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網路文學格局之變難掩産業積弱 生態構想仍屬初級

  • 發佈時間:2015-02-04 08:02:15  來源:大河網  作者:張緒旺 姜紅  責任編輯:書海

  盛大文學、騰訊文學近日合併,百度文學正式出爐,行業三國殺變成雙雄會,但格局生變的背後,問題仍在於産業發展瓶頸,不然穩坐霸主多年的盛大文學也不會讓位騰訊。更有數據表明,在社交、音樂、視頻、遊戲、文學、電商等諸多網路生態中,網路文學仍是産值相對較低的領域。

  霸權瞬間易手

  從2004年以200萬美元買下起點中文網開始,盛大文學開始了在網路文學領域的十年霸權,不僅陸續收購了紅袖添香網、言情小説吧、晉江文學城、榕樹下、小説閱讀網、瀟湘書院等原創文學網站,還曾于2011年和2012年兩次啟動赴美上市。

  但變局也就從“上市未遂”開始, 內亂爭鬥不斷,先是盛大文學主業務起點中文網的創始人吳文輝于2013年4月帶領起點中文網核心團隊加入騰訊,接著盛大文學CEO侯小強也于2013年底離職。

  而隨著盛大網路轉型戰略的調整,盛大文學成為可以出售的資産,一直被出售緋聞和負面纏身。事實也終於在近日浮出水面,騰訊COO任宇昕與副總裁程武近日親臨上海盛大文學,宣佈正式成立一家新公司“閱文集團”,將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業務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騰訊文學CEO吳文輝和盛大文學前CFO梁曉東將擔任聯席CEO。

  整合後,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的市場份額總和已超過60%。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分析稱,騰訊文學無疑將成為網路文學行業的霸主。

  但同時發力網路文學的百度也在尋找創新和成長的機會,面對行業內另外兩強的聯手,百度文學很可能會採取與其他網路文學企業聯合的方式以應對壟斷的局面。這也將使得這一行業出現更加激烈的競爭。

  姚海鳳指出,百度文學在去年正式成立以前就有縱橫中文網等品牌的支援,而其在PC端的影響也使得百度文學一直以來在市場中保持著一定的佔有率。目前來看,雖然騰訊係將在網路文學市場上擁有最大分量,但這並不代表其他企業沒有機會。“未來市場會更加激烈,除了內容方面的常規競爭,圍繞IP等多方面的競爭也將逐漸拉開帷幕。”

  更值得注意的是,網路文學的玩家不只是上述幾個老牌企業,小米(滾動資訊)、網易等皆對此有興趣,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層出不窮的資訊類App産品也在觀望這一領域。

  市場規模不大

  但格局的變動並不能改變當下網路文學整體市場産值的疲軟,企業層面只有2012年盛大文學重啟上市時披露過部分業績數據,在當年一季度,盛大文學營收1.92億元,凈利潤只有300萬元,尚屬於首度盈利,在激烈拼殺的網路文學市場,企業盈利並不容易。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相關負責人近日披露的一組數據則顯示,2014年6月底,我國網路文學用戶數已達2.89億,半年增長1498萬人。從産業規模上看,2013年網路文學收入規模達到46.3億元,預計在2015年將突破70億元,這意味著網路文學目前的年産值不過50億-60億元。

  與之相比,網路音樂在2013年市場整體規模就已達到74.1億元,網路視頻去年市場規模至少在100億元以上,網路遊戲去年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網路購物去年市場規模更是達到2.8萬億元,儘管業態不同不能完全進行比對,尤其是比不過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商務類消費,但在文化娛樂類網路生態中,網路文學確實是其中較弱的一個,甚至不如同受版權之苦和變現困境的網路音樂。

  有分析人士指出,儘管用戶數和用戶使用率逐漸遞增,但捉襟見肘的網路文學商業模式制約了這一産業的産值爆發,此前以盛大文學為代表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訂閱分成”(讀者以千字幾分不等的價格付費閱讀VIP章節,網站與作者按比例分成),這種低廉的價格定位並不能如願産生規模效應。

  在多位觀察者看來,這種按字數付費的行為甚至助長了流水線創作的惡習,寫不出百萬字都算不上網路文學,據知情人士稱,相當一部分“大神”工作室實際上是雇傭槍手代寫,依照大致的故事框架“趕時間填充文字”,這種作品無法在付費層面取得議價能力。

  生態構想仍屬初級

  事實上,以盛大文學、騰訊文學合併為標誌,網路文學被賦予了新的商業變現訴求:上可連接影視,下可打通動漫,左可攜手遊戲,右可相伴周邊,這就是被津津樂道的IP(版權)運營。

  “市場的盈利模式也在逐漸明朗”,姚海鳳認為,網路文學企業均在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尤其是遊戲、影視行業的發展將直接帶動文學領域,這也成為網路文學市場的增長趨勢。對於網路文學行業來説,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隨著遊戲和影視市場的火爆,才將文學版權引入上千萬元的級別,若想自己去推動創收依然很難,趕超千億市場規模必定還要有很長的時間。

  但也有業內人士稱, 把網路文學與如今熱炒的IP聯繫起來,最核心的一點是需要提供一個優質文本(人物、故事、世界觀),以此為基礎進行二次開發。根基不牢,概念炒得再熱也是一場空談,只會淪為網路造詞運動的過客而已。

  上述分析人士擔心,目前網路文學的生産模式無法誕生持久生命力的IP資源,首先在於網路文學作品本身低質流水化的運作模式,“大量動輒百萬字甚至幾百萬字的作品實際上是沒有實質內涵的快餐文學,不太可能産生IP價值”,幾個“大神”撐不起一家企業的長久發展。

  “幾家大的網路文學平臺會用重金挖腳作家,並舉辦各種商業和産業鏈活動,這並不利於作品本身的創作品質”,有從業人士指出,即便有了“大神”的作品改編為遊戲、電影和周邊産品,但仍只是偏小眾的粉絲經濟行為,無法像音樂、視頻一樣成為全民文化消費行為。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網路文學從業者指出,網路文學不應該只是一種低質小説的代名詞,傳統作家的優質作品其實也可以通過網路渠道發佈、運作,但顯然這部分工作被電商網站噹噹、京東做了,卻並不是網路文學企業,這多少有些尷尬。

  北京商報記者 張緒旺 姜紅/文 宋媛媛/漫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