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微信代購面膜來歷不明 起糾紛最終鬧上法庭

  • 發佈時間:2014-09-04 16:49:25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周文丹  責任編輯:湯婧

  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的美容神器、各種代購商品,你敢買嗎?

  圍觀3個月,寧波的阿敏(化名)下單了盒號稱是“泰國進口”的面膜,價值60元。“賣家阿蘭(化名)本就是朋友,也看到很多熟人留言説效果不錯……”

  沒想到,因為這盒面膜,兩個朋友鬧上了法庭。

  錢江晚報記者從寧波12315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涉及微信朋友圈的投訴有44件。

  因為目前尚處監管空白,專家提醒,消費者在微信朋友圈購物時,務必要保存好聊天記錄、商品文字介紹和圖片等憑證,一旦發生糾紛,可以盡可能保證消費者權益。

  信了做代購的朋友 她網購“泰國面膜”

  20來歲的阿敏其實還挺謹慎的,平時買東西都會貨比三家。可這個年紀的姑娘,愛美,喜歡跟潮流,願意嘗試新鮮事物,阿敏也不例外。

  阿敏有個朋友叫阿蘭,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做起了代購生意,經常會在微信朋友圈發些化粧品的代購資訊,時下流行的美顏神器、豬皮面膜都有。

  為了達到最好的行銷效果,阿蘭還會上傳些買家體驗的照片,比如用完面膜後水嫩剔透的美女照。

  一回,阿蘭上傳了一款“泰國進口”面膜,號稱是保濕神器。在阿蘭朋友圈商品中,這款面膜的曝光率挺高的。

  也許是“天天見”,阿敏有些心動了,圍觀了3個月,看到面膜底下有不少兩人共同的朋友跟評,都説效果不錯,於是阿敏下單了。

  她總覺得,阿蘭是她的朋友,總不至於騙她。

  面膜産地是哪 朋友自己都説不清

  即便如此謹慎的阿敏,這回也還是中招了。

  當日,阿敏直接用微信付了錢,很快就收到了阿蘭快遞過來的面膜。當晚,阿敏就敷了一張,頭一天感覺效果還不錯。接下來幾天,她又追用了兩次。

  就在第三張面膜敷下去後,阿敏的臉上長出了難看的紅斑,過敏了。此時,已懷疑是面膜有問題的阿敏,跟閨蜜聊起了這事。閨蜜説所謂泰國的保養品,很多都是國內生産的,也就是假冒偽劣産品。

  經閨蜜點撥,阿敏找到阿蘭要求賠償,阿蘭當然不肯。“連朋友都騙,太沒意思了。”越想越生氣的阿敏,把阿蘭告上了法庭。

  這些面膜都是哪來的?“我也是受害者。”阿蘭説,他們這些所謂的化粧品朋友圈銷售,都是一層一層代銷的,她手頭並沒有現貨,都是有買主了才從商家拿貨,賺的是差價。至於最終的出處在哪,她也不清楚。

  阿蘭説,她跟上家都是在朋友圈認識的,“我説有興趣做這個,雙方就一拍即合了。化粧品的品質和資質,我也説不上來”。

  經法庭調解後,阿蘭退還了阿敏購買面膜的60元,同時賠償其1000元。

  微信購物無法監管 注意保存憑證,便於維權

  本案的阿敏還算幸運,兩人畢竟是朋友不願撕破臉,但大多數人遇到類似的消費陷阱,想維權都很難。

  現在微信上賣東西的越來越多,點開微信朋友圈,誰沒有幾個做生意的朋友,因此類似的消費糾紛也多起來了。

  上月初,寧波剛公佈了上半年12315消費者投訴情況,特別提到微信購物成為爭議新熱點。上半年,寧波12315中心共受理與微信消費相關的投訴44件,大多數是微信點讚投訴,與微信購物相關的投訴有6件。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與微信購物相關的投訴,反映的主要是消費者通過微信方式購買商品後,發現所購商品存在涉假或品質問題。但目前的尷尬是,微信購物模式剛起步,目前尚無第三方支付和管理平臺,因此在維權上存在很大障礙。

  “微信朋友圈經營,不需要註冊,也不用實名登記,售後追蹤很難。”寧波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周麗娟説,對於微信朋友圈上的經營活動,目前國家監管還是個空白,尚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因為無法監管,圈裏銷售的商品,很有可能不是從正規渠道進來的,混跡著假冒偽劣産品。周麗娟提醒消費者,一定要謹慎對待,尤其要注意保存憑證。“比如購買前的聊天記錄、賣家上傳的文字介紹和圖片,一旦發生糾紛時,這些都是有效憑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