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微信公號難盈利 短視頻能否救場?

  • 發佈時間:2015-06-26 07:56:29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上月中旬,騰訊公佈了2015年業績報告。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品牌公眾號已超800萬個。但據業內估算,目前真正實現盈利的還不及整體數量的百分之一。這樣的成功幾率讓看衰微信公眾號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在這百分之一中,有一類以短視頻為內容的公眾號卻風生水起,以公號“一條”、“二更”為代表,不僅在短時間內積聚百萬粉絲,而且獲千萬級人民幣融資。南都記者採訪獲悉,這類視頻公號靠精美內容、輔以重度推廣從公號中突圍而出。創投圈人士表示,短視頻模式可以複製到垂直領域,而且未來轉型移動視頻製作、電商等商業模式有想像空間。不過,動輒上千萬的投入門檻早已脫離了“自媒體”範疇。

  13小時素材打磨成3分鐘

  “一條”開通公眾號兩周內關注者超過100萬,閱讀數幾乎篇篇10萬以上;“二更”從去年11月上線至今,官方介紹粉絲數量已達200萬……在注意力資源越來越稀缺、自媒體步入十字路口之時,以短視頻為載體的公號成了創業者競相模倣的對象。

  短視頻會是一個風口?從大環境來看,一直關注視頻領域的秒拍CEO韓坤向南都記者分析:“根據一份視頻市場的統計報告,70%的視頻已經是通過移動終端播放,而移動終端的內容消費帶有明顯的碎片化屬性,同時社交媒體的多媒體化趨勢難以逆轉,專業的短視頻內容,是內容創業者又一個機會。”

  具體到微信公眾號上,根據新媒體排行榜提供的數據,同樣的一個大型公眾號,如果文章有視頻,這個閱讀量要高出無視頻的公號10%-30%。

  事實上,短視頻本身也越發成熟。從幾年前老男孩的爆紅作品,再到秒拍等視頻類創業公司屢獲融資,用戶真正接受的視頻是公眾號平臺上三到五分鐘的短視頻作品。

  二更視頻的創始人丁豐向南都記者分析:“《老男孩》這類作品雖然火爆,但沒有形成自己的粉絲群體。公眾號這種傳播渠道使視頻定制化,吸引了固定的粉絲。”韓坤認為,公眾號之所以成為短視頻的沃土,原因有三:第一智慧設備和移動網路的性能提升,用戶對手機播放較長的短視頻的接受度在提升;其次,專業內容生産的短視頻仍然高度稀缺;同時,公眾號在一二線城市用戶的覆蓋度也確保了這種高品質視頻的傳播程度。

  南都記者梳理髮現,目前較為紅火的短視頻公眾號,吸粉要素之一是“內容為王”。

  丁豐認為:“受眾需要的還是內容。”以二更視頻為例,不同於自媒體的“小打小鬧”,一些視頻公司的導演團隊能達到30人左右,這些投入自然不菲。業內人士也向南都記者透露:“一條公眾號的視頻每則內容成本高達上萬元。每個團隊基本上要花兩三天時間打磨一條3分鐘視頻。”據他介紹,為了保證內容,設備必須與電視臺器材水準相當,長達13小時的拍攝素材,最終的成片大概只有3分鐘。

  成本“壓力山大”

  但這種“內容為王”的短視頻模式背後卻是高企的成本投入。

  王友匯創始人謝肖綿是短視頻創業者中的典型代表。他之前曾是太平洋電腦網的手機主編和家居網副總編,之前一直在嘗試科技媒體的表達方式,當他發現視頻越來越能夠吸引用戶時,開始專門做泛科技視頻,王友匯創業初既獲得百萬元級別天使投資,投資人也認同和看好專業視頻媒體的未來。

  按照他的經驗“不同於圖文消息,視頻的製作需要的技術和資本投入巨大,相對門檻較高。持續産出高品質視頻的內容生産能力絕非三五個人的作坊。需要的是一個包括熟練掌握攝影、剪輯、腳本等能力的團隊,而且還包括後期的渠道建設、試錯和推廣的高成本。”

  之前一條視頻的徐滬生便公開表示:“隨著社交紅利的消失,單打獨鬥的自媒體要想殺出重圍已經不太可能,團隊化運作是必然趨勢。”據了解,對於“一條”而言,公司有5個人曾經擔任主流大刊的總編級職務。

  談到推廣,相較于在內容製作方面的大手筆,丁豐認為,推廣費用的佔比其實並沒有傳聞中那麼誇張。他説:“二更視頻的推廣費用只佔全部投入的三分之一,包括線上線下等推廣方式。”謝肖綿則告訴南都記者:

  “雖然比例不大,但絕對值仍然巨大。”也就是説,門檻非常之高。

  此外,分發渠道亦是門檻之一。謝肖綿介紹:“對於內容生産者來説,好的內容更需要不同渠道的分發,才能産生價值最大化。不同的分發渠道對於傳播效果來説,是乘法關係,不是加法。目前王友匯已經覆蓋包括優酷、搜狐等幾乎所有主流視頻平臺和微網志微信等。”

  轉型想像空間巨大

  雖然幾個較為成功的公眾號對外的呈現形式均是短視頻,但最終的轉型方向和資本運作方向卻各不相同。

  一類是轉型為專注移動端的視頻運作公司。丁豐表示:“二更視頻沒有把自己當成媒體,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更希望成為短視頻製作公司,專注移動端短視頻的文化集團。包括切入更多垂直市場,包括特殊人群、高端客戶等,以此衍生更多商業模式。”

  還有一類是切入電商導購。謝肖綿介紹:“比如以娛樂化科技視頻媒體切入,進而實現商品的銷售和購買。這種模式有待嘗試,但是想像空間不小。”

  不過以上轉型都是基於PG C(專業生産內容)的內容為主。韓坤介紹,這類視頻內容製作精良,媒體屬性、傳播能力更強,但他表示仍看好十秒左右的U G C(用戶創作內容)。他的理由是:“社交屬性更強,用戶基數更大,從傳播來看,信噪比比較大,但可能性也更大。”

  他以微網志的大V和普通用戶進行説明,他説:“這兩類視頻存在明顯的互補,離開了任何一個,都不能稱之為一個豐富的短視頻生態。”

  采寫:南都記者 魯浩 實習生 胡粲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