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滴滴快的用戶黏性難題待解:發展戰略尚存變數

  • 發佈時間:2015-02-26 08:58:00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針對用戶對滴滴與快的聯姻後可能取消優惠補貼的疑慮,昨日,滴滴和快的發佈聲明稱,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該公司將繼續發放對乘客和計程車司機的補貼。業內指出,目前用戶使用習慣仍在培養階段,打車軟體仍需要“燒錢”來鋪市場,不過兩家公司合併確實使手機打車相關市場內原有的激烈競爭消彌,在壟斷市場的爭議下,快的和滴滴能否穩住用戶?

  表態繼續補貼維穩用戶

  自2月14日手機打車兩大巨頭快的與滴滴“牽手”以來,廣大用戶最為關注的問題便是兩家是否會取消原有的紅包補貼、打車券等優惠,或者減少優惠補貼的力度。

  為了維繫住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用戶,打消其疑慮,滴滴和快的一齊發聲表態稱,針對乘客的紅包補貼和司機的獎勵將繼續發放。而在此之前,新公司總裁柳青也指出:“網際網路出行市場的空間和想像力依然巨大,市場依然處於高速成長期。兩家公司合併後,仍需要發放大量補貼扶植市場。”但表態中並未明確補貼金額、規模是否會有變化。

  業內觀察人士指出,一直以來手機叫車軟體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人們傳統的路邊招手習慣,而快的、滴滴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能夠改變揚招的單一方式,靠的就是砸錢補貼策略,而一旦放棄補貼,尤其在當下用戶黏性仍不足的情況下,無論乘客還是司機,拋棄打車軟體的幾率是相當大的。鋻於此,快的與滴滴想必不會至少短期內不會放棄補貼這一“利器”。

  北京商報記者在分別試用了快的打車App和滴滴打車App後發現,紅包、代金券、積分兌換等功能均可正常使用,與兩公司合併前暫無變化。

  未來發展戰略仍存變數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春節假期剛結束,公司尚未展開正式工作,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兩個品牌依然保持獨立運營。

  不過,不久後兩家公司會進行整合,至於兩款App是否會進行賬號打通、是否會有人員架構變動等具體細則,該公司將在3月召開發佈會進行説明。不難看出,兩公司合併後的發展戰略及方向仍存在較大變數。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指出,滴滴與快的合併,使原本手機叫車(指大眾計程車)市場形成的雙寡頭格局的平衡打破,市場競爭消失,今後兩款軟體的運營勢必會保持一致,用戶在雙寡頭競爭狀態和競爭消失狀態下,享受到的利益絕不會是一樣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身為背後“金主”的騰訊和阿里巴巴曾因打車軟體掀起“封殺”大戰,或許是因春節假期的緣故,騰訊微信至今仍未向快的打車開放,不過今後騰訊與阿里巴巴是否會對滴滴、快的一視同仁,同等地開放資源,這同樣也存在不確定性。

  是否壟斷市場惹爭議

  滴滴與快的在慶賀聯姻之喜的同時,或許還要擔心因競爭對手易到用車舉報而可能面臨的反壟斷調查。

  早在2月16日,易到用車稱已向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快的和滴滴合併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併。同樣因春節假期的關係,截至目前監管部門尚未就此事發佈公告。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則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舉報絕不是只放出新聞消息博取眼球,將持續推動有關部門對此事的調查。”為此,雙方也隔空掀起了口水戰。易到給出的理由是,快的月均營收超過千萬元,超出了反壟斷申報標準,同時兩家合併後在相關市場的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寡頭壟斷。而快的和滴滴則反駁稱未達到申報門檻。

  在胡鋼看來,此事的癥結在於“相關市場”的界定範圍,就手機叫車市場而言,快的與滴滴無論從營業額還是市場份額來説,恐怕都是超出《反壟斷法》的規定,但如果將“相關市場”界定為包括計程車、商務約租車等整體汽車租賃出行市場來看,快的與滴滴的合併又遠遠未達到向商務部申報的標準。不過,此次爭議也凸顯了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尤其是在當下,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各個行業領域的運營主體及業務模式,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應當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進行修改及完善,從而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