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滴滴開收專車“份兒錢” 盈利模式逐漸清晰

  • 發佈時間:2015-01-19 17:22:09  來源:法制晚報  作者:宋立偉 張鑫  責任編輯:王磊

  通過大量補貼吸引專車用戶後,打車軟體開始向專車司機收取“份兒錢”。上周,有滴滴專車司機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目前給司機的補貼少了,司機還需每月向滴滴交五六千元的“份兒錢”。滴滴方面回應稱,向司機每天收取180元左右的費用用於支付租車等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站在風口浪尖的打車軟體在搶佔用戶後,其盈利模式正逐漸清晰,隨著用戶群擴大及市場成熟,專車服務將成為打車軟體實現盈利的最終模式。

  發現 補貼少了 專車司機也交“份兒錢”

  “只聽説過計程車要交份兒錢,沒想到我們專車司機現在也要交了!”張師傅兩個月前加入滴滴專車司機隊伍時,每個月保底工資5000元,另外還有汽油、飲用水的補貼。最近“公司”調整司機收入,不僅把保底工資降到了2000元,每個月還要交五六千元的“份兒錢”,剩下的收入還得交20%—30%的提成。

  張師傅算了筆賬。同樣是一天拉500元的活兒,以前是凈賺。但現在,扣除每天大約200元的份兒錢,還剩300元,在此基礎上,“公司”再抽走20%—30%的提成,最後也就剩下200多元了。“加加油,買箱礦泉水,幾乎剩不了幾個錢。”張師傅説。

  張師傅説的“公司”就是滴滴。他説,表面上他是某汽車租賃公司的員工,工資由租賃公司開,實際上,租賃公司只是“倒個手”,司機的收入都來自於滴滴,“份兒錢”和提成也都是滴滴收,但此前並沒有這兩項內容。

  記者上午致電滴滴專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滴滴每天會向專車司機收取160元至180元的費用,此費用是租車費用,不是份兒錢,是租車費用等運營成本。至於司機説的月薪調整,相關負責人稱“沒聽説”。

  追訪 模式逐漸清晰 專車將成盈利重點

  除了滴滴,快的旗下的一號專車,司機同樣要將收入的一部分上交。“説是抽提成,可説白了就是份兒錢。”與一號專車合作的某租車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表面看起來專車服務是打車軟體在商業模式上的改變,但實際上這本來就在他們計劃之內。隨著市場氣候的形成,他們的盈利模式終於清晰。”資深IT行業分析師、艾瑞諮詢CEO張毅表示,向專車司機收取部分營業所得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或許也會給用戶加價。

  張毅説,在國外,專車服務平臺就是一個仲介方,在為車輛和用戶提供連接時,向雙方同時收取服務費,滴滴、快的只是在評估本土市場前景後,借鑒他山之石而已。

  “打車軟體在短時間內招攬大批用戶,靠的就是給大家‘甜頭’,其目的是培養司機和用戶的打車習慣,換言之就是培育市場。”張毅説,“初期其服務主體是計程車,雖然他們也知道在計程車身上賺不到錢,但卻可以達到迅速擴大市場規模、名氣,培養用戶支付方式等多個目的。”

  直到市場規模達到預期,也就是去年五六月,其用戶數量紛紛過億、司機數量也頗具規模後,快的、滴滴先後於七八月推出專車服務,“因為專車才有營利點。”張毅説,未來打車軟體只要扮演好一個仲介的角色即可。

  轉變 紅包獎勵 更“傾向”專車

  盈利模式正逐漸清晰,這一點也反映在紅包獎勵上。

  記者隨機採訪了身邊10位滴滴和快的用戶,他們反映,自上周起收到的專車紅包比計程車紅包更多,每個專車紅包的金額都在13元以上,其中有用戶一日之內就收到4張價值15元的一號專車代金券,而計程車紅包,每份價值最多兩三元。

  “半年前吧,不僅給用戶打車紅包,給計程車司機的補貼更大。”計程車司機趙師傅“深有體會”,當時,為了多拿補貼,很多計程車都樂意接短程的單子。但現在,“沒什麼補貼了,所以小活兒一般沒人搶,路況好的話一天最多搶一兩個90元以上的大單。”

  昨天下午,記者嘗試用滴滴、快的叫車,不足5公里的距離,系統顯示附近有600余輛計程車,但過了6分鐘,也沒有一位司機接單。

  同樣的距離,記者改用兩個軟體的專車,不足半分鐘就有司機應答。同樣,uber、神舟租車等專車服務平臺也很快就有司機應答。

  除了uber是系統根據用車地點指派任務,其他平臺的專車司機和計程車一樣,是可以自由選擇訂單的,那麼為何專車不嫌訂單小呢?某租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關鍵還在於專車平臺對司機的獎勵機制。

  他表示,包括uber、快的在內的專車,接單都有不同程度的補貼,比如,uber的補貼政策為,每週接夠20單獎勵1600元;一號專車則在早晚高峰實行每單保底60元,以及單價足額翻倍獎勵的制度。

  分析 看似“燒錢” 打車軟體早已賺翻

  “事實上,滴滴、快的早在面世初期就已經賺錢了。”張毅説,派發大量的紅包獎勵看似在“燒錢”,但打車軟體初期實現了培育用戶支付方式的目的,“只此一舉就賺翻了。”

  “以滴滴為例,其背後主要‘金主’是騰訊,憑藉滴滴打車讓更多的人熟悉並開始使用微信支付,從而導致騰訊股價飆升。”張毅現在還記得,當時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騰訊的股價就從200多元飆升到400多元,從資本收益粗略估算,騰訊至少賺了3000多億元,“就算滴滴的功勞只有百分之一,也值30億元了。同理,由阿里巴巴唱主角的快的更是如此。”張毅説。

  業內人士認為,打車軟體派紅包只是把賺來的錢“左手倒右手”而已,“何況左手賺了很多,右手往外撒一點,根本微不足道”。

  未來一段時間內,用戶也不用擔心沒有紅包可拿。張毅説,只要這個方法有用,打車軟體會一直這樣做下去,除非哪天成效不大了,才會停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