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科技 > 創業家 > 正文

字號:  

創業公司為什麼會失敗:産品沒人要成首因

  • 發佈時間:2014-10-13 14:24:58  來源:大河網  作者:Erin Griffith  責任編輯:湯婧

  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關掉公司時,他們往往會寫上一篇文章,對圈中人交代一下自己走過的彎路,這種文章就叫失敗剖析。據估計,每10家創業公司中就有9家會失敗,這也是為什麼失敗剖析文章層出不窮,成為矽谷的陳詞濫調。這類文章有些寫得坦誠、勇敢、發人深思,還有一些就只知道推卸責任,或是根本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應該檢討之處。當創業家發表失敗剖析時,他們往往最青睞由Twitter公司聯合創始人伊萬 威廉姆斯參與創辦的出版平臺Medium。

  失敗剖析文章風行一時,催生出一種荒誕的失敗崇拜現象,這似乎是一種執迷不悟的舉動。慶祝失敗(“快速失敗”成了口頭禪)似乎可以讓那些因行為不當而失敗的人擺脫困境。進一步深入審視會發現,這麼做似乎並不算過分。要開創一番高速成長的業務猶如坐上過山車。重壓之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必須時時擺出一副成功在握的樣子,哪怕在光鮮的表面背後,公司實際上早已千瘡百孔。也就是最近,在Ecomom公司首席執行官喬迪 謝爾曼悲慘自殺後,科技界才開始承認它一貫推崇的“創業家就是英雄”觀點是有問題的。公開承認失敗並加以檢討需要很大勇氣。它還能將各種親身講述的經歷提煉為案例,供其他企業家學習。

  近日,CB Insights公司深入剖析了101篇由公司創始人撰寫的失敗剖析文章,探尋了他們心目中自己公司失敗的根本原因。對數據進行分析後,這家公司指出,42%的受訪創業公司選擇的失敗首要原因,是産品缺乏市場需求。

  這其實是不言自明的。如果壓根就沒人想要你的産品,你的公司當然不會成功。但是很多創業企業卻恰恰製造了人們不想要的産品,同時又不切實際地希望能夠説服人們接受這些産品。

  關於這個現象,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手機。在手機剛問世時,人們覺得它只是個新鮮小玩意兒,不怎麼當回事。當然,現在手機再也不算什麼新鮮玩意了。蘋果公司(Apple)聯合創始人史蒂夫 喬布斯有句名言,“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直到你放在他們眼前時他們才會醒悟。”問題是很多創業者都太把這句話當真了。每出現一個類似打車軟體製造商Uber這樣估值達到190億美元的公司,或許便有無數沒有走出研發階段的膚淺産品。

  當然失敗還和更實際的問題有關。受訪創始人們列舉的原因還有,缺乏足夠資金(29%),項目團隊的人員組成問題(23%)以及競爭激烈(19%)。

  這些自我評估中,絕大多數都和業內專家所説的一致。比如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創始人保羅 格雷厄姆2007年就曾在文中表示,創業公司倒閉的原因通常是耗光了資金或是某位創始人離職。

  斯蒂夫 霍根經營著一家名為Tech-Rx的公司,教創業公司如何扭轉不利局面。他表示,那些由一個人(也就是沒有合夥人)創立的公司是最容易失敗的。而産品需求,或者説缺乏産品需求,則排在第二位。他還表示,如果有聯合創始人,就能規避掉CB Insights圖表中一些靠後的問題,比如團隊不和諧,行銷不力,以及團隊人員不合適等。

  他還説,資金用光並不會讓創業公司倒閉——那只是其他問題的症狀而已。如果排除掉“胡亂花錢”或是創辦時就缺乏募資能力這些原因,創業公司之所以容易花光錢,主要是因為首席執行官忽視了所有其他失敗的苗頭。他説:“不幸的是,有時候缺錢卻是領導層所能看見的唯一‘症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