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半年僅1.88億 中國式眾籌意不在“籌”?

  • 發佈時間:2014-08-12 07:56:45  來源:大河網  作者:馬偉民  責任編輯:書海

  眾籌概念,來源於英文crowdfunding。通常意義上,眾籌是指基於網際網路基礎上的C2B模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以便籌資者執行相關創意想法。到了中國後,眾籌卻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籌資者更多是意在“眾”這個層面的曝光度,而非“籌”。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眾籌領域總募集金額僅1.88億元,與P2P網貸、餘額寶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吸金額差距甚遠。

  一邊是運營不力的部分眾籌網站正圖謀轉型,一邊是BAT等網際網路巨頭接連表達“很感興趣”或直接殺入該領域,國內的眾籌格局將發生什麼變化?

  行業概況

  網際網路眾籌模式2008年起源於美國,初衷旨在幫助藝術家完成藝術創作。隨後,眾籌模式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引發了一波創業者網際網路眾籌熱潮。隨著在中國的不斷發展,眾籌的基因也在發生改變,開始呈現出和海外模式截然不同的圖景——融資功能逐漸弱化,預售、宣傳、曝光功能逐漸被強化。

  500億美元的待採金礦/

  一般來説,行業內將眾籌形態劃分為4類:實物眾籌(也叫産品眾籌)、股權眾籌、債券眾籌和公益眾籌,目前最受歡迎同時接受度最高的形態是實物眾籌。

  之前,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將眾籌的特點概括為三點:首先是預售性的特點,因為在眾籌階段,産品對象更多表現為創意類産品,而非實物産品,因此需要經一段時間支援才能得到項目回報;第二個是排他性。即在這個時點,只有在眾籌平臺上買到這款産品或體驗,其他渠道得不到這款産品;第三個是夢想與籌資金額掛鉤。眾籌額達到設定目標時,夢想才能付諸實踐。

  與此相對應的是,2008年、2009年相繼上線的美國眾籌網站Indiegogo和Kickstarter,其初衷邏輯即在於幫助那些缺少資金的創意人實現夢想。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眾籌正成為席捲網際網路的一股新潮流,其所涵蓋的外延範圍,也從最初的藝術領域不斷擴展到影視、音樂、出版等各個領域。在漫畫、微電影等創意夢想類眾籌網站發端之後,又延伸出眾籌“建旅館”、眾籌“買房”、眾籌“買地”等模式。

  今年2月19日,網信金融眾籌網旗下的股權眾籌平臺“原始會”甚至上線了一則融資1000萬元的光伏電站眾籌項目。

  伴隨眾籌模式外延的不斷擴展,其背後孕育的市場商機也逐漸被看好。

  世界銀行發佈的眾籌報告稱,2025年全球眾籌市場規模將達到960億美元,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眾籌市場,預計規模將達460億~500億美元。

  根據清科聯合眾籌網發佈的《2014年中國眾籌模式上半年運作統計分析報告》內容顯示,2014上半年國內眾籌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1423起,募集總金額僅18791.07萬元,參與人數為10.92萬人。同期,美國眾籌行業共募集資金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3億元),項目數5513個,參與人數近281萬人,在幾方面都都遠遠領先於中國眾籌業。不過,報告同時顯示,目前Kickstarter的項目數量及其他綜合數據仍佔美國眾籌領域90%以上的比重。

  眾籌發展遇難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國內眾籌網站的整個流程大體一致:項目申請後,眾籌網站會根據項目的內容進行篩選,然後派出項目經理和眾籌發起人進行對接溝通,確定上線的文案、視頻包裝宣傳推廣等。一般來説,上線時間通常在幾天至兩周不等。

  項目眾籌上線之前會設定一個眾籌目標,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在30~45天的眾籌期,用戶可以為喜歡的項目籌資,並且通常來説,眾籌項目會根據不同需求設定不同的眾籌檔位,每個檔位的金額不等,獲得的回報也不相同。

  如果在眾籌期內完成目標金額,那麼意味著項目眾籌成功,眾籌的資金會轉入項目發起人的手中;如果在眾籌期內沒有達到目標金額,那麼意味著眾籌失敗,之前籌集的資金會退還回支援者。

