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招財寶“可變現融資” 噱頭還是創新?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23: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蘇曼麗  責任編輯:湯婧

  收益率長期徘徊在4%邊緣的餘額寶迎來了兄弟産品。

  25日,阿裏推出招財寶理財平臺。這個平臺容納了金融機構的萬能險、基金、P2P三種理財方式,號稱年化收益5%-7%,並打出了“急需用錢隨時能變現”的口號。

  招財寶不但承諾做到將定期變成活期一樣隨時支取,而且還不損失收益,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

  招財寶定期理財活期化的做法再次觸動了銀行活期存款的敏感神經。不過,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看到理財産品流動性市場的不止招財寶一家。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管層也在醞釀理財産品轉讓交易平臺,一旦成行,銀行體系的13萬億理財存量變活水。

  “可變現融資”實現流動性

  事實上,定期理財産品也可以獲得流動性,這並不是新鮮事。國內眾多P2P平臺也支援投資者“贖回”所持有的未到期産品,如陸金所等,所採取的是“債權轉讓”模式。

  而這種變現的需求是巨大的。以陸金所為例,據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介紹,目前陸金所的投資者中,半年後轉讓的客戶在10%-15%之間,而在90天之後就立刻轉讓的客戶達到了20%左右。

  不過,這次招財寶並不是P2P所採用的債權轉讓,債權關係並沒有發生變化,而且也不僅限于P2P理財産品,招財寶平臺上的萬能險、基金都具有“可變現融資”的功能。

  投資者A購買了1萬元一年期預期收益在7%的招財寶産品,但到第6個月的時候,投資者需要一筆資金想將理財産品變現時,招財寶內向平臺上的金融機構輸出對該客戶的風險評估結果,金融機構授信系統根據風險評估給這筆變現提供擔保措施,這個定期理財客戶將變成一筆“個人貸”進入招財寶交易平臺,尋找到投資者B來接手“個人貸”。這樣,在剩下6個月時間裏,定期理財業務繼續執行,這個理財産品也一直都在A名下,並沒有發生債權關係的轉讓。

  但等到一年到期後,本金和收益會打入A賬戶,然後瞬間轉移到接盤者的賬戶中。這樣兩個用戶就會分別在6個月的期限內獲得高達7%的收益。

  對於投資者來説風險在哪?接盤者B沒有獲得A的理財産品,那如果A不還款了怎麼辦?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分析認為,招財寶的閉環運作風險並不大。理財産品、借款人賬戶、投資人賬戶都在支付寶託管,即使借款人不還款、債權沒有發生轉讓,風險也並不大,直接扣除投資人餘額寶賬戶裏的收益。即便這一步失敗,背後還有保險公司。

  尋找接盤者

  這是理想的狀態。但會不會沒有接盤者呢?存量客戶和變現價格則成為關鍵。

  事實上,理財産品變現也並非招財寶獨創,新京報記者在一些第三方理財平臺上也看到此類業務,但是由於接盤者較少,規模都不大。

  郭田勇認為,阿裏招財寶打造的變現功能的優勢就是海量客戶,這讓變現時,接盤者不那麼難找。據招財寶發佈的數據,自4月份上線已經在測試,目前平臺上已經有110億元的規模,用戶超過50萬人。

  阿裏小微金服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稱,在投資者發起“變現”時,小微金服雲計算系統會實時啟動,在十秒鐘內就可以生成一筆“個人貸”進入到招財寶交易平臺系統,並由預約系統自動匹配成交,獲得資金。

  新京報記者昨日在招財寶平臺上看到,目前企業貸款、個人貸的項目都非常稀缺,預約搶購産品。沒有持續高品質融資客戶導入,招財寶也將是無源之水。“隨時變現”可能不能“隨時”。

  除此之外,交易價格也是招財寶是否能變現的關鍵。袁雷鳴稱,目前變現的價格是之前理財産品約定的收益率。但是資金的價格是變動的,這讓招財寶的變現充滿變數。

  比如5月份的時候,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産品收益率為6%,到9月份投資者想變現的時候,資金正處於緊張期,6%的價格根本無法吸引到資金,投資者要變現可能要支付7%、8%的收益,否則可能無法變現而“流標”。

