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探秘微眾銀行:首家民營網際網路銀行 "刷臉"就能貸款

  • 發佈時間:2015-02-02 08:5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柴華  責任編輯:湯婧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沒有櫃檯,沒有物理網點,憑藉徵信大數據就能發放貸款。”國內首家純網際網路銀行,加上首家批准開業的民營銀行,眾多光環的籠罩,讓“前海微眾銀行”成為銀行業創新領域裏最大的看點之一。自2014年12月12日獲得“準生證”以來,儘管微眾銀行極盡低調,但關於它“刷臉認證”“大數據授信”等等的猜測與期待,讓人們去開個戶的好奇心越來越旺盛了。

  揭開神秘面紗後,微眾銀行到底正在幹什麼?準備怎麼幹?被傳得神乎其技的“大數據授信”現實中又來自怎樣的“大數據”呢?中央臺記者柴華走進微眾銀行,為我們帶回了這家新興網際網路銀行的更多消息。

  在深圳市南山區一座名為田廈國際的寫字樓裏,微眾銀行的幾位高管迎來了我們這些充滿好奇心的“媒體朋友”。與普通的銀行營業廳相比,微眾銀行的服務都在電腦的這一端實現,可直到今天為止,他們的官網上還只有一個簡單的二維碼。“客戶怎麼找到微眾”成了有意思的提問。微眾銀行行長曹彤笑著説,“我們一定會讓大家在最常見的場景中看到”。

  曹彤:當然説怎麼找到我們,我想如果最終我們能做出一個線上的模式,那他一定能線上上找到我們。我們會在最常見的場景裏面讓大家看到我們,在一個最便利的場景裏面。

  沒有寬闊的接待大廳,沒有西裝革履的工作人員,甚至沒有一個能容納20多個人的會議室,正在試營業期間的前海微眾銀行更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初創企業,很難從辦公室的外貌上帶給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高大上感覺。不過這也許正契合了微眾銀行“微且眾”的個存小貸特色。

  曹彤表示,服務小微目前是所有銀行都在做的事,微眾銀行的定位是傳統銀行的“補充者”。

  曹彤:在這方面它並沒有什麼新意,説好像説“我做了小微別的銀行沒有”,這不對,其實大家都在做。只不過,因為小微他要求的是更低成本的、更便捷的、更接近的一些服務,那麼在這些方面還沒做的那麼完善,還需要一些補充者。比如很多只有幾百塊錢存款的客戶,他們相對於中高端客戶來説,服務品質上可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所以儘管已經有銀行在裏面做了,仍然需要更多銀行來做些事情。我想這是我們的角色。

  “微眾銀行不會做傳統銀行的攪局者,也不會吃獨食”這是微眾銀行首次在媒體面前亮相做出的表態。微眾銀行監事長李南青表示,正是因為定位小微,微眾銀行在業務側重和盈利模式上會有自己的特色。

  李南青:作為一家商業銀行我們在組織架構方面,和其他的商業銀行,特別是在監管相適應的一些要求應該説沒有什麼太多的不同。但因為我們的這個定位、我們服務的對象有些情況不一樣,我們會有我們自己的特色。

  當然,無論服務誰,做什麼服務,首先總要與客戶對接上吧。傳統上銀行最基礎的業務不外乎存款、貸款,但沒有櫃檯和實體網點、甚至將來也不一定會與老百姓真正“面對面”的微眾銀行,如何讓自己的目標客戶把錢存進來呢?曹彤表示,微眾會和多家銀行進行合作開戶。

  曹彤:最後一句話來了,叫同業合作為依託。我們是整個金融系統的一個補充者,我們其實和同業之間一定要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迴圈,是共同提高這個群體的服務品質的。

  依託其他銀行同業來開展業務,而不是通過線下物理網點的鋪設來進行擴張,微眾銀行的營運成本將大幅降低。微眾銀行監事長李南青舉例表示,比如他們設計産品和風控模式,傳統銀行來提供資金,這樣的合作模式也能夠實現共贏。而由此節省出來的成本就可以實現更低的貸款費率,成為廣大小微企業主們的福音。

  模式設計得讓人充滿期待,但落實到具體的業務上,擔心卻難以避免。網路銀行如何去給瞬息萬變的安全形勢打包票呢?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表示,他們目前最關注三類風險。

  黃黎明:線上上做我們最關注的是三個東西。第一是欺詐的風險,第二是信用本身的風險,第三是由於從來沒有一家商業銀行説我們想要在短時間內服務那麼多客戶,所以對我們系統本身的壓力是會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在具體做的中間我們都會特別注意去這三方面的東西。比如短時間內我們要服務的客戶會比較多,單個客戶交易金額可能不像傳統銀行那麼大,但同時要具備的服務能力要比較強。那這個對我們的系統要求就很高。

  而説到風險,外界最為關注的第一個就是微眾銀行能否實現保障安全的“刷臉認證”。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表示,這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曹彤:人臉識別技術是生物識別技術的其中一個項目,實際上這些技術它作為單一的一個技術都在日漸成熟。那麼這項技術目前我們也在做內部的測試,但這一技術最終能不能走向市場,能不能得到方放面面的認可,我想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跟各方去互動的。

  與刷臉認證同樣具有高關注度的是“純線上”的網路貸款和它所依託的“大數據授信”。此前曾有微眾銀行內部人士展望過,借助客戶授權的社交網路瀏覽痕跡等數據,可能分析出客戶的一些信用狀況,使人們對於神秘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充滿期待。不過,曹彤表示,其實“微眾”沒有“獨門絕技”,目前他們依託的最基礎的數據庫仍然是央行的徵信系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