  對於絕大多數的眾籌發起人而言,眾籌提供了一個相對較低門檻的融資平臺,但這個平臺的性質正在慢慢變味。

  Knewbi創始人謝闐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按照眾籌的定義,眾籌是指通過網際網路方式發佈籌款項目並募集資金,但在中國的實際情況和定義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表示,目前國內幾乎沒有純粹符合眾籌定義的平臺,例如Kickstarter追夢網等早期還是比較接近於眾籌的定義,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被優質市場資源佔領、驅逐,最後變成一個行銷性質的網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內目前的現狀來看,與其説眾籌是為了籌錢,不如説是為了獲得曝光宣傳。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採訪後發現,主要緣于三點原因:首先,從用戶端來説,眾籌模式本質上是基於“眾”之上的一種天使投資模式,但國內一般用戶對這種天使型投資概念的接受度不高;其次,從項目端來講,缺少真正有創新和技術含量的上線項目,以引起用戶的眾籌興趣;第三,按眾籌網CEO孫宏生的觀點來説,眾籌是一種基於信用之上的社交模式,但國內的整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欠佳,導致眾籌發起人、用戶間的溝通不夠通暢,從而阻礙了眾籌的發展。

  眾籌平臺成曝光臺/

  在融資功能沒有得到充分實現後,中國市場上的眾籌開始轉向追求形式上的曝光度。

  這種變化,與眾籌網站本身的特點存在直接的關係。“絕大多數團隊把眾籌看成産品曝光的好時機。通常産品投入市場需要不菲的市場費用,而登陸眾籌平臺後,不但能夠進行推廣和宣傳,減少市場行銷費用,甚至還能引起投資人、渠道商、媒體的注意。如果是實物類眾籌,也許還能在眾籌期 “賣掉”部分産品,回籠資金。”一位眾籌項目發起人乾脆直接表示,“對於賣貨而言,眾籌實在是一件省時省力的好事。”

  億航科技聯合創始人熊逸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大多數去眾籌網站上線的項目而言,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籌錢,而是為了獲得曝光和獲得種子用戶。因為相對於其他平臺,眾籌網站的用戶更集中,創業團隊能夠通過眾籌的方式獲取第一批的種子用戶,再通過口碑效應聚集起其他用戶。在文化創意類的眾籌項目上,眾籌更接近於風向標的意味。

  此外,由於眾籌的特殊性,很多項目發起人將眾籌平臺當做驗證市場可行性的“法寶”。當産品接近完工時,把産品放到眾籌平臺上去展示:如果市場反應良好,支援者踴躍,那麼便可以快馬加鞭進行量産;如果反響平平,則進行調整和進一步的修改。即使在眾籌平臺籌資失敗,但比起量産後産品賣不出去導致資金鏈斷裂,也要好得多。

  眾籌變成了檢驗市場的工具以及曝光宣傳的重要途徑,其原始的資金籌措功能慢慢成了無關緊要的配角要素。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真指望靠眾籌的錢來完成項目,那項目早就該黃了。”

  與此對應的是,目前中國市場上不少登陸眾籌的創業團隊已經獲得天使輪或者A輪融資,有的團隊甚至已經到了B輪融資。眾籌所得的錢對他們來説,幾乎是杯水車薪。換句話説,這些登陸網站進行眾籌的項目,也並非真的缺錢。

  謝闐地對此總結道,“就目前來説,無論是從眾籌項目還是眾籌用戶,中國整個眾籌市場還非常不成熟,中國眾籌和國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文化的差異,還有整個經濟基礎的差異,因此想達到比較理想化、全民參與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時下亞洲的眾籌籌資額只佔全球眾籌籌資額的3%,亞洲及歐美眾籌市場呈現出極其不平等的發展態勢。

  公司樣本

  眾籌網站“中國式”轉型:不做眾籌做預售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為了適應眾籌概念進入中國後的變化,國內最早一批延續國外眾籌概念的網站,正在尋求“入鄉隨俗”的相應轉型。去眾籌化標簽、轉做預售平臺,成了這些眾籌網站一種主流的探索路徑。

  眾籌網站“被迫”轉型

  點名時間成立於2011年7月,是國內最早一批眾籌網站之一。今年初,點名時間宣佈轉型,從眾籌網站轉型到智慧硬體預售平臺。

  點名時間CEO張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型的原因在於,目前國內的眾籌氛圍和國外還是有很大差距,例如出版、音樂、影視等類型的項目量都不大,通常都不超過1000個。這個級別的項目數量很難成氣候,不足以支撐眾籌行業正常發展。

