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如何“玖富”?
- 發佈時間:2015-01-12 15:22: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書海
眼下網際網路金融很熱,有點燙手。
先來看一組央行數據。央行徵信系統裏有8億人,其中3億人有銀行信用卡和信貸記錄,剩下5億人的記錄屬於空白。
而更頭疼的是,由於很多模式都是固定的,現在銀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P2P公司等,全部做的都是那3億人的業務。
這也意味著,傳統信貸政策評估效率慢,客群受制約,對産品創新産生了影響。
前不久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成功上市,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強烈地衝擊了國內行情的痛處,而這或許也給國內企業開拓剩餘這5億的藍海市場指引了方向。
玖富走在探索道路上的先鋒之一。
玖富CEO孫雷認為,不能依靠傳統的信貸政策進行評估來做P2P,那又應該怎麼做呢?
他認為,首先革新的就是産品,網際網路化,數據驅動。
在孫雷看來,數據驅動是企業必須要攻關的一個功課,要建立真正地以數據為驅動的風險審批的政策,發揮網際網路低成本高效益的擴張速度,否則中國的P2P大部分都還以高成本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成本結構很難維持到盈利。
筱瞧認為,網際網路金融的眼睛應該從傳統金融機構身上解放出來,運用到網際網路思維中去了。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現在某些客戶群體沒有銀行信貸記錄,但是有淘寶網購記錄,有網路社交關係,這些能形成完整的網路軌跡。可絕大部分P2P公司主要經營線下的信貸服務,很少為網際網路用戶提供相應服務。
所以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真正需要去開闢的正是那些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覆蓋的客戶群體,利用網際網路特性與大數據分析,結合客戶的網路數據,對其評估,據此開發相應的産品。
舉例來説,玖富網之前推出的“閃銀”是個典型的例子,這款産品完全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只要客戶有微網志、微信等賬號,就可以在用戶的手機上閃電評估,出示具體分數,據此能拿到多少錢。
另一個問題是,客戶群體發生了變化,緊跟著效率能否急速提高,是否能有效規避或管理風險,是否應用了更小投入的傳播方式?筱瞧認為,這是一個整體變形的過程。
我們知道,通常情況下,用戶的金融行為通常需要1、2年甚至更長時間完成,從尋找一個信貸客戶,到最後的收款完成,整個鏈條非常長,而且小微金融數量龐大、需求速度快,如果網際網路公司從頭做到尾,就會增加大量臃腫的線下數據,逐漸向以傳統金融機構為代表的線下機構靠攏。
這就需要運用網際網路開放生態的思維。玖富提出“生態鏈獲得”的市場化模式應運而生。通過開闢線上與線下流量入口,用網際網路思維與客戶互動,而不是大量投入人力來找客戶。具體來説,其涵蓋154個線下合作商、網際網路合作商,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垂直合作夥伴,支付公司、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與貸戶催收的律師事務所。
如此一來,就形成貸前:大數據徵信(wecash)、向陽花(向玖富提供信貸客戶,類似于玖富的供應商)、行業機構;貸中:保險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資金託管;貸後:合作的律所整體全生態鏈條,將客戶在網際網路金融中的行為“眾包”給相應機構,以此模式為小微客戶和個人客戶提供開放式、去中間化的服務。
這種模式正好可以避免這種情況,而且點對點打通的交互模式,它讓原本陌生的供求關係者産生直接關聯,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得業務也會透明化。
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是産品安全性。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整個服務體系缺乏管理機制標準,交易的風險細節存在很多漏洞,這種問題除了推動主管部門的政策規範外,唯一能靠的就是産品設計本身了。
而這對從事網際網路金融的企業來説,安全性就是新的挑戰了。玖富提出“大系統小網站”的概念,通過建立足夠強大的中央系統,把金融環節的中、後臺支撐住,以此來應對網際網路跨地域、跨省市、跨時間的金融需求,解決數據災備、駭客攻擊等問題。
而在資金存放和投資標的安全性方面,玖富則分別使用了“二次註冊”和分散金額、資訊對點匹配等風控體系。
像筱瞧這樣小白用戶,已經被企業“天花亂墜”的安全理念給“繞暈”了,到底安全不安全,還是不知道。
不過,筱瞧想,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整體發展,以及2014年整個安全市場的強勁發展,不久的將來,網際網路金融在安全性的保障方面,肯定是會越來越完善的。
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開始涉及移動金融,做手機應用、購物站點、微信號等,總的特點就是把移動端當做入口,但是,玖富卻更強調移動網際網路、大眾社交關係的傳播性,而不是單純的入口,進而獲取用戶的數據,實現客戶的便捷理財。
從玖富目前的幾個孵化項目來看,比如:“悟空理財”就是此思路。該産品上線第一天交易額便達到了100萬,第7天單日突破 1000萬,23天累計交易額過億,80天積累100萬交易用戶粉絲。
不過,2015年,移動端的應用佈局也是玖富的重中之重。因為移動網際網路比PC擁有更為快速、高效的傳播效應。或許未來網際網路金融可以要求相關機構在不與客戶見面的情況下,幾分鐘之內對客戶完成信貸評估。
可以預計的是,這種基於手機端的應用創新,將真正改變很多業態的作業方式, 而在未來互聯金融的發展中,如果技術、産品與定位、模式跟不上,或者只是模倣傳統的線下公司,那結局將是快速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