  袁雷鳴也坦承,當利率急劇攀升的時候,有可能變現要遭受比較大的損失。他認為這個情況出現的概率非常小。因為本來購買的是長期産品,變現出去接盤者的持有期限比原來更短,以一個更短期限享受原來相對比較長的期限才有的收益,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産品優勢了。

  但現實情況是,期限長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未必高。以目前在售的天津銀行理財産品為例,37天的預期收益率為6.2%,56天期的預期收益為6.1%。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稱,招財寶的機會在於用定期理財的概念做活期理財,能吸引不少準備從餘額寶退出的用戶,尤其是在各網路理財産品大不如前的當下。但支取需要手續費,多取幾次收益就沒了,比如存1萬至少需要10個有效收益日後取出才能保證本金不虧損,對於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的用戶不適合。

  招財寶或由銀監會監管

  這種變現的方式,阿裏小微金服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稱之為“變現融資”。為什麼不是債權轉讓,讓接盤者將債權一併接管落袋為安?

  袁雷鳴説,在一個開放的投融資平臺上面,這很難操作。因為有很多産品是不可轉讓性的。比如説保單、保險,不同的人投保,費率不一樣。變更一個保險關係,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招財寶設計的是一個變現融資的方式,而不是以債權轉讓的方式實現。

  除了袁雷鳴所説的技術上的難題,監管層對債權轉讓的關注或也是原因之一。

  此前有消息稱,由於資訊不透明、資金使用不規範甚至被挪用等風險,P2P的線下債權轉讓方式或被叫停。在由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舉辦的P2P沙龍上,銀監會創新監管部綜合處處長蔣從沈對債權轉讓的資訊透明提出要求。

  “在P2P平臺上,借貸雙方首次形成債權債務關係過程中,實際上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了相對充分的資訊交流。他的決策是基於對借款項目所做的充分認知做出的。當債權關係發生轉讓,新的借款人進入,我們要關心他是不是享有和首次借貸關係生成過程中同等的充分資訊披露條件。也就是第二個出借人對借款項目資訊的判斷不應該弱于或者低於第一個借貸合同。如果我們把P2P平臺上債權轉讓關係分解來看,實際上是第一個借貸雙方合同的重簽過程。這兩個借貸合同在程式上應保證充分的平等性和標準性。”蔣從沈説。

  從監管者的表態來看,債權轉讓方式無疑受到嚴格監管。袁雷鳴25日也透露,目前招財寶公司的監管部門是上海市黃浦區金融辦公室,這可能是因為招財寶目前的模式類似于P2P,未來招財寶可能接受銀監會的監管。

  ■ 影響

  13萬億銀行理財産品有望“盤活”

  招財寶定期理財活期化的做法再次觸動了銀行活期存款的敏感神經。

  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對中小銀行機構而言,存款低迷的現狀,無疑將愈發惡劣。這種6%、7%收益的類活期儲蓄,將對銀行傳統存款業務産生巨大的衝擊。

  此前,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也可以做抵押貸款。一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此前該行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財産品可以抵押貸款,但是現在不做了。一個是現在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財産品很少,另一個監管層對理財産品監管嚴格,銀行業不敢輕舉妄動。

  一些P2P人士對招財寶的低收益並不看好。目前不少P2P平臺還能做到15%、甚至20%。有銀行、保險做信用備書的小馬Bank可以做到7.5%,平安陸金所更高一點8.6%,招財寶的P2P優勢並不明顯。

  但隨時變現可能是讓投資者使用餘額寶、留在餘額寶的“黏合劑”。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監管層正在推動銀行理財産品交易轉讓平臺,這意味著目前高達13萬億元規模的理財産品也有望成為可以隨時轉讓、變現的“活水”。上述銀監會報告也表達了這種改革的意向,該建議建立完善理財産品轉讓或質押融資的相關部門規章制度,搭建轉讓平臺。

  一位銀行人士稱,目前理財産品的資訊披露不夠規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往往為一個資産包組合,沒有詳細披露投資比例、動態調整等資訊,非常不利於産品的流通及轉讓。短期內可以從保本類産品的流通、轉讓開始試點。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