  張佑解釋道,相比國外,國內的眾籌用戶更偏實際一些,希望眾籌的項目能夠有實物回報,並且大部分支援者對於眾籌的理解有差異。在這樣的背景下,點名時間摒棄眾籌的概念,開始做智慧硬體預售平臺,“除了智慧硬體的産品,其他都不做了。”

  對於這種轉型,張佑甚至有些無奈地表示,“眾籌模式在中國是不可行的。”張佑對此詳細解釋道,“眾籌項目都是比較早期的項目,裏面有很多不確定性,即使籌資成功,那麼在後續過程中可能也會遇到很多執行上的困難,比如時間會拖很久,或者中間跳票等,整個消費體驗不夠好。”

  此外,和電商平臺相比,眾籌並不是大眾需求,類似Kickstarter這樣的神話只有一兩個,絕大多數的眾籌平臺項目籌得的資金很少,很多幾乎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很多項目往往上線一個月,沒有完成融資目標,項目流標,錢又返還到消費者的手上。

  事實上,對於眾籌網站而言,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風險的控制。由於之前眾籌的項目大多處於早期,即使拿到籌款,在後續的過程也可能遭遇各種跳票以及産品與實物不符的風險。例如,去年一款智慧手錶通過眾籌籌資數百萬元,但由於供應鏈以及自身對産品把控能力的不足,這塊手錶至今依未與大眾見面。

  此外,消費者對於眾籌的概念過於片面,很多人把眾籌理解成團購,而不是真的抱著支援的心態去為項目籌資,在項目遭遇失敗時,很多用戶表示不理解,甚至會認為“網站在騙錢。”

  眾籌網站呈現差異化趨勢

  原本是為了完成某個項目大家集體籌資的眾籌,在中國正遭遇異化和改造,其中包括點名時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點名時間的硬體預售,更接近電商平臺的概念。即當一款智慧硬體産品申請在點名時間上線後,點名時間先對産品進行評估;評估合格後,對産品的文案、視頻方面等進行包裝。點名時間對於上線項目的要求,必須是産品已經完成,並且沒有開始銷售。項目的限時預售期通常為30天~45天,預售期結束,産品會很快送到支援者的手中。

  事實上,這種限時預售的作法更接近於投産前的市場檢測,因為對於智慧硬體而言,一旦産品開模下單,修改訂單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通過點名時間的預售平臺,能夠了解市場對於某款産品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用戶使用後的反饋情況。

  另外一個隱秘的原因在於,對於智慧硬體的創業團隊而言,通常沒有充足的資金去大規模量産,因此産品的總量很小,對於強勢的渠道而言,這類“量小利薄”的産品沒有話語權,很難通過渠道去放量,因此只好通過預售平臺進行銷售。

  與點名時間轉型後的模式類似,2013年9月成立的眾籌網在2014年後也在有意加大在智慧硬體首發預售領域的佈局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點名時間正式宣佈淡出眾籌轉向硬體限時預售外,大部分眾籌類網站仍保持眾籌的特性,不過在面對激烈的競爭中,各家眾籌網站都開始呈現差異化的趨勢。

  例如,追夢網更偏向文化、公益、影視方面領域;眾籌網依託母公司網信金融,試圖打造募資、投資、孵化、運營一站式綜合眾籌服務;還有類似淘夢網這樣專注做微電影眾籌的網站。

  事實上,整個中國眾籌市場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絕大多數的眾籌網站還處在燒錢培養用戶的階段,未來也許眾籌會迎來爆髮式的增長,但對於一些小的眾籌網站來説,活下去或許更重要。

  張佑表示,現階段眾籌網站的轉型,一是類似點名時間這樣轉型去做電商預售平臺,因為有一定的現金流,可以保證資金鏈不會斷;二是轉型去做股權眾籌,不過目前股權眾籌的界定仍不清晰,仍面臨一定的政策風險。

  不過張佑也表示,點名時間轉型限時預售平臺也是剛剛開始去做,最終的效果還需要市場去檢驗。

  競爭者

  網際網路巨頭“攪局”眾籌資本流量佔優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就在點名時間等眾籌網站轉型之際,一些IT巨頭卻正對眾籌模式興致盎然。

