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幕”後英雄:網際網路字幕組的新變化

  • 發佈時間:2014-10-13 13:52: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如果你是一個美劇迷或者日本動漫迷,你一定知道傳説中的“追劇神器”——字幕組,不過字幕組不是一種程式或軟體,而是一群人。當一輪又一輪的網際網路熱潮過後,字幕組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又給網際網路文化和整個世界帶來了什麼?

  如果你是一個美劇迷或者日本動漫迷,你一定知道傳説中的“追劇神器”——字幕組,不過字幕組不是一種程式或軟體,而是一群人。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影視劇進入中國,語言與文化的障礙成為中國觀眾欣賞這些作品的最大問題,於是一批具備較高翻譯水準的青年自告奮勇地擔當起“免費搬運工”的角色。他們將外國影視作品通過網際網路轉到國內,然後翻譯成中文,再配備高品質的字幕或解説,完成之後供網友下載觀看,網友們因此稱之為字幕組。

  字幕組的成員大都學歷較高,其中不少身在海外或擁有海外留學背景。2007年“搬運”美劇《越獄》使得字幕組第一次為大眾所知,當時幾個字幕組爭分奪秒競相翻譯發佈最新一集《越獄》的“事跡”讓人記憶猶新。當一輪又一輪的網際網路熱潮過後,字幕組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又給網際網路文化和整個世界帶來了什麼?

  “無組織的組織力量”與“趣緣團體”

  早期的字幕組基本上是圍繞一個或者幾個核心成員組建而成。時至今日,網際網路上大的字幕組可以擁有成千上萬的成員,而中小型字幕組也要有上百人,每個字幕組內根據不同的關注內容還分為多個“翻譯小組”。如果沒有網路作為依託,字幕組就像是校園內的一個興趣活動小組一樣,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力,網際網路改變了組織成員之間的聯合方式與字幕製作的工作模式,實現了多人線上工作的聚沙成塔。2014年1~8月,筆者中的一人深度介入了日文字幕組“倫敦之星”的工作,對該字幕組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在這個關注日本影視節目的字幕組中,100多位活躍的成員幾乎從未謀面,他們以QQ、FTP、郵件組、雲存儲等方式,完成從獲取片源、傳輸文件、翻譯校對字幕、調整時間軸、壓制發佈等一系列環節。在這裡,每個人都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負責一小塊工作,現實空間與網路空間,影視資源與個人貢獻等都被先碎片化再重新整合。那麼,這一群沒有組織實體的人,究竟基於怎樣的動機去完成自主、高效、無償的工作呢?

  在筆者對多位字幕組資深成員的訪談中,“滿足感”是他們經常提到的一個關鍵詞。不同於傳統譯製片在片尾滾動譯製人員名單,字幕組習慣於將譯製人員的名字放在片子的最前面,而且這些名字都是虛擬的網名。他們説,當你的網名出現在片子開頭,翻譯的神來之筆出現在論壇中被別人討論,當你從字幕組“菜鳥”進階為“大神”,你都會體味到日常生活中鮮有的滿足感。

  無論是“情投意合”還是“臭味相投”,字幕組創造了一個不以地緣、血緣、人緣為界限的群體認同方式,我們不妨稱之為“趣緣”,即以興趣愛好為歸依,彼此有相互的興趣愛好、審美趣味、價值觀念,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趣緣”模糊了工作和休閒的界限,字幕組翻譯影視作品,既是一種業餘休閒方式,但又生産出了新的文本並廣為流傳,這些都挑戰了傳統影視劇的譯製流程和工作模式。

  版權方微妙的態度變化

  字幕組剛剛嶄露頭角時,國外多家電影電視製片機構斥之為“網路盜版”,指責字幕組侵犯了其著作權。近年來,一方面是字幕組加強了對著作權的風險規避,例如不少字幕組只在自己的網站上提供字幕文件而不提供影視劇原文件;另一方面是版權方對字幕組表現出了一種曖昧的態度,因為字幕組與傳統的盜版活動不同,對版權方的商業利益起到了意外的促進作用。

  今年年初,美國動畫電影《神偷奶爸2》登陸中國大陸,首日票房接近3000萬元人民幣,繼而成為2014年國內首部票房過億元的影片。高票房固然源於電影本身的吸引力,但不能否認的是,《神偷奶爸1》在國內網上的火熱程度為其續集聚攏了一大批潛在觀眾。《神偷奶爸1》當年並未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但這部影片由於字幕組的“搬運”在中國早已擁有大批粉絲,僅在“人人影視”字幕組的論壇上就有著近50萬的瀏覽量,影片中的卡通人物“小黃人”早已為中國網友熟悉。

  中外著作權法和智慧財産權法一般都要求,以“合理使用”為由無償使用他人的作品,必須要滿足的核心條件是不得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值得玩味的是,字幕組的流行模糊了國界的概念,軟化了著作權法的剛性規定。一般情況下,字幕組所翻譯的外國影視劇集都是在中國沒有公開引進或者是沒有正規渠道可以獲得的,也就是説中國並未被算在版權方所設定的收視和盈利地區,因此,中國的網友屬於“編外觀眾”。同時,字幕組的“搬運”通常是基於“趣緣”,大多不以獲利為目的。雖然不排除相關影視作品將來正式播映的可能性,但是至少就現階段來説,字幕組不僅沒有影響到片子在現有目標群體中的收視率,而且為其在未傳播區域起到了預熱鋪墊等間接的宣傳效果。基於此,字幕組與版權方再也不是水火不容的關係,他們接下來一定會有更有效地互動與合作。

  “幕”後英雄與“盜火者”

  相對於早期單一地翻譯動漫和影視劇,如今的字幕組已經成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仲介與載體,他們不僅翻譯傳播世界一流大學的公開課視頻,翻譯各種網路流行的外文文本,甚至開始將中文世界的重要作品向世界傳播。字幕組正用媒介技術和專業能力為自己營造網際網路上的話語空間,他們雖然身在“幕”後,但是通過對內容的選擇和個性化的翻譯體現出自己的觀點與品位,一定程度上成為青年群體的文化風向標。

  近幾年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的視頻公開課在國內廣為流傳,與字幕組的工作密不可分。這些公開課的傳播大多遵循CC原則(Creative Commons,即“創作共用”),允許作品在遵循一定條件下免費傳播與使用,這恰恰與字幕組無償勞動、促進分享的理念高度契合。大量國外公開課視頻被點播、分享、評論之後産生的社會影響,已經溢出了網際網路,“盜版者”變成“盜火者”。

  此外,網上還出現了致力於翻譯冷門經典影片的字幕組,關注那些由於市場、版權等原因被限制在正規的渠道以外的重要作品。這些字幕組的成員都是外國影視作品的發燒友,他們的審美水準不亞於專業的導演或者評論家,選擇翻譯的冷門影片大都成為粉絲們“壓箱底的寶貝”。從長遠看,這對於提升國內影視劇的創作和欣賞不無裨益。

  有字幕組成員打趣地説,希望有一天美國人都看英中雙字幕的片子!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已經有字幕組開始將中國的影視劇翻譯成英文,向歐美的“中劇”粉絲傳播。縱然這些影視劇目前大多集中在功夫片、歷史劇等類型,但是能讓外國人弄清楚“娘娘”、“格格”與“才人”的區別,通過看字幕組翻譯的《士兵突擊》喜歡上“許三多”,不也為他們認識和理解中國增加了一條路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