福利。就比如眼下,多款洗車APP正在推送首單“一元”甚至免費的大規模優惠,然而這種明顯“賠本”的生意能火多久呢?

  “到府洗車”比實體店便宜很多

  林小姐説她上周剛體驗了一把“一元洗車”,“下單的過程非常簡單,下載APP,打開軟體,輸入車型、車牌號、洗車地點、預約時間等資訊後,完成預訂,整個過程不過5分鐘。”

  相比之下,徐姐選擇的洗車APP“新客戶前三單9.8元”,力度看似不如“首單1元”,但這家號稱採用一種較為省水的專用洗車液,而且打蠟、洗輪轂也挺認真,徐姐説最後她經不住洗車師傅的熱情,買了會員卡。根據優惠期的會員推廣價位,188元一年會員可以洗365次。

  北京青年報記者搜索發現,僅在蘋果手機的應用軟體商店裏就有50多款洗車軟體,微信上公眾號中經過認證的洗車服務賬號也多達幾十個,大多可提供“到府洗車”,也有不少通過自動定位車主所在位置,然後將周邊洗車行的資訊整合提供給用戶。

  多款APP打出“首單1元”的體驗促銷,還有些APP同時發放紅包/優惠券。而首單之外,這些APP中的單次洗車價格多在20多元至39元之間,同時也提供會員年卡或者計次卡,例如上文提到某APP優惠推廣期內限期推出的188元365次,或者另一APP中399元/標準洗20次送5次。相比線下實體店動輒三五十元甚至更高的洗車標價,“到府洗車”的促銷力度看起來頗具吸引力。

  到府洗車“談盈利還早”

  數據顯示,對於汽車售後服務市場而言,每1元新車消費會帶來0.65元汽車售後服務消費。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佈的《2014中國汽車後市場連鎖經營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汽車後服務市場規模已達600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0%,而到2018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萬億大關。巨大市場的誘惑下,汽車後服務市場掀起一股創業熱潮,並在2015年全面爆發。

  然而,在看似一望無際的市場潛力之下,到府洗車這門生意卻面臨著如何盈利的問題。

  徐姐説最終打動她辦理到府洗車會員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方便,另一方面也有“不得不考慮”的價格吸引,“一年會員的推廣價是188元洗365次,簡單説就是188元可以天天洗,很好奇他們是怎麼掙錢的?可能就是像他們自己説的那樣要走量吧,等用戶足夠多以後,就掙錢了?”

  今年的京城7月,雨水似乎格外多。徐姐告訴北青報記者,洗車APP的一些服務方式也讓她覺得“特逗”:“最可樂的是這周不是天天下雨嗎,按説覺得下雨這車沒必要洗了,可是洗車師傅還是趁著不下雨的工夫隔三差五來”,説是反正也要路過,只要客戶同意,他就願意給洗。後來一問才知道,每洗一輛車,公司給他25元的補貼。

  談及洗車O2O平臺的盈利模式,2014年已推出首版産品上線,率先加入國內汽車後服務市場、並打出“一元洗車”口號的杭州某洗車及保養/服務APP負責人坦言,對於該企業,“現在談盈利模式還早,當務之急是把用戶、市場份額做到第一,把服務的廣度深度不斷加大,做成全行業的標準。當收入達到10億至50億元,盈利模式才會比較清晰”,在他看來,成功的標準只有一個:行業第一名,然後成功上市。

  “一元洗車”已現關門案例

  7月16日,主要為北京昌平區回龍觀一帶小區做到府服務某洗車服務平臺發出通告稱,由於業務調整,從7月17日起將停止到府洗車業務。據了解,該品牌今年3月才在洗車大戰最熱門時起步,從宣佈推出到府洗車業務到宣佈停止僅4個月時間。

  今年年初,曾以“一元洗車”風靡廈門的智富惠電子商務平臺宣告關門停業。停業前智富惠號稱在廈門擁有10萬洗車用戶。但公司負責人李傳星當時在致客戶及員工的停業公告中表示,“沒想到網際網路推廣這麼燒錢,我們的虧損遠遠超過註冊資金(1000萬元)。”據稱,智富惠平臺總投入超過1.6億元。但最終“虧損遠遠超過註冊資金,公司悉數賣盡資産和其他公司股份。”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倒在家門口的O2O,上述案例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後一家。許多到府O2O,看似是輕資産型企業,實際卻有著並不低廉的運營成本,比如到府洗車,假如拓展業務,必然需要擴大員工的數量、洗車工具的配置,而相比之下,實體店的員工數量與設備投入則是相對固定的支出,不會隨著業務量而隨時變動。與此同時更為可觀的是,整個行業中越來越風行高強度的市場行銷投入,也成為即便小創企業不得不應對的另一大壓力。

  分析認為,隨著O2O行業特別是到府O2O的火熱升溫,越來越多同質性的創業項目涌現,能否儘快地準確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與模式將成為競爭的關鍵。眾多拼殺在用戶“門口”的小創業公司,將同時面臨著在競爭中快速崛起,或者在掙扎中死去兩大可能。最終決定一款O2O應用能火多久,絕不僅僅是看風口,而是要拼實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