  3月底,阿里巴巴(滾動資訊)數字娛樂事業群推出“娛樂寶”,切入文化影視眾籌領域;4月28日,百度金融推出“眾籌”頻道,切入影視作品眾籌領域;7月,京東金融正式宣佈推出了眾籌平臺。此外,淘寶也推出了眾籌平臺。

  對於進軍眾籌的原因,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稱對外解釋稱:産品眾籌會成為電商形態的有益補充,可以將電商平臺在産業鏈的位置前移到量産以前的階段,而股權眾籌會成為天使投資領域的有效補充。

  一位創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巨頭做眾籌的目的可能僅僅是出於戰略方向的考慮,別人做了,所以我也要做一個。”

  京東等電商進入眾籌領域,最明顯的優勢便是資本實力、流量。比如京東眾籌與點名時間的定位類似,都是主攻智慧硬體領域,這必然會對點名時間等規模的網站帶來競爭壓力。

  不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有不少人並不看好巨頭們進軍眾籌,眾籌網CEO孫宏生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孫宏生的理由主要包括二點:首先,基因層面的角度來説,眾籌是基於信用的社交模型,而京東們的切入模式是電商模式,兩者間不一定匹配;其次,眾籌的核心在於“眾”字,以用戶為中心、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而電商模式是以平臺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兩者間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因此,孫宏生並不看好京東、百度、阿裏係在眾籌領域的攪局能力,不過他對以社交模式起家的騰訊感到心有畏懼。

  上述創業者也認為,並不是每個巨頭都適合做眾籌。以淘寶為例,眾籌和淘寶都可以理解成賣貨,但直接銷售商品獲得的利潤要遠遠高於眾籌,當主營業務和眾籌起了衝突,淘寶不可能大力度去扶持眾籌業務。更為關鍵的是,在各個巨頭的公司架構中,眾籌業務隸屬於新部門,部門和部門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因為首頁的UI就這麼多,每個部門都在搶。”如果某巨頭的眾籌部門在競爭中失利,眾籌頁面被劃歸到次要的位置,那麼很可能對眾籌的流量和用戶數量造成很大的波動。

  需求方

  國內眾籌效果“不給力”創業者出海求援

  每經記者 馬偉民 發自北京

  國內眾籌網站“去眾籌化”的背景下,一部分國內創業者將眼光投向了國外的眾籌網站。

  “我們正在籌備登陸Kickstarter。”億航科技聯合創始人熊逸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近他一直在為産品登陸Kickstarter做準備。

  億航科技的産品為Ghost四軸飛行器,通過安裝在手機上應用進行控制。這款飛行器此前登陸過國內眾籌網站 “點名時間”,目前正準備登陸Kickstarter。

  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眾籌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出海眾籌,其中絕大多數都把目標鎖定在Kickstarter。

  熊逸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之所以看重Kickstarter的原因在於,國內的眾籌市場還很不成熟,仍處於教育用戶的階段,而國外的眾籌市場相對成熟,用戶也比較專業。

  他舉例説,Kickstarter上的用戶會根據眾籌發起人的産品提各種相對更專業化的意見,並且積極與眾籌發起人溝通,能夠真正意義上幫助眾籌發起人改進産品。相比而言,國內的眾籌用戶大多是“小白”,只是覺得好玩有趣便支援,因此國內的眾籌更接近預售。

  另外一個原因在於,Kickstarter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眾籌網站,流量以及用戶品質都很突出,項目如果能夠成功上線,意味著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曝光,企業和産品的影響力以及知名度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不過,登陸Kickstarter這樣的網站仍需要勇氣。Kickstarter的審核機制和國內眾籌網站類似,提交申請通過後,幾天或者兩周內産品就會上線,不同之處在於Kickstarter的申請人有國籍限定,中國團隊如果想上線自己的産品,需要先找一個符合國籍要求的外籍人士進行擔保,還需要準備全英文的文案以及視頻。

  最重要的是,Kickstarter的受眾也有較為嚴苛的標準,如果上線的産品水準不夠,那麼很可能會遭遇冷門,這對團隊的士氣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據熊逸放介紹,之前國內有一家做智慧耳機的創業團隊登陸Kickstarter,但眾籌的效果並不理想,45天才籌得幾千美元,最後項目流標,眾籌行動以失敗告終。這種情況下,創業者的創業失敗也會因高曝光度而被放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