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餐軟體難逾燒錢窘境 提升服務獲取用戶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4-11-17 13:5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湯婧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訂餐網站的出現似乎打破了這句話。近日,各大訂餐網站紛紛大規模燒錢,通過送免費午餐、1元低價午餐等方式來搶佔市場。它依靠其便利、快捷的特性,創造了餐飲業O2O的新模式,或許將成為餐飲業轉型的重要節點。不過,當前網上訂餐還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當下,食品安全、物流配送等方面都是消費者關心的因素,而由於網路點餐市場競爭激烈,許多網站或者手機APP對商戶入駐不設門檻導致了大量無證黑作坊或者個體戶在訂餐網上肆虐提升用戶體驗才是增強用戶粘性的關鍵所在。
訂餐網站燒錢搶市
從8月開始,美團外賣、淘點點、百度外賣等網上訂餐企業紛紛推出活動,通過免費午餐、支付方式優惠、免派送費等方式在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以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兩大網站為代表,兩家在優惠力度上互相競爭,一方補貼8塊,另一方就迅速補貼10塊,讓不少消費者體驗到了“天下也有免費的午餐”、“1塊錢就能吃飽飯”的實惠。
實際上,各大網站“賠本賺吆喝”的目的都是為了快速搶佔市場份額,採取高額補貼來擴大覆蓋、刺激消費的方法,這與年初打車APP的燒錢行為幾乎如出一轍。經濟學者姚樹潔認為,打價格戰是新興網站迅速培養消費群體,嘗試能否在市場推行的關鍵辦法。而餓了麼高層方面也表示過,今年整個行業的主題就是擴張,而非盈利。就目前來看,通過價格戰來迅速擴張是擁有一定成效的,數據顯示,僅八月到九月期間,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覆蓋城市就上升到上百個。
網上訂餐網站之所以能夠為了搶市而燒錢補貼消費者,主要是由於這個市場的熱錢的流入。美團外賣對外宣佈1月從美團網獲得1億美元融資,並在未來3年內投資100億覆蓋100城,大眾點評給予餓了麼8000萬美元的投資,具有BAT巨頭背景的百度外賣和借“雙11”東風大肆打折的淘點點,其背後實力自然不言而喻。另外還有易淘食、家美食匯等企業也獲得千萬級別的高額融資,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競爭逐漸激烈白熱化。
網上訂餐或促餐飲O2O轉型
網上訂餐能夠在一時間吸引大量的資金涌入,主要原因在於餐飲服務業巨大的市場需求。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來看,2013年中國餐飲業O2O市場規模達623億元,較12年增長61.1%,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1200億元,但在當前,餐飲業O2O仍然還沒有一個新的巨頭出現。同時,舊的O2O模式,例如團購,並不能給餐飲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甚至對餐飲業的收入增長産生了損害。
而網上訂餐在多方面擁有十分明顯的優勢,給餐飲O2O市場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望成為餐飲業O2O轉型的重要模式。這個新模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懶人經濟”的效應,而做出的精確市場細分。從目前各大網站覆蓋面來看,學生和白領成為其網站主要的消費群體,這兩類群體的共同特點是時空受限制、對網際網路程度依賴高,網上訂餐為他們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和快捷服務,讓他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獲得滿意的服務。
首先,訂餐網站給予了消費者更加全面的資訊。用戶不再受到空間、時間的客觀條件限制,足不出戶就能夠瀏覽查詢餐館和餐品資訊,更好地根據自己的實際喜好、消費能力在做出選擇。其次,網上訂餐企業為用戶提供了一系列點評機制。從目前來看,飯菜的品質、品質如何,送餐人員的速度快嗎、態度好嗎,這些問題都是消費著最關心的幾個要素,點評功能能輔助消費者進行決策。另外,網上訂餐讓消費者能夠靈活預定時間、快捷支付。
餐飲業實際上是消費體驗式的産品,而網上訂餐帶來的是一步到位的消費體驗。它讓很多“懶人”節約了更多的時間成本,更快地進入享受服務的角色狀態。這勢必將帶動一個新的營收增長點。
提升體驗增強用戶粘性
餐飲O2O市場存在巨大的誘惑力,然而要佔有它顯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據業內人士分析,網上訂餐即便擁有自己的物流,其業務失敗率達10%-15%,實力相對弱的網上訂餐企業,其失敗率高達30%至40%。如果僅僅靠低價來吸引一些價值和忠誠度都很低用戶的話,積累的流量也只能産生短期效益,長遠來看將弊大於利。所以企業應該從多方面提升水準,這才是決定用戶粘性的關鍵。
首先,服務品質、物流能力亟需得到提升。便利快捷是消費者在網上訂餐消費的根本動機。近期美團曝光的伺服器癱瘓導致部分用戶訂單被取消,或者是網上不少網友對送餐遲到幾個小時的吐槽,都反映了消費者對服務品質、物流能力的訴求。訂餐平臺和線下商戶對於自身的運營能力應當有所預判,根據實際能力來提供服務。同時網站也應當加強自身平臺建設,跟進用戶需求。
更重要的是,加強監管保護用戶“舌尖上的安全”。近期央視曝光了杭州九蓮莊的外賣黑作坊,網上更是有網友創作了名為《外賣為什麼這麼黑》的歌曲反映此現象,線上高大上、線下黑作坊的現象讓不少消費者心有餘悸。很多企業早期為了推廣、發展商戶,忽視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雖然有關部門暫時還不能實現有效的監管,企業自身要加強自我糾察、提高準入資格,擔負起網際網路平臺、網站應有的社會責任,努力向有序、規範化邁進,避免可能産生的客戶流失以及政策打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