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創業 > 正文

字號:  

36氪劉成城:不著急賺錢先把“壁壘”建起來

  • 發佈時間:2016-04-25 07:11:42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郝少穎  責任編輯:張潔欣

  劉成城。資料圖片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正席捲中華大地。創業火了,網際網路創業更火。作為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對外發聲的第一站,“36氪”這個名字乍一聽有點怪,但在網際網路創業圈可以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36氪所扮演的角色早就從一家科技新媒體轉身為中國領先的網際網路創業生態服務平臺,甚至成了領先的股權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起點

    專注創業報道的新媒體

   36氪的創始人兼CEO劉成城介紹,他從小就對網際網路很癡迷。2010年下半年,劉成城和幾個朋友一起籌備36氪網站。“最初只有四個人且都是技術男。在反思大學時的創業失敗的教訓後,大家決定不寫代碼了,而是去研究1000個商業模式。”據劉成城講述,最初寫的文章主要是給自己看,沒有任何文筆可言,僅僅是簡單地描述APP的名字、可以解決什麼需求以及開發週期等等,但當寫到第200個的時候突然發現已經吸引了不少關注,這就是36氪的起點。2010年12月8日,36氪作為科技新媒體上線。

  對於36氪這個名字,劉成城解釋道:“36氪的名字源於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第三十六號元素‘氪’,傳説中氪星是超人的故鄉。”他認為,能夠創業的人都是具備超能力的人。

  在36氪上線之後,其內容已經從最初的翻譯國外主流科技媒體的資訊轉變為國內網際網路的創業新項目的原創報道。在36氪誕生之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媒體專注于報道中小網際網路企業的,因為這些企業實在太不引人關注了。

  目前的36氪媒體可以説是網際網路企業對外發聲的第一站。36氪提供的數據顯示,其報道的企業中有70%是首次曝光。

  發展

  從科技媒體到融資平臺

  得益於36氪在創業圈的良好口碑,初創企業會主動尋求36氪報道,以此獲得行業和投資者的關注。投資者也日漸習慣於通過這個網站獲得最新的創業資訊。漸漸地36氪就成為一個初創企業和投資者的匯合點。

  劉成城稱,初創的中小企業,除了需求技術、團隊、辦公場地之外,最大的需求就是融資需求,“我們的線上投融資平臺切實幫助了那些傳統金融未能覆蓋的小微企業完成初期融資,36氪要做中國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平臺。”

  2011年8月,36氪在原有資源基礎上推出直面投資人與創業者的線上融資平臺“36Tree”。這是36氪融資平臺最初的嘗試。2015年3月24日,36氪融資平臺上線,它把創業者和投資人聯繫了起來。

  “我們每曝光一個創業項目,都有投資方來尋求項目的聯繫方式,人工去促成對接太消耗精力了,為何不推出一個融資平臺,讓他們自己對接”,在劉成城看來,推出融資平臺只是順水推舟而已。

  截至目前,36氪融資平臺上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已經有2000余家,超過5萬家企業註冊,其中近7000家企業掛牌融資,該數量已超過絕大部分的股票交易所。

  推出股權眾籌和孵化器産品

  融資平臺上線3個月後,36氪又快馬揚鞭于去年6月上線了股權眾籌平臺,同期還宣佈了與螞蟻金服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劉成城認為股權眾籌是36氪融資的核心業務,也是36氪佈局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排頭兵。“自去年6月中旬上線以來,半年時間總融資額已經突破4億元,目前的成長速度已經超越了世界最大的股權眾籌平臺AngelList”。

  劉成城告訴記者,36氪是全球第一個推出退出機制的股權眾籌平臺,其退出機制名為“下輪氪退”,可以讓跟投人擁有更多自主的選擇權。

  創業需要更多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士的輔導,除了投資人的投後輔導外,還必須有業務層面的具體指導和服務,因此2014年4月,36氪啟動了氪空間,即為創業項目提供全國各地的項目孵化器服務。

  據記者了解,首個氪空間于2014年4月22日落戶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最早一批中關村管委會“創新型孵化器”。

  劉成城表示,36氪不同於一般的孵化器公司。首先氪空間的選址很講究,都是選在創業者集中的中心位置;其次是36氪的品牌效應;附加服務也很重要,36氪的創業服務平臺有創業導師提供定期諮詢,還有100多家律所、財務公司、人力資源諮詢公司、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等。

  目前,氪空間已經服務101家網際網路企業,這些企業在入駐氪空間後獲得下輪融資的比例高達97%。

  對話

  眾籌決定資金走向

  京華時報: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繼續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後,還提出了“四眾”,即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36氪作為創新平臺的典型代表,目前的運轉狀況如何?如何理解“四眾”?

  劉成城: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四眾”。“眾創”指通過創業創新服務平臺聚集全社會各類創新資源;“眾籌”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向社會募集資金;“眾包”則是指借助網際網路等手段,將傳統由特定企業和機構完成的任務,向自願參與的所有企業和個人進行分工;“眾扶”指通過政府和公益機構支援、企業幫扶援助、個人互助互扶等多種途徑,共助小微企業和創業者成長。

  36氪五年前便已開始做創新平臺,但是當時還沒有這些概念。“四眾”裏面的眾創、眾籌和眾扶我們都有涉及,眾包相對少一些。眾創就是氪空間,眾籌即股權平臺和融資平臺,我認為“四眾”裏面眾籌是基礎,因為眾籌決定資金走向,是社會資源流向的一個體現,所以36氪的主營業務也選擇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眾籌。

  股權眾籌必須有監管

  京華時報:網際網路金融在最近幾年爆髮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各種類型的眾籌平臺共有306家。36氪如何成為具有競爭力的股權眾籌平臺?目前面臨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劉成城:在股權眾籌領域,風控是最長期的競爭力,其中投資經驗、對項目的理解、對科技領域深層次的理解都是缺一不可的。凡是不能夠給投資人創造價值的公司,都將成為被“洗”掉的。此外,36氪新媒體是我們的基礎業務,它不僅提升了36氪在整個行業的認知度,同時也是獲取眾籌項目的主要渠道。目前,我們的項目源是非常穩定的,每個月能收5000到7000個項目。

  對於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來説,政策導向很重要,包括36氪在內的所有股權眾籌平臺面臨的最大變數是政策。我覺得在股權眾籌創新和發展過程中必須有監管。

  目前,36氪平臺上有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創業企業,有氪指數等配套工具,有螞蟻金服在支付、數據、用戶上的支援。我們希望成為第一批公募股權眾籌試點的平臺之一。

  尋求國資投資方加入

  京華時報:36氪目前的盈利情況如何?是否有進一步融資的打算?

  劉成城:36氪目前保持零利潤率運轉,我們想做一個百年企業,現在是把賺到的錢全投到業務發展當中去。今年會加大團隊建設上的投入,不著急賺錢,把“壁壘”先建起來,這點我們是在向螞蟻金服學習,把資金和資源都投給未來。

  關於融資,最近我們接到了不少想要投資36氪的公司來電,不過目前來看36氪股東方已足夠強大,而且現金儲備是足量的,下一步希望能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方加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